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效仿,于此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风俗。
但是,妈妈告诉我,在我们这边通常都是在清明前上坟的。扫墓那天,爷爷早早地准备好了扫墓所需的祭祀用品,如蜡烛、水果之类的。到了差不多的时候,爷爷就把我们从楼上叫了小来,去扫墓、上坟。
我们一路走来,因为是在山上,所以路旁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美丽的鲜花。我和弟弟看见了,就跑过去一人摘了五六朵,准备送给太婆、太公。
我们走了一会儿,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了太婆、太公的坟前,爷爷先是在坟前点着了一根蜡烛,拜了三下,然后又在旁边的泥土上插了一根,又拜了三下。我问爷爷:“你为什么要在泥土里插蜡烛呢?不是浪费吗?”
爷爷笑了笑,回答说:“不是浪费,这个小土堆,代表的是管理这座山的大菩萨,我们拜他,是因为这样就可以让他好好保护太公太婆们。我听后,也照着爷爷的样给菩萨、太公太婆拜了三下。”
之后,我又看见爸爸妈妈在清扫坟坛附近的杂草,于是我也帮着 他们一起清理。因为清明节,一年才有一次,所以杂草、树叶、树枝都非常多,我们清扫好后,就整理了一下东西,带着对亲人的思念慢慢地回到了家。
回到家后,我迟迟还没有忘记那份悲痛,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了起来,我想太婆、太公,真希望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样就不会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了。虽然现在的我对于这些节日的习俗和礼仪只是懵懂,在坟坛也只是跟着大人们做,但是,我知道一点就是,清明节是用来祭祖、追思亲人的。
【第2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晨,天空飘着小细雨,村庄、田野、山间起了白茫茫的大雾。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犬吠,来衬托着乡村的宁静。
到了七点半左右,雨停了,雾散了。爷爷带着我们准备出发去扫墓。爸爸用扁担挑着摆放着祭品的箩筐;妈妈拿着放着鞭炮的塑料袋;我拿着盛放着酒的酒壶;而爷爷拿着锄头,奶奶拿着镰刀一起前往墓地。
一路上,因为下过雨,泥路上有点泥泞,都会粘着鞋子。我有点气喘吁吁地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到呀”!
“快了,穿过那片杨梅树林,拐个弯就到了。”爸爸抬眼望着远处,手指指着500米左右的杨梅林对我说。
这时,爷爷也对我说:“锋,累了吧,爷爷给你讲点清明上坟祭祖应该注意的事吧,老人一直流传下来,清明节也叫寒食节,祭祖有讲究。1、带去的贡品,祭祀前不吃。2、清明期间,记得随身携带护身吉祥物。3、祭祖先人,是悼念已逝的亲人,我们做子孙辈都会有一丝怀念、一丝伤感。等你长大了,慢慢就会懂了。”
“嗯。”我懵懂地说,听了爷爷的话,我的心情似乎变得有一点点沉重。不知不觉,终于到了祭祖的墓地。我蹲在地上,看着爸爸去远处找插坟标的竹子;看着爷爷点蜡烛和香,可被风一吹就灭了,我赶紧上前帮着爷爷点燃了蜡烛;奶奶和妈妈在摆放酒、饭菜、水果及元宝经类等祭品。等一切就绪后,爷爷带着我们一起先拜拜山皇(土地公);然后再一本正经的拜先祖。这时,我听到爷爷口中念念有词,隐约听见爷爷说:请太公太婆保佑家人健康,家里平安。还有说着保佑我好好学习等。这时,我显得很沉默,心里多少感触到了我以后学习、做人的方向。等过五六分钟,我再次倒酒,我们慎重地再祭拜了一次,爸爸把元宝和经烧了,把羮饭撒了后就祭拜完成。
到了我最喜欢的放鞭炮的环节,等到妈妈她们走远了,我点燃了引线。一声声“砰砰砰”接连从烟花中冒出来,直冲天际,犹如一朵朵映山红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祭祖扫墓正式结束了。
紧接着,我们原路返回家里,重新更换上新的饭菜等,又踏上了给另外先祖亲人祭祖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