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行
【题解】
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之后,杜甫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来到岳州,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这也是杜甫在生命的最后三年移家于舟中,漂泊在长江湘水上的诗作之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军镇压割据,军阀混战,繁重的赋税致使民不聊生,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不平的来由。
这首诗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又以岁暮所闻收官,首尾呼应,点破题旨。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
【原文】
岁云暮矣多北风①,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②。
去年米贵阙军食③,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④,此辈杼柚茅茨空⑤。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⑥。
况闻处处鬻男女⑦,割慈忍爱还租庸⑧。
往日用钱捉私铸⑨,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⑩,好恶不合长相蒙⑪。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⑫?
【注释】
①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实意。岁暮:年末,即诗题所言的岁晏。
②罟(gǔ):鱼网。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鸣:因弓开有声,此指射箭发出的声音。桑弓:指用桑木作的弓。
③贵:价格高。亦指好价钱。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④高马:指高头大马。达官:指显达之官。厌:同“餍”,饱食。《孟子》:“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⑤此辈:即指这些渔民、莫徭的猎人们。杼柚:亦作“杼轴”,原意是织机上的织杼和轴,此指织布机。茅茨:茅草房。
⑥楚人:今湖南一带的人。《风通俗》记载,“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汝:指莫徭人。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
⑦况:何况,况且。鬻(yù):出卖。男女:即儿女。
⑧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⑨私铸:即私自铸钱。
⑩刻泥:用胶泥刻制铸模。易得:容易取得。
⑪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不合:不应当。蒙:欺蒙,蒙骗。
⑫万国:普天之下。画角:即号角。此指战乱不断。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诗人所作的这首诗。
【译文】
一年将尽的时候,漫天遍野都是飒飒而起的凛冽北风,潇湘之地的洞庭湖,也笼罩在纷纷扬扬的皑皑白雪之中。
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渔父的鱼网已经冻结,无法捕鱼,善于射猎的莫徭人只能开弓放箭射向空中的飞禽,以换取钱粮,只听见他们拉开桑弓箭所发出的啾啾声,在旷野里久久回荡。
去年的米粮收成不错,正赶上战乱米价上涨,原本以为可以卖个好价钱,谁料想都被官府征收去补给军粮,而今年是米粱歉收,粮价太低,却是赋税加重,让农民大受伤害,苦不堪言。
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们,个个都吃厌了鱼肉美酒,悠闲地穿街走巷,再看看那些贫民百姓,家家户户都是男耕女织辛辛苦苦一大年,到头来却落得是织机空空,茅草屋里一无所有。
吴楚之地的人喜欢吃鱼虾之类的食物,不愿吃飞禽之肉,你们射杀禽类也不能换来银钱改变穷困,所以劝你们不要白白杀害了南飞的孤鸿。
况且我听说,贫苦的人们因为生活困窘,迫于无奈而到处都是卖儿卖女的现象,他们忍痛割爱卖掉儿女,却仅仅因为要去偿还官府的租庸。
过去的时候,官府严禁私人熔铸钱币,发现以后必将捉拿归案,可如今富户奸商为了牟取暴利,盗铸钱币之事十分严重,官府竟然默许他们铸造,也不去管制他们在铅锡里掺和青铜。
用胶泥刻制铸模而去铸钱,成本低廉,暴利更容易取得,就这样滥制之下,官钱、私钱难以区分,但官府不加阻拦,唉!真不应当让困苦的贫民百姓长期再受到如此欺蒙!
现在,普天之下都处在兵荒马乱之中,全国各地的城头之上也都吹起了凄凉的征战号角,这样哀怨的号角曲调频频响起,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曲尽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