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行
【题解】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那时杜甫自梓州来阆州,打算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也是杜甫重到阆州所作。当时正赶上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杜甫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也只能是临江而泣了。
诗中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以及不得已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全诗风格上回旋往复,亦诗亦史;表达上直抒胸臆、真情奔涌而出,在沉郁顿挫之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可说是《同谷七歌》的续篇。
【原文】
天边老人归未得①,日暮东临大江哭②。
陇右河源不种田③,胡骑羌兵入巴蜀④。
洪涛滔天风拔木⑤,前飞秃鹙后鸿鹄⑥。
九度附书向洛阳⑦,十年骨肉无消息⑧。
【注释】
①天边老人:流落天涯海角的老人,此为诗人自称。归未得:意思是由于战乱只能在外漂泊,回不了家。
②大江:嘉陵江。哭:失声痛哭。
③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此指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④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⑤“洪涛”句:写了江边所见波浪滔天,风拔秀木的景象。寓情于景,意在暗指世乱之象。
⑥秃鹜(wù):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鸿鹄(hóng hú):鸿是指大雁,鹄则是天鹅。大雁和天鹅是近亲,均是鸟纲,雁行目,鸭科,雁亚科。鸿鹄是古人对秃鹰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⑦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
⑧十年:自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骨肉:这里指兄弟手足。
【译文】
现如今,一个流落天涯海角的老人,想回归家乡却不能如愿,黄昏时分,只能是孤独地举步向东来到嘉陵江畔,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之地再也不能进行耕种了,因为胡虏的骁骑,以及羌人的兵马,已经破关侵入了巴蜀。
再看眼前,真真地波浪滔天啊,大风肆无忌惮地拔起了江边的秀木,我不禁仰天长叹,但见那高空之上,前面有凶猛无比的秃鹜,紧随其后的是志向高远的鸿鹄。
曾多少次托人给故乡洛阳的亲人捎去书信,然而,已经过了十年之久,至今,依然是骨肉亲朋音讯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