孟浩然,一位在盛唐诗坛上久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天下称其尽美。”不过,他的作品乍一看去,所谓“匠心”似乎不易被察觉。如果说诗歌往往是一坛坛香醇美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或许可以说是像清冽的泉水,要品出真意,还要多一些吟咏的功夫。
孟浩然的诗淡,味却不薄,这首《夜归鹿门歌》正是如此。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夜来去。
题目中的“鹿门”就是汉末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孟浩然在长安谋仕不遇返乡后也居住于此地。“夜归鹿门”,有纪实之意,但更表明了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这首七言律语言省静、平实,读来仿佛跟随着诗人的脚步,没有夸张的描述,没有大笔的铺排,虽未像《过故人庄》一样“淡到看不见诗”了,语言虽平淡,却是诗味盎然。
对于此诗,我们应该透过它的淡淡外表,去体味内在的真意。
首联点出傍晚的江行见闻,行船中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悠然飘远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两相对比,凸显出山寺的宁静和世俗的聒噪,引我们联想起诗人此时在船上沉思的神情和超脱的情怀都历历在目。三、四句是诗人自己和世人的一个比较,世人皆归家,自己却离家而前往鹿门,两种心态,两种归途,彰显诗人怡然自得的归隐志趣。颈联描绘了一幅月色浸润的图景,“鹿门月照开烟树”,夜色下攀登鹿门山路,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渲染地亦真亦幻,诗人陶醉于其中,情即景,景即情,洒脱的志趣和隐逸的境界都融化在这大自然之间。诗人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栖隐处”,尾联两句便写出这里的境况。一词“幽人”,一语双关,既是庞德公,又是诗人自己,于天地之间,与尘世相绝,唯山林为邻,安然生活着。
初读此诗认为它是一篇山水游记式的随写小诗,未曾想到它深沉的内涵。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江水行舟到鹿门山路,这就是孟浩然从世俗到超凡脱俗的隐士之路。
说孟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它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滋润,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此中的真意,实是淡抹最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