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狄金森《斜光》爱情诗鉴赏
冬天的下午,
有一道斜光——
象教堂的钟声,沉重地
压在我们的心上——
它送来神圣的创伤——
看不见伤痕,
只有心灵,
在为感知呻吟——
啊,多么庄重的绝望——
可惜无人给以启迪——
因为这高尚的痛苦
来自上天的旨意——
你莅临了。整个大地——
都在倾听,连阴影——也屏住气息——
可你离去时,却那么遥远
仿佛使我们看到了死亡的距离——
(范岳 译)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女诗人。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崛起,比法国稍晚,诗坛上一般将弗洛斯特、卡明斯、庞德和艾略特视为美国现代派诗潮的先驱。狄金森既不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也并非这一时代诗人的启蒙者。她的大量诗歌是她死后被人们发掘出来的(生前仅发表过七首短诗),直至本世纪初,她才象一颗新星出现在天际,发出灿烂的光辉,对美国新的诗潮产生出巨大的影响。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新奇自然,内涵深邃,浓缩着火一样炽烈的情感。她是最早运用半谐音与谐音突破传统韵律框子,借富有质感的物象来表达抽象意念的开拓者。她有一句名言:
——狂喜是陆地的
灵魂向大海奔去……
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里含有一种对大自然的永衡的领悟和爱。她的许多诗都与人生和自然有关,虽然抽象难懂,但却表现出对“永衡的爱”的执着追求。譬如《斜光》这首充满哲理思考的奇巧小诗,便是将死亡视为庄严归宿的歌颂永衡自然和爱的诗作。为什么这样看呢? 狄金森试图向人们展示灵魂对人生的厌倦,指出通向另一个未知世界的途径。狄金森生活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中,但她却并不相信基督教的救世之说。诗中的冬日斜光象征着人类的末日,教堂的钟声呼唤着死亡。这种痛苦虽“看不到伤痕”,但唯有内心的感知才能判断它的“神圣”意义。这一点不仅表明诗人的悲观情绪,而且对人生的意义也提出了质问与责难:既然,死亡给人们带来的创伤是神圣的,绝望是庄重的,那么人世间还有什么可值得留恋呢? 因此,当诗人看到夕阳最后一道斜光消逝时,不免惆怅地感叹道:“那么遥远,仿佛使我们看到了死亡的距离。”
长期以来,有些人一直认为这是一首背叛信仰,亵渎宗教的诗。但却忽视了诗人对她所处时代的严肃思考。她已将内心的感情与外层空间融合在一起,仿佛要竭力争脱精神上的束缚,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投入那象征着永恒的爱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