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古清生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古清生散文 >

顾景星:结茅为庐著

发布时间:2023-08-14 15:14:36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蕲水悠悠出大贤,时间浩浩忆黄公。蕲州城东黄公山下,青灰色的蕲艾,凤尾状的蕨类,蓬勃扩张的野菊和深厚的狮茅草掩映一方墓碑,经过岁月风雨的侵蚀,长方形的墓碑上碑文已经有些模糊,一只黑色的蚁子从一片斜探过来的狮茅草叶爬到碑石上,它有片刻的打住,然后是行迹匆匆地上下往返,仿佛是一个文学硕士,正在研读一段辽远的历史,一个与茅草结下不解之缘的文坛巨子的深邃思想。1687年,墓碑后的长眠者,白茅堂主顾景星留下46卷《白茅堂集》、200卷《黄公说字》撂笔与世长辞,从此一片艾蒿,一片茅草永远覆盖他66年的传奇人生。

顾景星出生于蕲州全胜坊(东长街),母亲怀他的时候,父亲顾天锡梦见一颗星星降落于天井,形状如一弯新月,心里就特别惊奇,中国民间俗世文化里有托梦一说,梦见什么就是什么来投胎转世。《英烈传》写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便是有一颗星星从浩浩天宇坠落到凤阳的朱家上空,腾起一片霞光,然后是“哇”的一声,朱元璋惊天动地地哭了。这是写非凡人的出生,这样的梦显然千载难遇,顾天锡梦醒后就立即占了一卦,得到的名字叫“景星”,景星自是顾天锡所乐见的,得子不易,得上天赐子易乎?遂取名景星,曰顾景星。

似乎天锡与景星有注定的关联,合而为“天锡景星”。顾天锡为天启七年岁贡,他承袭了顾家的书香,饱读诗书,通天文晓地理,精医术,曾经在天津、海淀等地周游讲学,得子顾景星后,被封中牟知县拒不到任,打造一个承传书香的天才比去就任一个知县重要,这在蕲州文化里不成为问题。顾天锡隐居蕲州一心一意教子著书,除培养顾景星之外,他一生中的著述有《二十一史评论》、《易林说》、《举史》等22种。再往上排,顾景星的祖父顾大训亦为岁贡生,曾被朝廷封南昌通判,藏书5万余卷,还著有诗文8卷。顾景星另外得到外公、曾任刑部尚书的冯天驭赠送藏书81柜。

顾景星聪慧早熟,在父亲顾天锡的悉心调教下,六岁会吟诗作赋,九岁则已经遍读经史。崇祯七年(西元1643年),顾景星15岁,父亲带着他去黄州参加黄州府试,初出茅庐,一考高中,冠九属第一。科举时代,考试是人生第一关,15岁初次参加府试获取第一名次,自然可以将诸多范进式白发皓首屡试不第的祖父级老童生活活气死,黄州考棚街不给庸才留席位,但是历史就必然会给天才留席位吗?只有历史可以回答。

第二年,顾景星去参加学政王澄川主持的院试,再次获第一名。这一次考试不仅考试格局提升,重要的是它排除了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因素,如能返回历史现场,足以掂出两试第一名的份量,并理解以后清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对顾景星的垂慕了。然而,该考却不意卷中有一字犯考官名讳而被黜。

一颗新星升起,还未发亮即被阴霾笼罩。顾景星承传了顾家、蕲州的读书传统,顾景星的曾祖父顾阙,曾祖叔顾问均为声名远播的理学家、教育家,顾问是大科学家李时珍的老师。冯(冯天驭)、顾(顾问、顾阙)、郝(郝守正)、李(李时珍)是史称“蕲州四大家”,深厚的地域文化储备与个人天资结合,在顾景星身上得到充分验证。

返回明朝末年的蕲州城,复活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在熊化岭,顾家占据着当地的文化高地,城内有荆王府,大明王朝的官宦名流、文人商贾、贤达隐逸,无论陆路(驿道)南北往来,还是水路(长江)东西穿梭,皆要来蕲州逗留。因此,蕲州的文化与京城和其他发达地区具有同构性,又有书院、族学、义学和私塾等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率高,信息通达,这块文化高地的历史地位可以探知。

顾景星府试院试皆获第一,且严父指教,博学广记,加之深厚的文化积淀浸润,前程应是不可限量的。进则为仕,辅佐朝政,治国安邦;退则为隐,著书立说,设馆讲学,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断不可能无为。然而,世界上的天才总是选择糟糕透顶的时间出世,顾景星的时代,正值明朝日渐衰弱,官员腐化,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烽火纷纷燃起,直逼没落又腐化的明王朝。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二十六日,天空下起了大雪,江北大地一片银白,凤凰山和麒麟山银妆素裹,雨湖众多长堤如银链弯曲盘桓,残荷白鹭,清水微澜,春节过后的蕲州城安详、宁静,青石板街上的爆竹纸屑被雪花轻轻掩盖,玄妙观的井沿被高覆银白一圈。正月大雪天,蕲州城的人照例来来往往,商铺摆出玲琅满目的商品,绫罗绸缎、瓷器、金银首饰、米茶油盐等一应尽有;读书声在众多族学、私塾和私家书房里响起,照例也是蕲芹炒丁香干、山药炖板鸭、九孔莲藕煨排骨,荆王府内外杯盏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而读书人家,则是围着红泥小炭炉,用小盅斟酒,砂钵中或是莲藕煨排骨,或是山药炖母鸡,或是豆腐煮鲫鱼,是那一钵沸滚,恰好与诗文下酒,自饮自斟,人生便是充满了自爱的暖意。其时,观赏冰灯的时尚业已兴起了,蕲州人做冰灯,惟不同北方的天寒地冻,故做法有别,是用竹筷结冰制作。不独有偶,中国最早用文字记载冰灯者就是顾景星的《白茅堂集》,收入在《白茅堂集》的《排冰箸雪中作灯》一诗描绘了当时在庭院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的情景:“排冰聚雪在庭中,垮蜡光涵影不红。”它是用结冰的竹筷制成灯形,外面用雪涂饰,内中燃以蜡烛,置于院内,供人欣赏。这时候蕲州城的许多院落中,已经燃起了美丽的冰灯。

是夜,江风劲吹,雪花飞旋。张献忠率200轻骑从蕲州城下游60华里的广济县长途奔袭,梦中的蕲州城、荆王府突然从温柔之梦乡惊醒,映入眼中的是一个血光淋漓、惨绝人寰的噩梦:屠城!江水呜咽,北风凄厉,这是辛已罗州屠城之后,再次降临蕲州人民头上的灭顶大灾!

张献忠屠城,结束了蕲州城十代荆王的统治。封王制在明朝的皇家家族权力分配制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关于荆王府的一切巨细变故,正史野史皆有记载,惟张献忠的屠城细节,在民间流传多个版本,如张献忠的出发地有黄梅出发与广济出发两个版本,真实的应该从广济出发,率200轻骑。屠城之前,张献忠已在荆王府安置了密探,因而得以从荆王府、蕲州城里应外合,将荆王府里王爷和他的后裔、亲戚家眷、乡绅世族一网打尽,惟有将军得到一个丫环的报信从城墙上吊筐放逃了两个朱家后代,他们埋名掩姓给人放牛为生,其余悉数被张献忠捉拿尽斩。当然,逃到城外东长街的文人士子也幸免于难。那一夜悲声响彻蕲城,血光与火光染红雪夜的天空!意外的是,顾景星和父亲顾天锡、姑妈顾永贞也被张献忠手下的农民起义军捉拿。

顾天锡、顾永贞和顾景星三个人被带到张献忠面前。顾家是蕲州城文昌世家,居蕲州熊化岭、全胜坊一带,张献忠定然知晓。然而三人中,一父一子两个男人不杀,张氏屠刀直指弱女顾永贞。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或曰一个草莽首领,张献忠不会放过不共戴天之敌朱家王朝的任何人,不放过荆王府的亲属极其密切相关的人自是推理之中。要杀顾永贞,顾天锡首先不干,他挺胸昂首,要求以自己的一命换取顾永贞的命,便是要替顾永贞死!顾景星年轻气盛,心里搁不得一点沙粒,非贪生怕死之流也,他见状亦上前去,面向屠刀请求一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住父亲和姑妈的生命。

雪夜的静谧被打破,屠城的火光点亮了蕲州城的夜空,一边是悲号哀凄,嚎啕乞生,一边是冷面向刀,争相代死,父子两个文弱书生的英雄气慨,竟将一代枭雄张献忠感动,当即下令释放顾景星一家三人,且派了一个名叫张三的小头目随他们去专门保护顾家。

蕲州城一场浩劫,世事突变,江山含悲,张献忠屠城后,身在城外东长街的顾氏一家仍然余悸在心,几经商讨,顾氏家族决定返回祖籍江苏昆山避乱,以待来年天下太平再作打算。顾景星遂随家人一道返回祖籍昆山,这便是祖籍或曰故乡的好处罢,一个乱世时的备留居所。在昆山,顾景星开始了劫难之后的清贫书生生活,顾家浩繁的藏书,以及顾景星多部著作皆毁于张献忠攻蕲,真个是读书惹了谁?

弘光元年(1645年)九月,顾景星赴南京参加北京、山东、山西、湖南、河南、辽东、湖北七省流寓贡生考试,获拔贡生第一名。接下来的十月应武英殿廷试,授福州府推官。顾景星是为一代霸才,只要进考场,其必获第一。但是进了官场,顾景星就是一个尚未发蒙的孩童。上任不久,他便直陈时弊,上奏《敬呈四事疏》给弘光皇帝,却被通政官扣押不报。此事给顾景星极大刺激,弘光小皇帝的昏庸无能,前方有清军南下,直逼江南,大片江山丧失,小朝廷陪都南京岌岌可危,后方官场数不尽朋党倾扎,尔虞我诈,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图无厌,令顾景星备感失望。此时偏遇南明朝头号奸臣马士英密招顾景星,使者向他透露马士英希望顾景星归附于他的意图,遭顾景星严词怒斥,断然拒绝。其时南京城的百姓编有顺口溜: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为官数月,顾景星满目黑暗,无所适从,遂托辞无法做官卸任回家,从此闭门著书。

南明朝眼见大势已去,改朝换代,故国不存。此间,顾景星与反清文人魏僖、杜浚过从甚密,共表对旧朝的怀念和对新朝的反感,他的一些词中也强烈地透露出故国之思,黍离之痛:“永嘉恨,难磨灭;天宝事,何人说?向玄都观里,偷弹泪血”,“问嫦娥,何事不长圆?山河缺!”(《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但顾景星也曾与仕清文人施愚山、汪渔洋唱和,把盏对月,拨弦长歌,惟顾景星已绝意仕途。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下昆山,多罗贝勒强行将顾景星带至军中,授其原职“推官”,令他随军南征浙江、福建,顾景星以必须“奉养父母不能离家”为由决意推辞,终得以脱身回到家乡。此时,顾景星得知“扬州十日”的消息,大骇。明臣史可法就义,清军十日屠杀扬州百姓80万人!扬州屠城惨绝人寰,惊天地泣鬼神,扬州已变成一座死城。顾景星庆幸没有倒在清军的刀下,也庆幸未随清军仕清。

江南战乱不止,危机四伏,令顾景星长长地怀念蕲州,顺治八年(西元1651年),顾景星奉母灵柩归蕲州。重新踏上蕲州这片土地,麒麟山下,雨湖之滨,蕲州城已是一片苍凉。

自张献忠毁荆王府屠城以后,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又遭南明总兵官马玉良部下劫掠。马玉良原驻守武昌,因痛恨奸臣马士英贪脏枉法,为所欲为,遂率兵沿江东进南京欲除马士英而“清君侧”。其过蕲州时,士卒焚掠蕲城,见城内外无物可取,竟尽伐蕲竹而去。同年,清军占领蕲州,降蕲州为散州,划黄梅、广济归黄州府,蕲州设绿营,绿营参将为正三品。但官兵无粮饷,四处抢劫,百姓非死即逃,田地荒芜,全胜坊一片废墟(全胜坊为东长街。蕲州有三坊,城内为一坊,城东全胜坊为二坊,城北至缺齿山为三坊)!顾景星率一家老小返蕲,无所寄居,遂垒石结茅为庐,采野菜充饥,《白茅堂集》有《野菜赞》记述这段生活。顺治九年(西元1652年),蕲州爆发虎灾,群虎穿村袭城,虎以城内空房为穴,白昼出穴捕人,夜潜入室内吃尽全家。一时间,蕲州城内外老虎吃去百余人。官府灭虎无术,请人作《驱虎令》驱虎。

这时候,蕲州最普通的食品油姜、蕲芹炒丁香干子都成了记忆中的美食。油姜,是读书人的美食,其味微甜、微辣、微咸、浓酱香,开胃生津顺气,为江苏帮商人所创,最著名者为纪万源商号所制“纪万源酱制油姜”。蕲芹的芳香素浓于别地的芹菜,其苗高尺余,有大的白色块根,枝密而无主干,丁香干子亦为蕲州制法所制。没有吃的,这是多么恐怖?而顾景星,人称其为美食家,一个大文豪,大美食家,只能吃野菜,啃草根度日。

江山在,村城破,战乱不休,主人更迭,不能忆当年!顾景星始将所著编辑为《白茅堂集》。此间,顾景星的同窗,清朝开科状元的(清朝于顺治六年开科),黄冈另一才子刘子壮专程从黄州来蕲州拜访顾景星,顾景星得报,闭门坚拒不见,他认为刘子壮参加清朝的科考是为有失民族气节,刘子壮只得落落而返。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的版图激剧扩大,然百废待兴,需要天下贤良才干,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以实现清廷大治天下,故下诏广征天下山林民间隐逸入朝做官,地方抚、藩官员再度忆起结庐著书的顾景星,于是前来游说、动员顾景星进京做官,几近胁迫,顾景星断然不从,执意于其“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王勃诗)的隐逸读书生活。在蕲州,那山,便是麒麟山,那竹,便是蕲竹。

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出了一件令天下文人墨客山林逸士强烈震撼而冰寒彻骨的大事,即在江苏吴县发生的“哭庙案”。哭庙案的主角是金圣叹,起因便是吴县县令贪图无厌,对治下农民强取豪夺,使得吴县乡民怨声载道,生计维艰,金圣叹遂领走投无路的农民哭庙控诉,欲控倒贪官,谁曾想此时正值顺治帝驾崩,举国皆设灵堂哀悼,是为国丧期,金圣叹反被贪官污陷大逆不道,图谋造反而获重罪,被判以腰斩杀害。金圣叹,少有才名,喜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为各书进行批点,他所批改的《水浒》因见解独到被广泛引用。“哭庙案”是清廷重权轻道的外现事件,也是清廷在“诏征天下山林民间隐逸入朝”透露一缕亮色之后的一次自我抹黑,给欲与清廷合作的汉族知识分子一个沉重打击。

康熙十七年(西元1678年),经历“哭庙案”之后清廷重新对汉族知识分子敞开大门,开设了一个极有创造性的特科――博学鸿词科,由朝内大臣举荐天下名士应试。顾景星在这次名士举荐中,照例是排在名单的前列。顾景星在野,却像一条注册备案的鱼,每一次捕捞都必须网上来,看看其是否活着?活得还好吗?鲜活和滋润吗?愿不愿意进皇家大池中来?

顾景星拒绝应试博学鸿词科,他的理由是身体有病,病是顾景星抗拒清廷的惟一武器,而写作一部长达12集200卷的巨著《黄公说字》根本不算什么,连不进京应试的理由都谈不上。顾景星此时正在写作《黄公说字》,这个浩大的工程显然只有在蕲州进行,小城尚有些安静,其空气、水、饮食和建筑皆益于读书著述,而著书则是文人的必修之课,是那个时代文人学士的人生第二条道路。

历史上没有比明末清初的汉族知识分子痛苦的了,他们的前半生都是在求功名度过的,苦读勤思,造就经国之才,大明王朝却崩溃了,而清朝屡屡征召,则因道不同而不与为谋,随之康熙的文字狱令知识分子不寒而栗。腰斩金圣叹,用一个正义在胸的大才子生命袒护一个清廷极度贪污腐化的小小县令,屠刀上血迹未干,转而设博学鸿词科向天下召贤纳士,世间荒诞莫过如此。

夏天,雨湖上的红莲朵朵开放,荷上飞过去的是长脖子的鹭鸶,日转云移,湖风掠过,圆荷滚滚。隐士生涯,田园风光,有宏才巨构,《黄公说字》处于写作流程之中,博学鸿词科开设得多么不是时候!顾景星以为可以像顺治十六年躲过“诏征山林隐逸”那样,省却清廷的诸多纠缠。不然,顾景星一个误判,康熙皇帝是决意要招他进京,毫无回旋的余地,督、抚官员亲临家门,强行将顾景星送入轿中,委要员督送京城。康熙的行事风格是:高效、果敢、一言九鼎!不过,这不像是在举荐博学鸿词大学士,颇有些像押送一个要犯进京。因为即便是用轿子抬,它也是违背顾景星意志的。

向北、向北!沿着大别山下的黄州、麻城驿道北去,过桐柏山进入河南省境内,在信阳小憩,然后过驻马店、周口,吃了开封的灌汤包子过黄河继续向北,坐官轿走官道,沿途有驿站接送,吃住有安顿,闻大学子顾景星之名,亦有小小的接风洗尘开怀畅饮的场面。蕲州人善饮,但都是微量。与那些初求功名的学子比起来,博学鸿词科的赴考,又如封疆大臣返京。

愈往北去,随着轿子忽悠忽悠地颠簸,顾景星的心就一跳一跳地焦灼:进了京,不试不行,那就是硬抗朝廷,试则必给清廷做官,做官是违背自己心愿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才的人是那样渴望有才,岂料有才也能招祸呢?比如金圣叹,又比如轿中的顾景星,冤哉痛哉,有才亦无宁日难得善终啊!

进入河南内黄,前面就是河南安阳,过安阳即是河北邯郸,邯郸学步,断为大忌,想到蕲州,有《黄公说字》浩大工程,此生大愿,搁即荒没,想到京城,紫禁城茫茫宦海无涯,深莫能测――想到这里,顾景星打了一个寒噤,不禁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我顾赤方,此生毁矣!于是,一代天才顾景星想出一个天才又天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主意:跳轿!

跳轿自古只有女人为,岂有男人尝?顾景星的天真在于,以前托病辞官,屡用则令清廷生疑,况且也并非真病,如果真病尤其是看得见的伤病,朝廷是会网开一面的。思之,愈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看来,这一回不付出一点痛苦是不行的,且惟有自伤一条路了。

内黄驿道沙尘滚滚,车马匆匆,大批大批八旗军由北向南挺进。是时,平西王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立国登基,自称皇帝,国号“大周”,此为“三藩叛乱”走到了另立朝廷的极端,康熙皇帝紧急增调清军南下平叛。经历过顺治二年“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顾景星,料知又有无数生灵将惨遭涂炭,心中不免长悲,坚定了他不进清廷的决心。

顾景星毅然从轿内冲出一头栽下!但落地时,他的右手本能地撑了一下。轿夫及随行官员猝不及防,见状大骇,待扶起顾景星时,他已是尘垢满面,右肩骨折断!裂骨的疼痛,尘垢与皮表擦伤的血流,顾景星斯文扫地,他像从战场爬回来的负伤败将,疼痛令他的额角爆出豆粒大的汗珠,面部肌肉极度扭曲。顾景星坐在内黄的驿道旁大声地呻吟,毫不理睬惊慌、尴尬、爱莫能助和担心失职之责等等表情捉莫不定的随行官员,他在极短暂的时间里确定自己伤情,要知道蕲州是出医生的,明朝出了李树言、李时珍两位御医,其父顾天锡即通经史,精医术,所著经学、医学诸书多入《四库全书》。顾景星知道自己是伤筋动骨了,想到自己平白无故被强送去应试博学鸿词科,好端端地要进行自伤,不由怒从心中来:我残疾了,啊,我残疾了!你们该满意了吧?该送我回蕲州疗伤了吧?

随行官员不敢触碰顾景星的眼睛,他们低下头去,任由顾景星悲愤咆哮,心中对这位从头至尾不愿进京的倔强读书人产生敬佩之感,一路上交流对其有了深入了解,无法不被其渊博学识慑服,便是悟出朝廷何以对一介书生如此器重,而他――竟然不惜以自残的极端方式拒绝做官,真是一条汉子啊!

敷伤。打尖吃饭。内黄的羊肉汤辣得出奇,那是胡辣,烩面又厚又宽。顾景星对随行官员说:看看,我已经是一个残疾人了,什么也做不成了,让我回去养伤吧?天才的算盘这回是打错了,随行官员说:顾先生,我们只有把你送到京城的权力,没有放您走的权力,您只有去给皇上说了。说罢,又将顾景星塞入轿中,为安全起见,随行官员在轿门外面加了一道栓子。

一路颠簸到了京城,顾景星带伤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全国被推荐者162人,录取50人,顾景星果然录取,授官翰林院检讨。顾景星一面疗伤,一面读书交友,其中结识了曹雪芹祖父曹寅。是时,康熙皇帝想出一个绝妙对付明朝知识分子的法子,就是组织明朝遗民们撰写明史,反思明朝的没落根源,从而转移他们对清朝新政的抵触情绪。

次年三月,康熙皇帝玄烨接见顾景星,顾景星再度托病请求辞官回乡,康熙御准,顾景星得以回蕲州,从此闭门著述,无关他事。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黄公说字》完成二稿,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得知顾景星另一部著作《白茅堂集》完稿而无钱刻印,即捐银一千,促《白茅堂集》付梓刻成。《白茅堂集》凡46卷,内容包括楚辞、乐府、民歌、诗赋、策论、奏疏、史论、传记、文序、杂著及蕲州地方史料。

为刻《白茅堂集》,曹寅曾于春日访蕲,其《楝亭诗钞》有诗《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一首:

因见季子到阶前,堂上先生尚晏眠。

逆旋芹香花复地,长安日暖梦朝天。

开轩把臂当三月,脱帽论文快十年。

即此相逢犹宿昔,频来常带杖头钱。

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顾景星与世长辞。《黄公说字》由其三子顾昌及孙子们相继校录誊写,直至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年)誊清正副二本,从编著至此,耗时长达76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入存目类,在总目提要中称顾景星为“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瞻,亦一时之霸才。”

顾昌为编校、刻印父亲两本巨著劳累而卒。顾昌为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3年)乡试举人,著有《西轩唱和诗集》、《江山笔助集》等5种著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北国的雪》古清生 《长安街上》古清生 《回乡》古清生 《江南落雪》古清生 《漂泊京都》古清生 《流浪京都》古清生 《回音壁》古清生 《紫竹院观钓》古清生 《永远的黄河》古清生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