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叙事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诗意的生态反思》原文·陶永生

发布时间:2022-11-27 16:42:1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陶永生 

据报载:肇始于前年植物园免费为市民开放的“把绿色还给人类”活动,今春又捷报频传,堪称市政建设主体工程的容貌工程不日全面启动……这一重要举措铿锵有力、坚定不移,充分展示了包括权力结构在内的人类机构对这一全局性的现实事件已然或即将引发的社会效应有了足够的清醒和评估。同时择要刊登了若干市民对此举见仁见智的激烈言论,从个性体验视点畅所欲言,足见大快人心、大得人心,这一事实从不同侧面和层次上昭示了公众对包括生态问题在内的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相关视域的普通关注和自觉思考。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社会把起点平等、过程公正作为自由选择的前提,以此为契机,抽象层面的呼唤普世价值和人类正义落实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的努力扩张公共领域的施政策略。平等地享受文明的共同成果和公共的文化资源,而不是以当事人支配财富的多寡为前提,无疑在事实上冲淡了整个社会体系的等级森严的密集程度。广场文化侵入主流意识形态并占据一定的位置,虽仍不能与庙堂文化同列,经此大规模地拓展了社会运作的开放程度以及生命价值含量大幅度升值,这是以人道关怀为核心论域的价值评判体系在公共领域内的又一胜利。弘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主题在更宽泛的群众基础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地球的物化形态以及围绕地球积聚起来的生态环境应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义务,不同社会阶层的公众都拥有均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文明资源消费,这一理想设计已然得到了郑重其事的实践承诺,在整体认知领域中显示了整个群落的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广度。这一过程的渐次实现得到了政策律令强有力的支持和切实的物质保障。其理论依据可从内在规定性上得到阐释,在特定的未知领域里消解了经济制度决定消费结构这一基本设定,还原了公共设施的人类意义,同时长驱直入理性机制领域,唤醒、校正及丰富了人们的公益意识、全球化意识。恰与在感性直观界域内的公益广告设计、价值运作机制相映成趣,价值本体的丰富的 具体规定性在这里得到了形象化的比喻、回答。

遵从社会发展中各结构层次不均衡发生的叙事规则,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永久地滞后于本阶段物质文明的长足发展,更不能一厢情愿地将处于启蒙阶段的发展套路扩张到不适用的范围里去。以经济标尺作为衡量现代化进度的唯一尺度,“豁出生存求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线性发展观在特定阶段有其现实意义,但发展这一内涵多元丰富的概念不能与线性增长简单等同,其指向也并非单向度的,而应是复合的,多维度的。在整体认知的框架内,对与之紧密关联的“效益”概念的界说应多元化,被表述为综合效益的诉求。“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一经典课题似可概括为求生存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味着从思维方式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这是现代性的当代主题。生存和发展其实可抽象为集合与个体的关系,非并列关系,而是真包含关系。大处着眼,生存是第一要素,不能走极端滑向一味只讲求经济效益的单极,这里还有个生态效益这一根本所在,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享,营造“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选准突破口,否则势必造成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殃及今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盲动、短视贻患无穷,以后重新来补这堂课为时已晚,或事倍功半、遥遥无期。将各类资源再配置过程服务于社会公正的长远目标,这也是在人类进化、历史精神中所暗示的预设。遵循国际上的通行释义,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术语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其要义可从形式与内容双方互为因果,参互修正。一方面扩大规模搞好量的积累,另方面在“温故”即保养上加大力度,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这篇大文章上多扩宽思路,“保护好共同绿地和我们的绿色生命线”,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实现良性循环,为造福千秋万代做出应有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置身绿茵方阵,身体力行呼吸浸润清新的气息,模拟了日常情态的现场教学模式。直接接触绿色园地,感受绿色的生命内涵、思考魅力,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全民“环保意识”的自觉性,使之渗透在今日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蓬勃着生机与活力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性主题。“环境保护”这一命题离我们并不遥远,不再是本本的宣言,乃是目前的现实。这也是生命机制内在发展的坚定要求,与自身当下的生态系统境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某个理论体系的若干条文化解为大众的切身体验、具体感受,其规范行为的自觉程度才能够逐步提高,具象操作的整体素质升华到较高层次。标识了他律内在逻辑的“强制”实施内化为自发行为,在情感领域里实现他律与自律的和谐统一,从而从客观效果的角度,在更高层次上的情感效益层面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值分布状态。

进入技术批判的领域,“容貌工程”—说只是一形象说法,不过制造舆论氛围的权宜之计。但比喻的背后岿然矗立着“生存还是毁灭”的人间问题。“我要强调生死问题,因为我们在这里谈的是实在的生死问题,不是比喻。这个你们必须理解。”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以他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斩钉截铁地庄严宣布,严正拒绝人性本身技术化的诱惑和趋势。这是一个严峻的时代问题。对此,身陷在发展的临界点附近的我们,严肃地聆听了这来自历史深处的深沉回响,勇敢地接受这一义不容辞的挑战和机遇,——生存与发展已然冲突,“生存”还是“发展”,这是一个问题,更是推进社会合理化的生死攸关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生存”与“发展”的话语,以实践的品格给出义无反顾、响亮持久的回答,以现代性批判的姿态渐次逼近以公正原则为己任的“民生、民权、民享”之终极目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