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二〕,门泊东吴万里船〔三〕。
〔一〕杜甫(712—770):字子美,杜审言嫡长孙。其祖先为襄阳人,曾祖杜依艺为巩令,因居巩。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严武与杜甫为世交,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靠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晚年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元和年间,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墓志。在天宝年间,杜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杜甫诗歌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用沉痛之笔记录“安史之乱”前后这段历史,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二〕西岭:泛指岷山,在成都西。岷山雪岭,积雪终年不化,故称“千秋雪”。
〔三〕东吴:今江浙一带,古称东吴。万里船:来去江南的船只。万里,虚指行程,非实际数字。
【点评】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暮春,安史之乱后杜甫重返成都浣花溪草堂,写了《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畔草堂附近的优美景色,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残雪覆盖的巍峨岷山,有奔腾不息的长江,色彩绚丽,语言明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含蓄地表达出国家甫定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