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经典文言文翻译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荀子·天论》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11 22:03:30

正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点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对儒家天命论即主宰之天的否定,也是对君权天授思想的否定。无论圣君尧或还是暴君桀之存在皆与天命无关。所说“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中“治”“乱”指社会治乱,社会“治”则人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故吉;社会“乱”则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故凶。如果强本节用,即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而又节俭用费,则天(自然)不能使人贫困。如果养备动时,即生活和生产供给完备而动作又合时令,则天不能使人病困。如果修道不贰,即遵守人道和天道而不动摇,则天不能使人有祸患。以上几个方面做好了,虽逢水旱,亦能救治而不至于饥荒;虽寒暑失调,亦能适应而不至于疾病;虽有妖怪(灾害、变异)发生,亦能对付而不至酿成凶祸。如果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而用费又奢侈,则天也不能使人富足;如果供给不完备而又怠惰,则天也不能使人保全而无亏损。背离道的原则而胡作妄为,则天亦不能使人消灾而获得吉利。这样做的结果,虽不发生水旱灾,亦会发生饥荒;寒暑虽未失调,亦会发生病症;妖怪现象虽未发生,亦会有祸患临头。因此,人们所遇到的天时,治世与乱世不会有什么差别,而因为社会治乱不同,其发生祸殃的效应则大不相同了。明白了上述道理,人们便不应怨天,而应该认识天道的规律和作用。因此,“明于天人之分”,即天和人的职分不同,而应当尽人事,做好了人事,便会增强人驾驭自然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而使大自然为人服务,这样便会成为至人、圣人。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点评:天职属于自然,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的,天之运行没有目的意志。因此,人之识见虽深,其思虑仍属于人,而不属于天;人之识见虽广大,其智能亦属于人,而不属于天;人之识见虽精,其明察亦为人所有,而不为天所有。人不把意志混同于天,便是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人能参天地之化育。因此,如果放弃人为努力(舍其所以参),而只是寄希望于天之赏赐(愿其所参),那就要陷于迷感不解了。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点评:自然界的运行和万物的生长,皆没有目的和意志,如星宿相随运转,日月交替光照,四时变化代谢,阴阳交感化育,风雨无私博施。万物得到自然界运动之调和而生长,得到自然界的滋润保养而长成。自然万物变化生成的效果是看得到的,而其背后支配成长变化的功能则是看不到的,这便叫做“神”,神即微妙的功能,这种无形可见的微妙之神,亦叫做“天”,即天然。圣人明白了天之自然无为,故不去冥想天有无意志,所谓不求知天,是指不求神秘的天命。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点评:这里说“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说明人是自然界所生,先有自然界而后才有人。有了人的形体才产生精神,精神依附形体,所以说好恶、喜怒、哀乐藏焉,精神现象亦属自然现象,故称之为“天情”。而人有感觉和思维能力,是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所具有的功能。如人有耳、目、鼻、口、形体,而生听、视、嗅、味、触(感触)等感觉。因为感觉生于人的自然生理,故称感觉器官为“天官”;人的思维器官为心,心(思维)对感觉器官起支配作用,思维高于感觉,故心称为“天君”。荀子看到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养,即“财非其类以养其类”,他称之为“天养”。荀子也看到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即“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他称之为“天政”。

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点评:这是说,天君(思维)要清楚而不要昏暗,天官(感觉)要正常而不要滑乱,要充分利用自然万物相生相养,而不要毁弃自然生养,要顺从天政以获福,不要逆天政以获祸,要使好恶、喜怒、哀乐等天情正当发挥,而不要淆乱情性。如此则可使天功完全发挥而没有有丧失。这样,则使人明白了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人便可以官天地而役万物,“制天命而用之”,达到行事周到,养备适宜,生活顺畅,此便叫做“知天”。这说明,荀子所强调的是天人和谐,知天亦必须知人,所说“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养其天情”,是从人的主观方面提出要求;“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全其天功”,是针对客观的自然界而言的。由此可见主观的人与客观的自然界相协调,方可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知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点评:“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即指不替代天有所作为,不替代天有所思虑,亦即不将人之作为和智虑强加于天。但是人在天面前并非是完全被动的,而是能够认识天的规律而做到人定胜天。此所说“志于天”“志于地”“志于四时”“志于阴阳”,“志”字据俞樾考应为“知”字,人知于天,因为人可据天之垂象而知其气候运行;人知于地,因为人可据地之适宜而知其繁息生物;人知于四时,因为人可据季节交替而知四时变化之规律可循;人知于阴阳,因为人可据阴阳交替而知万物和合以生。此所说“已其见知之可以治”,其中“知”字据王念孙考应为“和”字,即万物各得阴阳之和而生之意。这是认为,天虽无意志,而人的意志则可认识天,而能认识天,顺从天的规律行事,以使天为人服务,这便是守天和守天之道。

参考译文

天体的运行有一定规律,它不为尧而存在,不为桀而灭亡。用安定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吉利,用混乱的措施去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这个根本而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会使他贫穷;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会使他生病;遵循规律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会使他遭殃。所以水涝旱灾不能使他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自然界的反常变异不能使他遭殃。农业荒废而生活用度奢侈,那么天就不会使他富裕;衣食不足却又十分懒惰,那么天就不能使他保全健康;违背规律而恣意妄为,那么天就不能使他吉利。所以水涝旱灾还没有来到他就已经挨饿了,严寒酷暑还没有迫近他就生病了,自然界的反常变异还没有出现他就遭殃了。他遇到的天时和太平盛世相同,而灾祸却与太平盛世不同,这不能埋怨上天,这是他所采取的措施造成的。所以明白了天和人的不同,就可以称作是(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不做就能成功,不求取就能得到,这叫做自然界的职能。像这种情况,即使意义深远,那(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对它也不加以思考;即使影响广大,那(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对它也不加以干预;即使道理精妙,那(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对它也不加以审察,这叫做不和自然争职能。上天有自己的时令季节,大地有自己的材料资源,人类有自己的治理方法,这叫做能够互相并列。人如果舍弃了自身用来与天、地相并列的治理方法,而只期望于与自己相并列的天、地,那就糊涂了。

布列于天空的恒星互相伴随着旋转,日月交替照耀,四季交替,阴阳二气发生了大的变化,风雨遍施。万物各自得到这些的调和而生长,各自得到这些的滋养而成熟。看不到它在做事情,只见到它的成果,这就叫做“神”。人们都知道它已经生成的万物,却没有人知道它那无痕迹的生成过程,这就叫做“天功”。只有圣人是不致力于了解天的。

自然界的职能已经确立,自然界的功能已经形成,人的形体具备而精神也就产生了,好恶、喜怒、哀乐都蕴藏其中,这就是自然界的情感。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身体各有不同的能力而不能互相替代,这就是自然界的感官。心处于身体中部空虚的胸腔内,统率五官,这叫做自然界的君主。人类能够控制安排好与自己不是同类的万物,用它们来供养自己的同类,这叫做自然界的供养。能使自己的同类顺从自己叫做福,使自己的同类反对自己叫做祸,这叫做自然界的政治。

蒙蔽了那自然界的君主,扰乱了那自然界的感官,抛弃了那自然界的供养,违反了那自然界的政治,背离了那自然界的情感,以致丧失了自然界的功能,这就是大灾难了。圣人清醒那自然界的君主,管理好那自然界的感官,完备那自然界的供养,顺应那自然界的政治,保养那自然界的情感,从而保全了自然界的功能。这样的话,就是明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明白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那么天、地就能被利用,万物就能被役使了。他的行动就能处处有条理,他的保养就能处处恰当,他的生命就能不受伤害,这就叫做“知天”。

所以最大的技巧在于有些事情不去做,最大的智慧在于有些事情不去考虑。对于上天所要了解的,不过是它所显现的天象中那些可以测定气候变化的天文资料罢了;对于大地所要了解的,不过是它所显现的适宜条件中那些可以便利种植庄稼的地文资料罢了;对于四季所要了解的,不过是它们所显现的规律中可以安排农业生产的节气罢了;对于阴阳所要了解的,不过是它们所显现的和气中可以治理事物的因素罢了。圣人任用别人来掌握这些自然现象,而自己所做的只是去掌握治理国家的原则。

相关作文

学弈·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 东方朔《上书自荐》翻译 《郁离子·良桐》翻译 刘彻《李夫人赋》翻译 韩婴《韩诗外传·伯牙鼓琴》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下)翻译

推荐热门作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 《墨子·兼爱下》翻译 《墨子·非攻中》翻译 《墨子·非攻下》翻译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翻译 袁枚《与薛寿鱼书》翻译 《汉书·刘德传》翻译 《汉书·刘交传》翻译 《荀子·非十二子》翻译 《荀子·天论》翻译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