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到对口帮扶的下洼村义务修路。
下洼村真是名副其实,进村的主街路坑坑洼洼,没个平整地儿,坐车走上一个来回,能把屁股颠成两半!
面包车停在村口,大家懒洋洋地从车上下来。
两鬓斑白的老村长带着十几位村民早已等候在村口了。见我们下了车,老村长几步跨上来,一把握住科长肥嫩的手感动地说:“欢迎各位领导来我们村指导工作,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援!”
寒暄之际,村长身后有个年轻后生用目光迅速地扫视了一下我们的队伍,喊了一声“四哥”,便挤出人群飞快地向村里跑去。
“四哥?”这是喊谁呢?怎么,我们队伍中有他的熟人?大家面面相觑,既而明白了:唉,到底是山里人啊,多么淳朴啊,见了面就喊“四哥”,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科长更是感动得不得了,一声令下,大家从车上卸下工具,分头干了起来0
感动归感动,干活归干活,这一个个坐惯了办公室的人哪里是修路的料儿啊,不到一个小时,大伙就累得呼呼带喘了!个个脸上热汗涔涔,腰酸腿疼脖子硬。
老村长见状,忙招呼大伙儿休息:“各位领导,路不是一天修完的,不急不急,来,先歇一歇,喝口水!”说着,几位村民上来给我们倒热水。
因为修路现场有电视台的记者,所以大伙儿谁也不好意思停下手里的活儿——这关系到全局的社会形象呢!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大伙儿才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具,实在是撑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像散了架的黄瓜,有的席地而坐点着了烟,有的低头查看手上的血泡,有的掏出手机询问当日的股市行情……
老村长看看我们修的20多米长狗啃西瓜似的路面,苦笑了一下,然后热情地把大伙儿让到了村里。
村委会宽敞的大院里此时已摆上了酒席,那会儿喊我们“四哥”的年轻后生正满头大汗地往桌上端菜,村委会后院锅勺叮当,香气四溢。
看到院子当中四桌丰盛的酒席,我的脑袋嗡地一下,包括科长在内,我们瞬间都明白了:
上午那个年轻后生在村口喊的并不是什么“四哥”,而是“四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