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经典文言文翻译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宋濂《七儒解》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11:14:56

原文

儒者非一人也,世之人不察也。有游侠之儒,有文史之儒,有旷达之儒,有智数①之儒,有章句之儒,有事功之儒,有道德之儒。儒者非一也,世之人不察也,能察之然后可入道也。

  点评:儒者,即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儒者风范是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学者非常推崇的一种人格倾向。所谓儒,实际就是温文儒雅,谦恭礼让。古代的儒者就是传授六艺的人。宋濂另辟蹊径,将儒者分为七种,多关注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谓新颖独特。

威以制之,术以凌之,才以驾之,强以胜之,和以诱之,信以结之,夫是之谓游侠之儒。上自羲、轩,下迄近代,载籍之繁,浩如烟海,莫不撷其玄精。嚅其芳腴,搜其阙逸,略其渣滓,约其支蔓,引觚②吐辞,顷刻万言而不之止,夫是之谓文史之儒。三才以之混也,万物以之齐也,名理以之假也,涂辙以之寓也,虽有智者莫测其所存,夫是之谓旷达之儒。沈鸷③寡言,逆④料事机,翼然凝然,规然幽然,漆漆然⑤,逮逮然⑥,察察然,猎猎然,千变万化不可窥度,夫是之谓智数之儒。业擅专门,伐异党同,以言求句,以句求章,以章求意,无高而弗穷,无远而弗即,无微而弗探,无滞而弗宣,无幽而弗烛,夫是之谓章句之儒。谋事则乡方略,驭师则审劳佚,使民则谨畜积,治国则严政令,服众则信刑赏,务使泽布当时,烈垂后世,夫是之谓事功之儒。备阴阳之和而不知其纯焉,涵鬼神之秘而不知其深焉,达万物之理而不知其远焉,言足以为世法,行足以为世表,而人莫得而名焉,夫是之谓道德之儒。儒者非一也,世之人不察也,能察之然后可入道也。(宋濂对儒士的分类与传统的学术分类略有不同。田仲、王孟是侠客,司马迁、班固为史学家,庄周、列御寇属于道家,张良、陈平是武将和贤相,毛苌、郑玄则是经学学者,管仲、晏婴是著名的政治家)游侠之儒,田仲、王孟是也:弗要于理,惟气之使,不可以入道也。文史之儒,司马迁、班固是也:浮文胜质,纤巧斲⑦朴,不可以入道也。旷达之儒,庄周、列御寇是也:肆情纵诞,灭绝人纪,不可以入道也。智数之儒,张良、陈平是也:出入机虑,或流谲诈,不可入道也。章句之儒,毛苌、郑玄是也:牵合傅会,有乖⑧坟典⑨,不可以入道也。事功之儒,管仲、晏婴是也:迹存经世,心则有假,不可以入道也。道德之儒,孔子是也:千万世之所宗也。

  点评:宋濂对儒的分类略显芜杂,这就造成了儒士范围的扩大,本段是对七儒的专长、特点进行诠释,并指出各家弊病,力推道德之儒。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宋濂心中之儒乃是有功于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留下痕迹的人物,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分子。

我所愿则学孔子也。其道则仁、义、礼、智、信也,其伦则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也。其事易知且易行也,能行之则身可修也,家可齐也,国可治也,天下可平也。我所愿则学孔子也。今指三尺之童子而问之,则曰:“我学孔子也。”求其知孔子之道者,虽班白之人,无有也。(以儒家仁义为本,追随大儒的步伐,立志“学孔子”,“求其知孔子之道”,就是宋濂的人生信仰)呜呼!上戴天,下履地,中函人,一也。天不足为高,地不足为厚,人不足为小,此儒者之道所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也。司马迁以儒与五家并列,荀卿谓儒有小大,扬雄谓通天地人曰儒者,要皆不足以知儒也。必学至孔子,然后无媿⑩于儒之名也。然则儒亦有异乎?曰:有之,位不同也。三皇儒而皇,五帝儒而帝,三王儒而王,皋陶、伊、傅、周、召儒而臣,孔子儒而师,其道则未尝不同也。虽然,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我所愿则学孔子也。

  点评:王祎论儒,崇尚儒之道德品质。《原儒》称:“儒之名何自而立乎?儒者,成徳之称。盖其称肇于孔子,至荀卿氏论之为悉,而其后复有八儒之目。及秦汉以下,儒之名虽一,其学则析而为二:有记诵之学,有词章之学,有圣贤之学。”宋濂在《七儒解》中宣称自己要学习以孔子为代表的道德之儒,王氏论儒与宋濂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①智数:谋略。

②觚(ɡū):木简,古人用以书写。

③沈鸷:深沉、勇猛。

④逆:预先。

⑤漆漆然:仪容修整的样子。

⑥逮逮然:文雅安和的样子。

⑦斲(zhuó):雕饰。

⑧乖:背离、不一致。

⑨坟典:三坟五典,后为古书的通称。

⑩媿:同“愧”。

赏析

儒的涵义有广狭之分。狭义是指孔子创立的学派,即所谓儒家,在春秋末期与墨家并为“显学”,从学者众多,“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尊师篇》。广义是指“术士”(《说文》)、“学者”(《论语集注》),类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广义之儒还是狭义之儒,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阶层,有其共同性,也有差别性,不是清一色,前人对此曾作过各种区分。最先,孔子将儒者分为两种人,即“君子儒”与“小人儒”,他教导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对君子与小人的界说有不同解释,朱熹《论语集注》引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后来荀子又分“大儒”与“小儒”:小儒之知行较为被动,克私以行公,“知而后问”;大儒自觉性高,安于公事,安于修已,学问宏通,“知通统类”。大儒可以为“天子三公”,小儒可以为“诸侯大夫士”《荀子·儒效》。孔子和荀子对儒士所作区分还比较粗略,随着知识阶层的发展,学术思想的进步,区分日渐细密。前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汉班固述九流之学(见《汉书·艺文志》),条分缕析,精深邃密,唯限于学术范围,未涉及整个知识阶层。宋濂《七儒解》就整个儒士立说,非限于学者范围,因而值得注意。

宋濂将儒士分为七种类型,即“游侠之儒”“文史之儒”“旷达之儒”“智数之儒”“章句之儒”“事功之儒”“道德之儒”。七儒个个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职能。宋濂对七儒的专长和社会作用是肯定的,看他缕述各家特点,用词富美,含有赞叹之意。接着又指出各家弊病,都“不可以入道”,所谓道主要指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唯道德之儒完美无缺,其代表人物便是孔子,因而最受宋濂尊崇,“千万世之所宗也”,“我所愿则学孔子也”。道德之儒有两大特征:其一,学问博大精深,涵盖一切,人格高尚,为世楷模,“备阴阳之和”“涵鬼神之秘”“达万物之理”“言足以为世法,行足以为世表”;其二,思想道德具有社会实践的意义,“易知”“易行”,实现修齐治平。在宋濂看来,道德之儒最能完美体现知识阶层的性格,即对最高真理(道)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修齐治平)的自觉。不过这种认识未能超出儒家价值体系,因而有很大局限性。

元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天下大乱,各种丑恶现象有如沉渣泛起。儒学衰微了,学术出现散裂的局面,世儒各持其术,各守其说,奉行各种“主义”,带有杂异的思想色彩。宋濂列举“游侠”“文史”“旷达”“智数”“章句”“事功”“道德”诸儒,是对元末乱世知识阶层状况的真实写照。当时天下盼望政治统一,以结束战乱和分裂局面,与这种政治要求相适应,在思想文化界要求统一学术的呼声也很高。何术可以统一百家?只有儒术。因此,宋濂反复强调必须对儒的名称和实体细加辨析,“儒者非一”,不可混淆,“然后可以入道”,以道德之儒为归,以孔子为师。宋濂的观点带有普遍性,有其历史合理性,也为明王朝统一天下后独尊儒术,确立朱学垄断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历史证明,这对明代思想学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宋谦还指出,道德之儒可以为王,可以为臣,可以为师,而师道最尊。他对孔子的尊敬超过三皇五帝和皋陶、伊尹、周公、召公等辅弼贤臣,以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这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尊崇,对元代轻儒的文化政策和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拨。

相关作文

宋濂的故事 《宋濂借书》读后感300字 送东阳马生序 阅江楼记 大言(又名《尊卢沙》 给宋濂的一封信500字 《宋濂好学》读后感300字 宋濂《束氏狸狌》翻译 《明史·宋濂传》翻译

推荐热门作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 《墨子·兼爱下》翻译 《墨子·非攻中》翻译 《墨子·非攻下》翻译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翻译 袁枚《与薛寿鱼书》翻译 《汉书·刘德传》翻译 《汉书·刘交传》翻译 《荀子·非十二子》翻译 《荀子·天论》翻译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