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络风靡以来,听说过一种写作软件,其作用被使用过的人吹得神乎其神。安装上这个软件之后,只要打开电脑,输入相应的程序,同时输入自己要写作的主题和某些关键词,电脑立刻会出现大量参考文本。写作由此成为一种技术而变得相对容易,不再需要灵感和创造性。据说当下一些写手就在利用这种方式写作。
我对新鲜事物往往会很好奇,对这个软件亦然。但由于它对我的写作没有意义,我至今对它的了解也只限于此,只觉得人类科技的发展实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近的“抄袭门事件”使我对所谓电脑时代写作有了新的思考。
安意如的两本畅销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思无邪》被指抄袭,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安意如终于做出的回应并未否认自己书中的文字部分来自“很多前人”,但同时她也强调,自己所做的仅仅是“借鉴”,是“疏忽大意”的结果。
那么在当代,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写作究竟是什么?
特别是当各种粗制滥造乃至抄袭剽窃盛行的今天,文学写作还有没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当然有。
严肃文学还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二
现在的中国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叠的时期。
这种重叠既是社会形态的重叠,也是哲学、美学及整个文化思潮的重叠,自然也是文学形态的重叠。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以上三种形态的文学都有着纯粹的表现。
十足的现实主义与十足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呈现出琳琅满目的作品,然而哪个主义的绝对表现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现实主义得发旧的作品无疑正被人们厌弃;先锋得只剩抽象形式的作品也在一轮一轮枯萎。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向先锋的悄然靠拢,也看到了先锋文学向传统叙事不做声明的适度回归。
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既有市场文化的压力,也有来自文坛的纯粹的评判。这种评判是否完全洗净了商业污染还不得而知,我们大抵能够确信的是,这种评判多少反映了文学在当代的基本要求。无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如何繁华,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必然满足着(同时也制造着)特殊的社会精神需要。
文学在今天仍是人类灵魂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的文学探索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种艺术形态的相互联姻。不同的作家受到世界各种文学形态的诱惑,感受着社会评判的压力,做出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风格调整。对于中国文学界而言,这是一个混沌的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相互冲突又相互混淆,合成出中国文学的新状态。这个合成不是靠逻辑的力量,而是靠梦幻的力量。整个社会也如同人的大脑一样,既会理性地思维,也会梦幻地思维。
理性的思维解决着政治经济科学的问题,梦幻的思维解决着文学艺术的问题。
三
在当代,各种风格的小说都可能以其极致的表现获得某一方面的青睐。
然而,真正深究今天的文学阅读,最理想的小说或许仍应该具备五个要素:
第一,它应该有好的故事。自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覆盖现实主义的文学新潮之后,故事已经远不是文学的必须追求。有情节无情节都可以做小说,无情节甚至成为时尚。然而文学探索的结果表明,好的故事不仅是文学新潮不该排斥的,而且还常常是新潮作品要选择的。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奠定作者获得读者的自信,从而可以在文体上进行更加陌生而自由的实验,多少有点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之意。
第二,包含较大容量的社会内容。通常现实主义所说的社会批判,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出的各种精神现象都在此列。强烈而充足的社会内容依然是当代文学阅读所具有的特殊渴望。
第三,深刻的心理内容。揭示人类深层的心理活动,剥露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结,描绘各种人格形成的历史,是文学至今可以做的独家报道。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可以在心灵的深处触发地震。
第四,无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如何将冷漠、麻木、荒诞、反讽、漫不经心、无可奈何等语调赋予了文学叙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依然是最伟大的文学精神。一部好的当代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要素之一,就是这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一切社会图画都可以进入文学,经济、政治、战争、性、贫困、财富、罪恶、苦难、失败、成功、生离死别都可以成为文学的素材;然而,倘若做个色情与金钱的成功梦自我陶醉,或者做一幅垃圾堆的写真来绝对真实地表明自己的穷极无聊,未必能够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一视同仁地理解与同情。
文学精神是和真善美这样的范畴相一致的。
文学精神有时可以用“悲悯”二字概括。
文学描写欲望,但它不是无耻地宣泄作者的欲望,而是描绘整个社会的欲望,特别是描写欲望后面潜藏的痛苦。在一切繁花似锦或颠沛流离或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都透视到灵魂的痛苦,表现出俯瞰人生的悲悯。
这是文学特有的精神。
一些貌似很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和一些貌似很精巧的先锋作品之所以缺乏真正的文学力量,是因为它没有这种精神。
第五,先锋的文体。是指叙述的方式,是指语言,包括语调、语感,诸如此类。更彻底地说,叙述的方式从来不只是方式的问题,譬如叙述的语调从来不只是语调的问题,它还包含着叙述者对整个世界的态度。
先锋的形式和先锋的内容常常是难以分割的;然而我们总可以做一个大致的分割。写作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如何写。文体就是如何写的问题。文体的创新是一部成功的当代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
同样一个故事,当你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讲述出来时,不仅使故事内容显得更新颖,不仅使小说获得一种形式美,而且为纯粹的文学技巧做出了新的贡献。
四
上述五个要素不是分列的,而是融合的。
好的故事,丰厚的社会内容,深刻的心理揭示,这三个要素都融合在活生生的人物中。
所谓文学精神,则是作者自身本该具有的人格。
文学本不是人格低下的行业,伟大的文学精神是作者人格中真善的自然流露;然而,文学又不是只给圣人做的事情,文学创作本身是灵魂净化的过程。一个作家在生活中不免有各种自私、虚伪、矫情、怯懦,然而在文学中却要尽可能抛弃这一切,变得无私、真实、坦率、勇敢。
每个人可能都有猥琐小人的一面,又有正直贤人的一面;文学创作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部精神猥琐的小说即使描绘了再好的故事再活的人物,都让人产生潜在的拒绝。至于虚伪、矫情,只不过是华丽的猥琐,更令人厌恶。
小说在表现众多人物,其实又在不经意中表现着唯一的人物,那就是作者。作者似乎可以躲在小说背后不露痕迹,然而他的全部作品最终不过是塑造了自己。一个好的作家要把自己真实的灵魂坦荡地交给世界。光天化日下无他躲藏之处,涂脂抹粉的小技术不能改变大形象。要把一身肮脏的皮褪掉,本真地站到阳光下。
这在电脑时代仍是文学写作的真理。
至于叙述的文体,这里虽然涉及很多技术层面,包括结构、时空关系、叙述角度、语调语感、比喻修辞等,然而它融合在作者的叙述状态中。这个状态自然也包括对读者的态度和对故事的态度。而这又不是理性的状态,它是文学特有的似梦非梦的状态。
一个好的文体同一个好的故事一样,不是理性刻意为之的,而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做成的。作者的精神,作者面对的故事,作者面对的读者,这一切构成了作者梦幻思维的环境;而叙述的文体与通过这个文体讲出的故事则是在多少有些不假思索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完成的。
这个世界有一个现象是不能证明的,却是人人相信的:那就是人类的梦。
文学就是一种梦思维,文学中的那些心灵体验是同梦一样不能被证明的,却是人人相信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做过梦,所有的人都有相通的心理体验。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该浑然天成,就好像我们夜晚的每一个梦都那样浑然天成一样。
而梦是不撒谎的。
它曲折甚至可能隐晦,但最终却是心灵的真实暴露。
还是回到电脑时代写作的问题,我们可以说,文学依然是灵魂的展现,写作也仍然必须是创造性的劳动,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不断的更深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