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说课稿
目录
位置: 主页 > 说课稿 >

《9.古诗三首》教案——暮江吟、题西林壁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1-20 12:03:49

0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二、学习《暮江吟》

1.第一首学习《暮江吟》。

2.暮是什么意思?傍晚。吟呢?这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那么,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3.这位诗人是谁呢?一起来看简介。读完简介,你了解到什么?把“诗魔”“诗王”郑重地写在诗人边上把。

4.一起来写诗题,“暮”“吟”二字难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比较:墓 幕 慕;分别组词。吟:“吟”的最后一笔没有一点。

5.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名读,齐读,读出节奏。

6.会读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韵味。那一定要来理解这首诗,请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圈起来。我们可以用两幅图来概括诗中的景色。(夕照图、月夜图)

7.你看得出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8.我们先来看夕照图。读诗。什么叫“一道”?江面就像一条大道一样,上面铺满了夕阳,堪称“夕阳大道”。注意这个“铺”字,把“铺”换成“照”、“洒”、“射”可不可以?“道”和“铺”配合得非常好,一条大道延伸出去,犹如大笔一挥,或者好似沙画一洒。几捧细沙从指缝中漏下去,一条江面就出来了。几笔下去,一道残阳就“铺”出来了。夕“铺”出来之后,难道说江面会完全被夕阳所笼罩吗?整条江都是红彤彤的吗?不是。阳斜照之时,会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出来,即“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是什么意思?“瑟”是一种美玉,一种碧绿色的玉。一半青色,一半红色。诗人观察的可真细致啊。正如这幅图。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接下来,诗人就不再写黄昏了。时间开始往下推移,已然入夜,到了晚上了。月夜图又是怎样的呢?读诗。秋天到了农历九月,会日趋清寒。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叫白露和寒露。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感受露水的变化,体会天气越来越冷。在这两句诗中,藏着两处比喻,谁找到了?两个似把两处比喻紧紧连在了一起。“真珠”的真可不能写错哦。我们发现这里有个词是“可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可爱”。和现在的意思可不同,我们一定要了解它的意思哦。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月夜图的景色呢?只有在清秋时节的夜晚,才会如此美妙。此时诗人关注的景色,不再是黄昏时分那种辽阔宏大的景色。他在静静地观察露水凝结在江畔的草叶上。天上的月色跟草间的白露交相辉映,那么幽微,那么柔弱,又那么有神韵。

10.回头来看,短短的小诗却出现了两次语言的复沓,一次是半江、半江,另一次是露似、月似。两次“半江”,两次“似”。写这么短的诗,白居易居然敢这么重复、这么啰唆!

11.你得啰唆得有水平、有质量。两次“半江”,写的是黄昏中江面的两种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两次“似”,一次写地下的“露”,一次写天上的“月”,展现了天上地下交相辉映的场景。在复沓之中,我们既可以读到景物的层次感和交融性,也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江边是流连忘返的。黄昏的时候他反复看江面,夜晚的时候他又反复看天上地下。他从黄昏一直站到了露水凝结的时候,久久不肯离去。

12.我们理解了诗意后,仿佛就看到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水,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美丽景色。让我们读出其中的美吧。齐读。男女生读。

13.这样读就够了吗?还不够。了解诗人写作背景,我们对诗歌的解读就能更进一步。现在,你知道诗人写这首诗的心情了吗?(内心轻松,无比喜悦)

14.带着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读!带着诗人此时轻松与愉悦的心情读。

15.尝试背诵古诗。

16.小结方法。

三、学习《题西林壁》

1.用这些方法,我们来学习第二首诗歌《题西林壁》。

2.介绍作者。

3.理解诗的题目。教学“题”字。

4.初读古诗。

5.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

①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6.学习“远近高低各不同”: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7.连起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9.其实答案就在诗中。后两句。什么意思呢?“缘”字的意思?这两句诗一句是原因,一句是结果,这是因果倒装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10.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谁知道?(《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这和哪句俗语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1.所以,我们观察的角度要有变化,可千万别只从单方面进行哦。

来观察这三个字“侧”“峰”“缘”,书写正确。

02

第二课时

、复习

1.说一说对课后习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

二、学习《雪梅》

1.让我们走进诗人卢钺的《雪梅》。钺号“梅坡”,就是长满了梅花的山坡,很优美,很清雅。他是南宋末年人,官当得还挺大,经常住在苏州。江南很多地方的梅花,他也是赏过很多。

他又是怎样观察并写出这首流芳百世的诗歌的呢?

2.先来读一读,注意,这首诗中有很多字容易读错哦。指名读。读正确。

3.借助注释,我们可以了解是的意思,也能帮助我们读对难读的字。谁来说说对前两句诗的理解?第一句“梅雪争春未肯降”,开篇就是拟人。梅和雪就像两个人一样,在“争春”。雪是春雪,梅是报春之梅。这时候的梅花,与春雪在那争执,你不降我,我也不降你,相互不服输,就叫“未肯降”。它们在争什么呢?就是比谁美。谁来给它们做裁判呢?当然是写梅、写雪的文人墨客了,所以说“骚人阁笔费评章”,“骚人”就是文人墨客。“阁笔”,就是搁笔,把笔放下了。“评章”,就是评论。“费评章”,说明评论很难,评不出来,所以才会搁笔不写了。但是,他如果真搁笔了,我们就看不到这首诗了!

4.于是他又拿起了笔,又写了两句,这两句就有名了。后两句诗歌,我们若是抓住“逊”字,就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含义了。逊的意思是?它与诗句中的哪个字是一组近义词呢?这句诗告诉我们雪的特点是什么?梅花的特点又是什么呢?那么,卢梅坡觉得到底是梅花美还是春雪美呢?“三分白”,意思是欠一点儿,只是稍微逊色一点儿。但是“一段香”,雪却是完全没有的。我们从这个比评之中可以揣测,诗人最终还是偏向梅花的。

5.不过,从字面来看,春雪和春梅是平分秋色的,各有各的美。所以,这首诗最后两句诗蕴含着一个怎样的哲理?(借雪梅的争春,巧妙地点明了雪和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懂得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6.比较阅读《雪梅(其二)》,这首诗,卢钺又写出了雪梅的什么特点呢?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7.学习剩下的生字:重点指导“降、逊”。

三、作业

1.默写《题西林壁》

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

相关作文

小石潭记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 观沧海教案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 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桃花源记 教案 化石吟 教案

推荐热门作文

《匆匆》说课稿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 《我想》课文原文+说课稿 《枣儿》主要内容 《枣儿》主要内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囊萤夜读》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