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①。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②。
汉女输橦布③,巴人讼芋田④。
文翁翻教授⑤,不敢倚先贤。
【注释】
①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古蜀国王杜宇含冤死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
②树杪(miǎo):树梢。
③汉女:这里指梓州的少数民族妇女。古时称嘉陵江为“西汉水”,所以称这个地方的妇女为“汉女”。一说“汉”指蜀汉。橦(tóng)布:橦即木棉树,橦布即橦花织成的布。又称布。《文选·蜀都赋》:“布有橦华,面有桄榔。”
④巴:古国名,战国时为秦所灭,于其地置巴郡,辖境在今四川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地区。讼芋田:指农事纠纷。讼:打官司。芋田:巴蜀人多种芋。
⑤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事见《汉书·文翁传》。教授:学官名。古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译文】
万数的山谷古树高耸,直入云天。千山深处,响着杜鹃的啼鸣。山中下了一整夜的雨,树梢间纷纷流淌出一条又一条的山泉。汉地的女子辛勤地织布,巴地的人们为了种芋头的田地到官府诉讼。希望你能再现文翁治理蜀地的成果,不要辜负了先辈的贤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送别诗中的名篇。现在人们送别之作主要是为亲朋而作,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古人的送别诗以离别感伤为主。事实上,古人送别诗不仅仅为私人感情而作,古代官员离京、迁调多会组织同僚送别,这种送别诗是一种官场活动中的作品。王维的这首诗,就是送别调任蜀地的官员,所以全诗以劝勉行人尽职做官为主。诗题中,梓州是唐代的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使君,是刺史的别称。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诗人遥想远方蜀地的奇妙景观,清丽婉转,气韵生动。诗中“万壑”“千山”之笔已简要写出人尽皆知的“蜀道难”,而诗人不言其难,只言其景,写出千山万壑、参天古树、山鸟群鸣的雄伟奇幻之景,对于行人来说,这些雄伟奇幻之景,也是一种很好的慰藉。颔联是有名的“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且具有一定的前后秩序。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中解析此句:“律诗中之联语,用流水句者甚多。此诗非特句法活泼,且事本相因,惟盛雨竟夕,故山泉百道争飞。凡泉流多傍山麓,此言树杪,见雨之盛、山之高也。与刘眘虚之‘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皆一事融合而分二句。妙语天成,流水句法之正则也。”“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写大雨过后,山泉分出之景,语言清丽,又极合事理,可谓天然入妙。
在千山万壑、古树参天、鸟鸣泉流的美景之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毕竟去做官,自然景色只是愉悦耳目的,而为人民办事才是本旨。诗人在此就写到了巴蜀地区的日常生活:“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巴蜀的人们织布种田,是很勤劳的,但是百姓之间总会有些纷争,需要官员去调解。古人如谭元春、唐汝询等人,都非常欣赏这两句描写蜀地土风的诗句,认为这两句诗写得真实,不是套话,肯写百姓争讼这种有些负面意义的日常生活。诗人最后举出在蜀地办学校、兴教化政绩很突出的文翁,希望行人能够“见贤思齐”,在蜀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委婉而得体地写出了诗人的劝勉与期望。
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色还是描写巴蜀民风,此诗都写得极是精当,而正因诗中事事恰合实际,诗中的意象描写读来格外真切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