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将忠于自己,披星戴月地奔向理想和那个如你的自己。
——题记
于脉脉的余晖中,烹上一杯香茗,坐在书桌前,翻开昏黄的书页,眼前,一个白衣少年正翩翩舞剑。
十几岁仗剑出游,李白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极为潇洒的形象。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官,李白心中自是与孟郊一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少的他,不谙世事,只凭满身的才华闯荡天下。他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任头发随风起舞,一柄宝剑在风中直指天涯。此时的李白,身上颇有些纨绔子弟的影子。
纵使他潇洒自如,才华恣肆,但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年代,他的仕途是一片惨淡。虽然他不满现实的黯淡,但他的心没有因此而变得颓然,他脑中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洋溢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充盈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委婉,回荡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即使选择辞官、遭遇流放,他的身上依然闪烁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率与豪放。
走在被流放的路上,他依旧豁达。人们总以为他的人生变得黯淡,失去光彩。殊不知,他诗歌创作的巅峰也由此开始。安史之乱闹得人心惶惶,唐朝的鼎盛已随唐玄宗的逃亡而离去,而属于李白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他站在江边,望江水滚滚逝去。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心中又是一番波澜壮阔。他笑看红尘,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回想年少时仗剑出行的潇洒,他惊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坦然。
山路回环,几经曲折,终登敬亭山。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他盘腿而坐,双手大张。他嘴角一侧,昂首高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无拘无束的敬亭山才是他的桃源。他赞叹的目光中,是如广阔天空般的坦然。
每当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他摆酒庭中。清风淡淡,他的情绪仍是那么高涨,把酒对月,他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月光清冷,他竟起舞弄清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默默地流泪了,问其原因,他只淡淡地答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而仰天长叹,举杯饮尽。
一杯酒,醉了半个盛唐。
读李白,读他的豪迈洒脱,潇洒奔放,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时代,只有李白,只有你,看透人世浮华。你选择离开,选择用大好河山陶醉自己,选择坦然自若看待人生。这或许就是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吧。你饮酒放纵自己,在汪洋恣肆的诗海中,用一根巨笔作舟,以一片淡然为桨,朝着你所要的境界而去。“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孤傲洒脱的太白居士定无遗憾,“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中华五千年繁浩的诗林之中,他以独具一格的风范立于前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不愧为诗仙!
你有一股不甘落魄的豪情,有一片火炉般的胸膛。你的乐观像一颗明星,在黑夜中照亮自己,指引后人;你的旷达像一面屏障,阻挡了那些使你不得开心颜之事,不断地让浪漫走进你易感的心;你的坦然就是你心灵的火种,让你的理想燃烧得更旺、更亮,前路阴沉,需要这样的火光壮胆,前路凄清,需要这样的火光取暖。
品一杯清茶,再翻书卷,我愿徜徉于李白那无尽的坦然之中。无论历经怎样的挫败,对理想的执着信念始终撩拨着他那浪漫的心弦。他就这样向远方漂泊着,漂泊着,拥有充满浪漫的经历和收获。“忠于自己”,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他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而我,也将忠于自己,披星戴月地奔向理想和那个如你一般旷达、坦然的自己。
点评:
读人宜读其文。文章将诗与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行文之间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小作者从李白的生平经历出发,将生平与创作有机地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与价值取向,深刻揭示了李白的精神境界,表达了愿如斯的意愿,显得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