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静电之谜
俗话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说一说,我是怎么发现静电的吧!
说来也巧,冬天的夜里格外冷,我准备早早地睡觉,正当我脱毛衣时,可怕的一幕出现了:原来在漆黑的夜晚,毛衣上居然出现了很多亮光,并不时地发出一阵噼里啪啦声,偶尔还在我手上来个亲密接触,那种感觉就好像被针扎了似的,当时就把我整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真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我要有一休的脑袋多好呀!算了吧,别想那么多了,管它三七二十一呢!睡觉才是王道。
第二天,我回忆起昨晚的情景,脑海里始终疑点重重:奇了怪了,这毛衣上怎么会有光出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关键时刻还得请教一下我们家的百事通——老爸,干活多了,自然见识就多了。找到老爸,我一五一十地把昨晚那一幕告诉了他。老爸一听,嘿嘿一笑:“你真是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你看到的是静电现象,说的通俗易懂就是俗称的摩擦起电。当你在脱毛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同时周围的环境非常干燥,所以呢冬天更容易产生静电。看看,就这都把你整蒙圈了呢!”“噢,原来是这样,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恍然大悟道。老爸一把拉起我说:“带你见证奇迹去。”
实验一:老爸先拿一把干梳子,在头发上反复梳理几次之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当梳子靠近时,纸屑立即吸附在梳子上,就好像被贴了膏药似的,甩不掉,真神奇!
实验二:准备拇指大小的塑料膜,然后伸出双手,手掌对手掌使劲反复摩擦,最后当手掌慢慢靠近时,你就会发现塑料膜,不由自主一下就被吸上掌心。
这静电真是无处不在,它有什么危害和解决办法没有呢?老爸既然了解静电,肯定也有“解药”。“别小看静电这家伙,发起火来就好似喷火的红孩儿似的,让你遍体鳞伤哦。” “哦!知道了。”“有一则新闻说的是,给车加油而发生火灾,经调查,罪魁祸首就是静电引起的。看到它的威力了吧!其实现在很多危险的场所都安装有静电桩,尤其加油站,醒目的位置它会标有‘加油前,请触摸’的字样,为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好比再厉害的猴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一个道理。还有一点: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墙上摩擦几次,也可以把静电释放掉。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要从思想上预防,养成好习惯,才能更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听了老爸的详细介绍,以后我可不会再挨冤枉“电”了。
【第2篇】
一物降一物
周末,妈妈在厨房忙。我好奇地走过去问道;“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妈妈一边揉面团一边说;“我在做馒头呢!”我一看,妈妈正在撒一些白色粉末。撒完,举起面团在鼻子前闻了闻,还不满意,又用小刀切下一小团看了看,接着又去拿那些白色粉末······
“这是什么东西?像面粉又不是面粉,它看起来比面粉更白更细腻,即使它是面粉,那面粉也应该没有味道啊!为什么还要反复切,反复看、反复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我满腹狐疑地问。“这不是面粉!妈妈翻着白眼看了我一眼,似乎在卖关子似的慢条斯理地说:“它是食用碱,味道很苦。”我像十万个为什么似的迫不及待地问:“碱不是来洗抹布的吗?怎么能放进馒头里呢?再说它味道是苦的呀,做成的馒头还能吃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别看它只是一些粉末,但放在面团里,能使面团又香又软。”妈妈似乎已经料到我会这么问,耐心地向我解释。“我不相信!妈妈,你给我一些面团,我自己试验好吗?”我眼巴巴地望着妈妈旁边那用碗扣着的白面团儿。终于,经过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妈妈无可奈何,只好切了一团给我。我如获珍宝,突发奇想:把它一分为二,一团放碱,一团不放碱,这样亲自动手实验,岂不记忆深刻?就这样左揉揉,右捏捏,终于满意了,放进了蒸笼里。没一会儿,它们就出来了。粗略一瞧,它们颜色也没有什么变化嘛!我定睛一看,放碱的馒头白的透亮,白的清爽,表面很光滑,就像婴儿的脸蛋一般,看着就想让人咬一口。另一个不放碱的馒头颜色稍暗,表面粗糙,就像一张布满痘印的脸蛋儿。我不死心地咬了一口放碱的馒头,顿时唇齿留香,仿佛不是在嚼馒头,而是在嚼棉花糖一般甜滋滋的。而不放碱的馒头,有点硬有点酸,味同嚼蜡,难以下咽。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什么放碱的馒头更好吃?我只能去问百度。原来在蒸馒头时要先在面粉里加入酵母,酵母发酵时会产生酸味儿,加碱是为了中和酸味,使馒头口味更好。酸碱中和产生的气体让馒头充分膨胀,这样吃起来才会更有嚼头。但如果放多了碱,不但馒头营养流失,而且口感也不好。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一物降一物。”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一个“度”,拿捏好所谓的“度”,所有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