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游记
作者 谢梦迪
香山之美,素以深秋红叶而驰名。其实,不仅如此。仲春时节,我和妈妈再游京郊香山,让我对香山蓦然增添了一份敬意。
仲春的香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与繁华的市区相比,显得格外雅静舒宜。淡淡的草香,浓浓的花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流淌,让人不觉心为乐之。
沿着香山南麓的林荫甬道,我们拾阶而上。突然一座石碑映入眼帘,上刻“双清别墅”四个红字。顺着红色箭头指引的方向,我们又登上十几个台阶,眼前出现一座灰墙绿瓦的庭院。走进方知,“双清别墅”建于乾隆年间,原名为“松坞云庄”。因为园内有两股清泉从山中自然流出,乾隆在石壁上御笔题字“双清”。可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松坞云庄毁于一旦。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在此创建了香山慈幼院和“双清别墅”,救济孤儿,培育人才。门檐上方“双清别墅”四个大字,便是熊希龄亲笔题书。
双清别墅庭院不算大,给人一种庄严而文雅的感觉。院子四周,苍翠的竹林、高大的银杏、挺拔的松柏环抱庭院。院子正中,有一方形池塘,水平如镜,碧波粼粼。池面,几簇睡莲含苞欲放;池底,些许红鱼往来翕忽。池塘的西侧,有一个高大的葡萄架,藤蔓缠绕,绿意浓浓。下面摆着一张石桌、几个小凳。
我们绕过池塘,来到庭院北面,看到一排白色平房,坐北朝南、古朴简易。走进房内,讲解员介绍: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北京城前,毛泽东就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仔细观看,平房分为三间。中间是会议厅,墙上张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形势图》,图上布满箭头和圈点,保留着当时中共中央指挥作战方略的轨迹。办公桌上,摆放着老式电话、笔墨等。会议厅东侧是办公室,桌上的台灯罩着一块绿布,这是毛泽东夜间办公怕影响工作人员休息特意盖上的。会议厅的西侧是卧室,一张宽大的硬木板床占据了房间一大半。床上里侧,堆满了书籍。床边衣架上,挂着打补丁的中山装和衬裤,床下地面上,摆着磨出洞的皮拖鞋。此情此景,叫我心头一震。就是在这简朴的平房中,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日夜操劳,运筹帷幄,谋划建立新中国,完成了一系列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重大事件。香山双清别墅,是新中国的第一站。
走出平房的大门,正对着院中池边的六角小亭,这是当年毛主席茶余饭后与友闲谈、读书阅报之处。毛主席的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在这里写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从平房到红亭,从池塘到树下,双清别墅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一代伟人的足迹,都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下山的路上,回望掩映在苍松翠竹中的双清别墅,忽然,想起毛泽东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的,在仲春烂漫的山花中,我仿佛看到:先辈跋涉的昨天,吾辈奋斗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再游香山,感慨于此。
编者评语:
《中学生文萃》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佳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广阔平台。这是一次八年级下的考试作文题,写一篇游记。作者从人们熟悉的香山红叶写起,简要介绍了香山无时不美,为下文仲春游香山做好铺垫。接下来,小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述了香山双清别墅的景观,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美的是这里曾是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第一站。通过生动、形象、具体地描写,表达了小作者热爱革命圣地、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行文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饱满,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