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安德烈耶夫斯基《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夏夜》爱情诗鉴赏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夏夜? 从田野带来雨意,
在雷雨前大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
亲爱的,这一夜多么好,我们两人
在一起悄悄的倾听着夜的气息!
花儿不作声……摇动的树木也静止了,
闪光在暗蓝色的远方颤栗,
有多少年轻时的幻梦汇集在心中,
我们也像花儿一样保持沉寂……
树枝的阴影交织成一个黑暗的网,
即将熄灭的晚霞在天边泛着金光,
这晚霞带走了我们最美好的日子,
可是我们还是对它说:“快一点隐藏!”
晚霞熄灭了。于是黑夜就像爱神,
使我们生了无忧无虑的翅膀——
有时什么地方响起妒忌的雷声,
大雷雨在一边燃起火光……
(张草纫 译)
这首诗构思新颖,是爱情诗中的名篇。
诗的上半首,主要是涂抹自然景物,铺设全诗的情调。开头一句,紧扣标题用设问句提出,“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夏夜?”,接着把读者带到夏夜雷雨前的空旷田野。太阳刚下山,黄昏的落霭像轻妙一样笼罩着大地,空气里弥漫着泥土,雾露和庄稼清新的气息。这不是一般的夏夜,是雷雨前的夏夜。大地“静悄悄,没有一点声息……”辛劳一天的人们都在家中歇息了。在这夏雨降临之前,却有一对情人默默地走进田野,互相依偎着,“一起悄悄的倾听着夜的气息!”他们要把爱的花蕾移植在这雷雨前的田野里。一切生物似乎都朦胧入睡了,花儿不作声,树木也静止了。为了不惊动他们的恋情,连闪光也不来打扰。一切都静下来了。面对此情此景,这对恋人自然回忆起年轻时幻梦般令人留恋的甜蜜爱情,追忆那逝去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说出来,像花一样保持沉默。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将特定环境下一对情人欣喜欢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半首诗侧重抒发这对情人无忧无虑的爱恋之情。”树枝的阴影交织成一个黑暗的网,/即将熄灭的晚霞在天边泛着金光,”夜幕在徐徐降落,天边还带着一抹晚霞的余光。不管这景象多么迷人,他们还是不想挽留,因为黑夜对他们意味着自由,何况晚霞带走过他们最美好的日子,便从心底发出命令:“快一点隐藏!”晚霞心领神会,急速消失了。这广阔的世界完全属于他们了,甚至感到黑夜就像爱神使他们生了无忧无虑的翅膀一样毫无顾忌了。莎士比亚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它定晴望着风暴都兀不为动。”那么这对情人还怕雷雨吗?那婀娜的体态,幸福地微笑,紧紧地拥抱……既让人羡慕,又使人妒忌。听!在什么地方已响起了“妒忌的雷声!”“大雷雨在一边燃起火光,……”这燃起的火光,不正象征他们爱的烈焰吗?至此,把诗的感情推向高潮,也使诗的主题升华到最高境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黑夜不会没有尽头,美好的时刻也不会长久,因此,诗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惆怅的回忆,反映出诗人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诗的妙处,首先在于构思新颖独特。诗中描写一对恋人真挚热烈的爱情。诗人没有像一般爱情诗那样,只写他们的绝世美貌和海誓山盟,而是以夏夜雷雨前的幽静田野作为抒情的触发点进行构思。雷雨前本应是狂风大作,树枝摆动,然而这里花不作声,树木也静止不摇。在即将到来的狂暴中求得宁静的一隅,谁能料到,诗人竟在这万籁俱寂的场面中摄下了这对情人亲密无间的娇美倩影。再者,诗中没有一句提及他们的避雨措施。这也正是诗人构思的独到之处,因为那雷雨前的夏夜,不是客观自然的夏夜,是诗人内心希望的寂静的雨前之夜,用以表现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在借景抒情上很有特色。诗人借助视觉、听觉的意象创造、勾勒了一幅夏夜雷雨前寂静的晚景图。雷雨前,风不吹,树不动,花不作声,这不曾有过的奇景,显然注入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使情与景达到完美融合,“夫咏物之难,非为难也,惟不局局于物之难”。给沉醉在爱的怀抱里的情人创设一幅幽静的布景,抒发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诗人真可谓“用心良苦”。
此外,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诗中的花,树、闪电、晚霞、雷声,都给予了人的感情,它们成了美好爱情的见证人,因此,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