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第一眼看到她就怔住了。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女孩,高挑的个子,圆圆的脸蛋,两个深深的酒窝,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身子不由一颤,嘴半张着,差点喊出了女儿的名字。
这是张老师给初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课。这堂课是怎么上的,事后自己也记不起来了,脑子被两个女孩儿占满了。一忽儿是自己的女儿,一忽儿又是眼前的她。就这么反反复复。一节课糊里糊涂过去了。
从那天起,张老师有意无意注意起这个长相跟自己女儿极其相仿的女孩。
农村中学大都有一个习惯,每逢周三中午,家长们纷纷涌到学校给孩子送饭,补充食粮,换洗衣物。所以一到周三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那个温馨、幸福的场面常常令张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
张老师发现女孩有些反常是在两周后。一到周三,女孩情绪就很低落,一整天不见一点笑模样,一脸的忧郁。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张老师意识到,女孩的心里肯定有事。张老师决定跟女孩好好谈谈。于是,在那个落日的黄昏,学校前的小道上,女孩向老师敞开了心扉。
女孩儿家在距校几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母亲早亡,腿有残疾的父亲守着三亩薄地勉强度日。在那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子里人们至今固守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要强的父亲立下誓言:再苦再累也要供养女儿上学。女孩是那个小村子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女初中生。开学快一个月了,父亲从没到校看望过她一次,更没给送过一次饭。女孩说。
从女孩的讲述中,张老师听出了一个声音,女孩多想自己和其他同学那样,每到周三家里能有人给她送饭,有人来看她0那种被遗忘的感觉深深笼罩着她。张老师默默地听着,一种心痛的感觉悄然袭上心头。抬起头,向远处的群山望去,那里有他温暖的家、善良朴实的妻子。抬起手,他轻轻拍了拍女孩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女孩恳求说,老师,不要把我家里的情况告诉班里的同学好吗?张老师看着着女孩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老师一定替你保密。
又是一个周三,又是家长送饭的日子。放学了,女儿被传达室的老师叫出来,说她门外有人找。女孩很疑惑。回来的时候,女孩手里多了一包干粮和一双新布鞋。微笑和幸福溢满了女孩的脸。
从此,每到周三中午放学,女孩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一阵风地跑到校门外,从一个中年妇女的手里接过一包干粮,或者一沓零钱,一件新衣服。很多次,女孩接过这些东西,一转身,眼泪簌簌地流下来。一些淘气的男生看多了,就给她起了个“爱掉金豆豆的女孩”的绰号。女孩并不讨厌这个名字,反而很幸福的样子。
时间长了,许多同学都很羡慕女孩有个好妈妈。这个说,你妈又来送饭了,你真幸福。那个说,你妈真细心,考虑得真周到。更有调皮的说,我真想也做你妈的女儿,你可要小心了,别让我抢了你妈……每当这个时候,女孩总是娇嗔地说:你敢!嘴上这样说,晚上回到宿舍,女孩总是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早晨,眼睛红红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孩变得越来越开朗,脸色越发红润,衣着干干净净,学习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张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三年转眼过去了。三年,每个周三,不管刮风下雨,烈日严寒,中年妇女都准时到校给女孩送饭,从没拉过一次。女孩的眼泪也掉了一次又一次。
那年中考,女孩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中学。
明天就要上高中了,女孩来到张老师的家中。刚走进家门,女孩一眼看见了那位常给她到校送饭的中年妇女也在张老师家。
阿姨,您……您怎么会在这儿?女孩惊喜地说。只片刻工夫,她便明白过来,原来张老师说的那位志愿资助自己,给自己送了三年饭的妇女,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师母!
女孩和师母娓娓而谈。女孩第一次得知,张老师和师母曾经有个跟自己长相几乎一模一样、同年同月生的女儿,在几年前不幸病故。女孩捧着师母女儿的照片流泪了……
离开张老师家的时候,女孩说,娘,您还会像以前那样每周都给我送饭吗?
傻孩子,放心吧。别忘了你是我们的女儿呀,哪有当娘的不给自己孩子送饭的道理?老张,你说是吧?
那是那是。
女孩含着泪笑了,那两个酒窝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