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找了关系,交过不菲的“赞助费”,我终于把儿子转进市里那所闻名的重点小学。儿子所在的班基本上是找路子进来的。有的家长是大款,还有的握有实权,少量是像我们这样一般家庭的冤大头。
儿子基础好,几次考试后脱颖而出,改选时当上了班长,同学里有不少“粉丝”。我也跟着沾光,被班主任树为优秀家长。
一次家长会上,我又介绍了教子经验,家长们钦佩不已。散会后,一位自称“普通干部”的中年人说,由他做东,再约上十几个还不熟识的家长吃顿饭,好向我进一步讨教。
盛情难却,欣然前往。通过在高级酒店席间“切磋”,我这才知道,中年人是某职能部门的头,其他家长的分量也不轻。他提议,现在不是时兴称“友”吗?玩股票的叫“股友”,还有“网友”等,都是孩子的父母,以后彼此就称“家友”吧!有啥事打声招呼,尽量帮忙。
平常还的确有些难事,有的扛扛就过了;而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往往费周折,效率也不高。自从有了这些铁杆“家友”,没想到,生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一日,宿舍楼里突然断电。查了后,是负荷太大、线路老化所致。打了几次维修电话,只听楼梯响,不见鬼下楼。维修的说:“忙不过来。”见街坊着急,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家友”,他正好管这块。试着打了手机,他答应得很爽快。没多大会儿,维修车急驰而至,半个小时就弄好了。当空调又开始欢快地运转,宿舍楼又现光明时,现场发出了一阵欢呼。
再后来,外甥女大学毕业,找工作四处碰壁0万般无奈,我提着礼品,硬着头皮找了另一位“家友”。没想到,礼品他硬不要,当即打了几个电话,就把她安排到电信服务大厅当前台接待员。这下我真实领略了“家友”的神奇魅力。
上周又开家长会,“家友”重聚,分外亲热。我咬牙在一家高档酒店请了客,密切彼此的交情。第二天,我把请客的事跟儿子说了,他不屑:“爸,我知道。‘家友圈’里面怕只有你最没本事。要不是我当班长,成绩好,同学求我关照,别人才不会给你这些面子呢!”
选自《湘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