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砂》之二
〔日本〕石川啄木
悲哀的是
到天明时还余留着的
呼吸已绝的孩儿的肌肤的温暖
(周启明译,选自《石川啄木诗歌集》)
【赏析】
这首诗叙述诗人的长子真一在出生24天后夭折的情形。诗人用一种欲扬还抑、近乎轻描淡写的笔调,把这一令人无限悲痛的事告诉读者。也许诗人当时还有种奢望,盼奇迹出现。他不把呼吸已绝的孩子弃置一边,却彻夜未眠,眼睛一眨不眨地端详着孩子。而诗人的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肌肤,所以他感到余留的温暖。这一切父爱的表现,诗人虽只字未提,但读者已清晰地感觉到了,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悲哀的是”,诗人用状说感情的形容词,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心。生活中,令人悲哀的事很多:无能为力的悲哀,遭受打击的悲哀……那么,令人悲哀的是什么呢?“到天明时还余留着的/呼吸已绝的孩儿的肌肤的温暖”。这是一句不算长的话,但我们很难把它一气读完。原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诗人的孩子死了。是怎么死的呢?我们已顾不上这些,诗人所设置的悲哀气氛,已浓浓地把我们围住了。我们感到失去一片叶子,它曾经绿意盎然,高高地悬在树枝上;我们感到丢失一位朋友,他刚刚还与我们交谈。从诗中愈来愈低的声调上,我们感到就像一位气虚的病人,叙述到最后已成呓语,而诗人已是悲不胜悲了。另外,短歌中出现五个结构助词“的”,起到了缓冲情感的作用,更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悲伤不已的爱心——这也是我们不能一气读完全诗的原因。
石川啄木的诗,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以含蓄见长。他的诗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表现的痛苦所具有的普遍性。
(霏霏、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