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小火中细煮慢炖,碧绿细叶中大自然的香味弥漫而出,大自然的气息:那山间泉水的甘甜清澈、夜间月的明亮皎洁、大自然的纯朴洁净。那般美好的气息,与手中书里所描绘的糅杂在一起,和清风为伍,跳跃着,进入人们的心房……
初次翻开那微微泛黄的厚实书页,贾平凹笔下一字一句,好似内心的真情流露。从未谋面,却字字句句直击心坎。那文字如一位新生婴儿,明亮的大眼睛中折射着对世间千奇万物的喟叹,又恰似一弘清泉,一抹刚从雪山间溶化的清冽泉水,带着一份婴孩的天真无知,在山间跳跃欢舞。那样的文字就像是一份惊奇,一个精灵,有着闪烁的瞳仁,夜晚,望见月,抬首惊叹;清晨,遇见落叶,俯首欣喜;对情,对物,对人,都有着细腻的柔情。会欣喜,会忧虑,因为有着婴儿般对人真挚的情,所以笔下流如泉涌般的文字才不做作,故其中无是是非非的尔虞我诈,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的功利名夺。那样的文字褪去了浮夸,道出了灵魂,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也因这朴实,才会去记录。会记下《月迹》中一弯倒挂在空中的皎洁的明月,那样的月在天真质朴的童心中有了故事,有了情,之后又看见《天上的星星》便将星星想作是被大人管教的孩子,不禁生出一份同命相怜之情,又保卫起星星来。一些孩子气的语言,孩子气的话语以不同的角度给了它们不同的喻意。从字里行间读解作者内心的深邃,就像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嬉戏,在欢愉着,令读者心甘情愿地沉睡在他精心酿造的童心与意境中。
翻着书页,又渐发现那文字也随着书页声日渐成熟起来,有愁,亦有忧,有虑,也有愤,就像一个孩子在人情世故中日渐成熟。也似那泉水在品尝过人间疾苦后汇集在一起的长江大河,少了一份孩子般的欢腾,小溪般的愉悦;更多了孤独,沧桑。那样的文字渗透了他执着的真理,对行为的思考,以及他一生的信仰……
转眼,投向窗外,已是深夜,万籁俱寂,天空很黑,云也很厚,月儿显得很小,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夜籁》这篇文章来,它记叙了作者乘船,到了山间,观明月,赏美景,为之赞叹。又到一村落,见村内好几户人家,那里有怀着朦胧爱恋的少女,又有迷信招魂为子治病的母亲,还有一老头,是一个厚道之人。他接待了“我”,还熬了一锅茶,名曰:龙叶茶,虽说极苦,不过苦中有香,正如土命人的生活,虽苦,不过苦中有乐。作者被农村人的质朴感动,也被这酣睡在深山中的村落感动了。那一份朴素是每个人内心的珍珠,不似如流沙的虚伪,抓上一把便从指缝间流去,抓不住,摸不着,只是在光芒的照耀下变得璀璨罢,光芒一失,它就变得黑洞洞的,珍珠却无论在清晨抑或是黑夜,都有着日月生辉之光。夜,安宁着,这安静得祥和的小村庄,孕育了一群乡村人,他们以土地为食,以朴实的性格生存,他们有着土地样的面孔,黑豆般的眼睛,坚定地活着。
清风拂面,翻动着书页,带走了如溪水般的欢愉,江水般的情愫,大海般的沉静,翻动着沉淀在深处的朴素之美。
水开了,茶也煮完了,茶叶的清香一层一层地进入水中,捧着茶水,轻啜一口,在午后欣赏着茶的芳香,字的韵律,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