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今天,高老师神秘兮兮地拿着一块巨大的磁铁,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实验。”还没等我们把他的话理解完,只听“嗖”的一声,胡哲凡的巴克球就以极快的速度吸到了科学老师的磁铁上。
科学老师高老师对我们说:“这个磁铁可以在50厘米的距离内把所有大磁性的东西吸上去。你们想自己发明一个超强磁铁吗?”同学们齐声说:“想!”高老师先发实验器材:一根50米长的电线、一枚铁钉、两节电池。高老师先让我们把电线的绝缘体部分去掉五厘米,露出铜丝,再把一大卷电线缠绕在铁钉上,一定要缠紧,然后把两节电池接好,最后把导线和电池对联。
开始实验了!只见胡哲凡熟练地去掉绝缘体,露出铜丝。接着,我就开始了把电线缠绕在铁钉上的“浩大工程”。我把导线一圈圈缠绕,这2600圈足足花了我20分钟。我们把两节电池连上导线。随后,只听“嗖”的一声,其他小组一看,不得了了,胡哲凡桌上的铁球,以极快的速度,吸上了我们的磁铁。老师吸铁用的钉子也被吸到了我们磁铁上,吸满了一大堆。我赶忙把电池松开,又是“嗖”一声,科学老师的大磁铁上又被吸满了铁钉。高老师又拿出一辆小车,里面放着一些巴克球。老师将小铁车放在教室的一端,把我们做的磁铁放到教室的另一端。大家定睛一看,只见小车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向磁铁的方向缓慢地开去。渐渐地,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只听“砰”的一声,小车重重地撞在了磁铁上,把磁铁砸得退到了墙上,把墙砸出一道浅浅的印迹呢!高老师说:“刚刚这个磁铁撞击墙面的速度为10米每秒呢!”我们一个个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高老师接着说:“因为给铁钉通上电,巨大的电压能使铁变成磁。”听了高老师的解说,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啊,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科学知识!
【第2篇】
在一个周末的上午,阳光明媚,妈妈一早便把我“拖”下床,“干嘛吗?难得一大好周末,不多睡一睡,养养容,干什么这么早叫我起床?”我一边揉眼睛,一边埋怨妈妈。“哦,那你是不想做实验了?”妈妈向我挑了挑眉说道。“嗯……不想,什么?你说做实验!”我一听“实验”二字,立马来了精神,连忙说:“好,好,好,我保证不睡了,我要做实验。”看着我那迫不及待的小眼神,妈妈笑得前仰后合,随后像变戏法一般“变”出了一些道具,它们就是玻璃杯、小勺子、冷水、热水、镊子和一大一小的两包醋酸钠晶体。这些可就是等会儿要用的“重量级人物”了。
实验要开始啦!但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妈妈都戴上了塑胶白手套。首先,我将刚烧开的水倒入玻璃杯,“哎呦!”我发出一声惨叫。因为我倒开水的时候不小心溅到了自己的脚背上。妈妈见我如此毛手毛脚,实在不放心,竟要求接下来的实验,由她亲自操作,我在旁边观看。我可不乐意!嘟着嘴生闷气,可看见妈妈那么认真的样子,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凑过去,想探个究竟。只见妈妈拿着镊子把其中一包醋酸钠晶体袋子密封后放入开水中,然后,让我在一旁观察:等到袋子里的晶体全部溶解,再把袋子轻轻放入凉水杯中冷却至常温……妈妈后面的话,我压根就没听。我太心急,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未等到晶体全部溶解,抢过妈妈手中的镊子,进行最后一步,镊出袋子放入凉水杯中。“咦?为什么凉水杯没有结冰呢?”我疑惑地看着一丁点变化也没有的玻璃杯。妈妈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你想想实验步骤和要点呢!”“哦,想起来了。我刚刚还未等到晶体全部溶解呢!而且更忘记在溶解液体里加入醋酸钠晶体了,这最关键的一步被我残忍地忽略了!”我们再来实验一次,我可不是知难而退的主儿!
这次,我仔仔细细,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果然,胜利的钟声为我们打响了。不到10秒的时间,玻璃杯里就挤满了“冰块”。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可是,妈妈,这是什么原理呢?”兴奋过后的我,好奇地把目光投向妈妈,妈妈解释道:“小傻瓜,其实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冰,而是一种叫做醋酸钠晶体的物质,只是看上去像冰块。当它遇到高温就溶解成过饱和溶液,冷却至常温后,会变得非常‘调皮’,只要往里面添加少量的醋酸钠晶体,平衡状态就被打破,过多的溶质就被析出,仿佛结冰一般。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它又称为‘热冰’。”哦,原来如此,自然科学实验真是太有趣了!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学会了许多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懂得了一种精神——坚持。有困难要迎刃而解,克服它;有疑惑要善于思考,解决它。
【第3篇】
忽小忽大的气球
最近,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吹气就让气球鼓起来呢?我左思右想,可还是想不出答案。今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向妈妈请教了这个问题,妈妈笑了笑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于是,我们准备了实验中要用到的工具:一个用来装液氮的大盆、小气球、液氮和一根筷子。为了不让自己受伤,我们先戴上了手套和护目镜,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开始了实验。首先,我们把液氮倒入盆中,再按照妈妈所说的把气球先吹鼓起来,看到这儿我心里有点着急地问妈妈:“我问的是不吹气就让让气球鼓起来,可你还不是吹气了?”可妈妈却说:“别急,好戏在后头呢!”我听了只好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只见妈妈把一个“活生生”的气球按入液氮中,啊!气球在变小,我惊奇地发现。
刚开始,气球还是圆圆的,可到了液氮中它就变成了“小笼包”,四周还开始出现了皱纹;再往下,它变成了一个“鸡蛋”,到了这时,妈妈的手不能再向下按了,于是她就用筷子继续按着气球,最后,原来圆滚滚的气球变成了一张“饼”。“可是气球还没有变大呀?”我忍不住又问道,可妈妈二话没说,用筷子把硬硬的“纸”夹了上来。不出一秒,放在常温里的气球从“纸”变成了“鸡蛋”,又从“鸡蛋”变成了“小笼包”。“哇,好神奇哦!”我惊奇地说。可是,问题又来了:气球在液氮里时,气去哪儿了?为什么到常温中时,气又回来了。
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说:“这是因为气球放在寒冷的液氮中时,液氮的温度使气球里的气体凝固,所以气球会缩小;而气球到了常温时,温度差又让气球里的气变回气体,气球自然也就变大啦!说简单点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妈妈耐心地说。
真是小实验大道理,让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