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从小我就在太公太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熏陶下成长,他们教会我“家和万事兴”。
我家四世同堂,太公太婆已经80岁高龄,二老居住在老家,相依相伴。太婆的眼睛近视,手还有些抖,太公的耳朵有些背。但身板依然硬朗。从我记事起,每春节回老家,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时,总能看到太公接二连三地往太婆碗里夹菜。太婆嘴里念叨着“够了,够了”。年幼的我盯着他俩,非常好奇,“爷爷爷爷,太婆又不是小孩子,太公为什么还要给她夹菜?”爷爷笑笑“你看,太婆的手抖,夹菜不方便,以后你也要给太婆夹菜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羊肉来了,妈,您多吃点”,奶奶端着红烧羊肉从厨房走来了。爷爷、爸爸忙着给二老夹菜,饭桌上其乐融融。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太公每次都把高血压药丸拿好,端水杯送到太婆手中,“该吃药了!”看着他们,我心里涌起一股股热流。太公太婆每年都外出旅游,北京、上海、南京…..到处有他们的身影。太公是太婆的眼睛,太婆是太公的耳朵,旅游照片上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的画面可以秒杀一切风景。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边,爷爷、爸爸常年在外地上班,前些年家里剩我和奶奶三个人,这两年多了个开心果弟弟。妈妈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干家务,拖地、洗衣,从不见闲着。奶奶带大了我,又带弟弟,凑空还把晚饭烧好。妈妈给奶奶买手机、买衣服,俩人从没红过脸,走出去别人都以为是亲母女俩。有次听到一位阿姨问妈妈:“你跟婆婆常年生活在一起,婆媳关系怎么相处的还那么好?我跟婆婆单独一天都处不来。”妈妈笑笑“什么事情商量着来,有事时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考虑,退一步忍一下就过去了,不要老想着婆婆是后妈,自然而然就处好了。”所以不管是两年以前的“三个女人一台戏”,还是现在三个女人加一个小男子汉,欢乐的笑声时刻飘荡在家的每一个角落。
我和弟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成长着。平时我也积极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奶奶照看下弟弟,帮妈妈收下衣服,摆下碗筷……这不,讲话还讲不清楚的弟弟也会帮忙了。嘿呦嘿呦地主动搬小凳子给洗衣服的妈妈坐,拿毛巾给烧菜的奶奶擦汗,开饭时“咚咚咚”敲我书房门,呜哩哇啦喊我吃饭,有好吃的总先递给我吃,我写作业他在旁边有模有样地翻书,嘴里不时发出“AB、AB”的读书声,跟在我屁股后面煞有介事地跳舞,这就是家,一个充满温馨的港湾,一家人和和乐乐,虽然平凡,但很充实。日有笑靥,夜有香梦,人有真情,家有温馨。感谢上辈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有快乐、有温暖的爱的天空,“家和万事兴,有爱就幸福”。
家风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家风就像是水的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良好的家风才有清澈的水流,这股源源不断的水流让我一路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