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白朗宁·歌》
一年恰逢春季;
一天正在早晨;
早上七点钟整;
山边沾着露珠;
云雀正在展翼,
蜗牛趴在刺丛;
上帝安居天庭——
世界正常有序!
(杨苡 译)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中国两句古老的成语。对“春”、 “晨”的喜爱显然是世界共同的; 白朗宁的这首诗就这样开了头: 明媚的春光,清爽的早晨。全诗总共八行,诗人没有更多的描写,但留给读者的却是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广阔空间: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露珠晶莹。在灿烂的阳光下,滴滴露珠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映衬出一个美妙的大千世界……乍看起来,这是一首描写风景、讴歌太平盛世的颂歌。如果仅此而已,我们总觉得有点儿不满足,还想从这短短的诗行中寻觅点什么。
白朗宁的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微妙的感情,有很高的技巧。读者要体会其精髓并不容易。与他同时代的文学评论家就曾把读他的诗比喻作“爬冰山”,可见其难。在第二节诗中, “云雀”与“上帝”并列, 看他们多么逍遥自在: 一个“正在展翼”,一个“安居天庭”。其实这里的“上帝”到底指谁是需要深究一下的。让我们看看诗人所处的时代——英国产业革命接近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人生活陷入困境。诗人心目中的上帝和虔诚的教徒心目中的上帝完全是不同的,因为他对虚伪的宗教历来持谴责态度,他的另外两首诗《忏悔的故事》和《圣普拉西德教堂的主教吩咐后事》足可证明。白朗宁夫人在为童工呼号的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中就直言不讳了:“上帝的模样跟我们老板一样。”由此可见,诗中的“上帝”不过是当时社会中达官显贵的代名词罢了。至于与云雀对比的蜗牛,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显然是指世间的普通老百姓。英语中蜗牛一词,其含义就是“行动迟缓、懒惰疲塌的人”,芸芸众生在这些“上帝”们的心目中就是这样的可怜虫。 “刺丛”绝不是什么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一个“趴”字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们所受的磨难。因此那“正常有序”的世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其中包含着多少血和泪!在这良辰美景之中, 残酷的现实更加令人难以容忍。诗人用巧妙的比喻, 用含蓄的、典型的英国的讽刺手法, 揭露了社会的不平。
(曾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