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莱桑德雷·占有》
阴影的黑暗。徐徐的
丰满。 月亮着急地
竭尽力气, 想把她的桥
架设到阴影之上。
(是银的吗?这些悬桥,
一旦离开港口,
豪迈, 昂扬, 横越白日,
就会这样感到。)
现在, 光芒已经撕裂
浓重的阴影。 倏忽之间
整个景色显得那么
开阔而沉寂, 清清晰晰。
湿润的笔触抹上表面,
移动着, 那么轻捷,
那么光彩, 那么简洁,
使浮塑绽出花卉。
景色已经舒展。 它的
一片平白, 不再是
维持甜蜜分量的
黑夜的简单花果。
成熟的夜,全部
重压在雪线之上。
什么浓稠的汁液
给予我温热的手?
它的丰沛冲破了
精确的牢狱,炽烈的
浆汁遍布星星点点的
籽核,向外流溢。
我的红唇吮吸着它。
我的牙齿深入心髓。
我的嘴巴完全被爱
被眼前的火所充满。
我的身体沉醉于光,
沉醉于夜,于闪亮,
伸展开四肢,要踩星星?
颤栗着正在踏上天庭。
夜在我身上。我就是夜。
我的眼睛在燃烧。
微微地,我的舌头上产生了
(王央乐译)
《占有》 一诗, 选自诗人阿莱桑德雷于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轮廓》, 属于诗人的早期创作。 阿莱桑德雷初期的创作, 受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尼加拉瓜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影响甚深。 尽管诗集《轮廓》的发表标志着阿莱桑德雷的创作由现代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 但在《占有》一诗中, 仍可看得出这种影响所留下的痕迹。
全诗从对黑夜的描写下笔,“阴影的黑暗, 徐徐的丰满”, 仅此一句, 形象地表现出了渐渐加深的黑夜。 紧接着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黑夜之月。 月亮着急地竭尽力气, 想把她的银色的,豪迈而昂扬的桥架在阴影之上。 经过与黑暗的较量, 月光已经撕裂了夜的浓重的阴影。 转眼之间, 银色的月光轻捷而简洁地深抹着成熟的夜的表面, 月光笼罩了一切,整个夜的景色开阔而沉寂,清清晰晰。 夜空中, 繁星点点, 犹如沾满月光“炽热”的浆汁的籽核,“向外流溢”。以上这些是诗人用比较现实的笔调写月之夜的景色。接下来, 作者笔锋一转, 着重写自己在这月光“丰沛”的夜里的内心体验: 红唇吮吸着月光,牙齿深入心髓, 嘴巴被眼前的“火”、 被爱所充满。 于是诗人为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大自然而陶醉, 身体沉醉于光, 沉醉于光的夜, 沉醉于星光的闪亮,心开始向四周弥散,于悠悠之中, 四肢似乎舒展, 正颤栗着, 踩着星星, 踏上天庭! 至此, 诗人似乎觉得身与心都已膨胀、 飘忽, 越来越大, 最终与万物合一, “夜在我身上, 我就是夜”。 光明占有了夜, 于是, “微微地, 我的舌头上产生了/增长着的黎明的滋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 西班牙诗歌的创新探索表现得十分多样化。诗歌从上个世纪末的散文倾向、叙事倾向、浮夸倾向逐渐转向抒情,转向内心,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 语言和题材表达诗人对自然、 美, 对人生等的体验和感受。 《占有》这首诗正体现了二十年代西班牙诗坛的这种创新探索。 我们不妨把这种探索归结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诗人优美的抒情语言上, 这种例子在诗真是俯拾皆是。 如用“徐徐的丰满”来形容夜的逐渐成熟; 用“豪迈, 昂扬”的银的悬桥来比喻“架设到阴影之上”的月光;用“景色已经舒展”来渲染月光的普照。另一方面, 还体现在诗人自己 (或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深入体验之中。中国诗论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之说,可以换句话说,诗人的情绪意欲决定了诗人笔下万物的色调,这是很自然的。在《占有》一诗中,这种诗人内在情感的变化过程表现得很明显。如正由于阴影徐徐丰满,月亮才“着急”,才“竭尽力气”撕裂黑暗,因此才有“湿润的笔”轻捷简洁地移动,才有“我的嘴巴被爱充满”、 “身体沉醉”,并在舌头上产生了黎明的滋味!而这些正是诗人身心的愉悦与清新所得到的感觉!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诗中语言的反常搭配;通感手法、拟人手法的恰当使用,不仅浓缩了诗情,而且创造了一种幽美而忽明忽暗的情感的氛围。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