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九故事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世界名著 > 九故事 >

塞林格 一个传奇的离世

发布时间:2023-03-17 19:00:19

【上一页】 【回目录】 【没有了】

塞林格 一个传奇的离世

2010-02-11 14:54   南方人物周刊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本刊记者 刘子超

1

2010年1月27日,91岁的美国作家J.D.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在新罕布什尔州小镇康沃尔的家中溘然辞世。

57年前,这位文学隐士定居此地,从此不视尘烟。

据塞林格的文学代理机构哈罗德?奥伯协会说,去年5月,塞林格摔伤了大腿,但身体状况一直不错,直到今年,才开始突然衰退。

不过,他没有遭受任何痛苦,协会代表说,他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

2

1951年,塞林格发表了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还出版过《九故事》和以格拉斯家族为主角的《弗兰尼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它们大都以早熟的青少年为描写对象。

1965年之后,塞林格没有出版新作,但他仍然影响了不计其数的年轻人。

霍尔顿如同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他远离崇高,却充满正义感。

《时代》周刊说,如果有一样东西将《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它的年代联系起来,那就是霍尔顿(或许也是他的创造者)的终极谴责:伪君子。在这个词的周围有一整套模糊的伦理体系,而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就是这套伦理的哲学创始人。

《纽约客》的编辑大卫?莱姆尼克说,塞林格受到了如此广泛的阅读,以致你很难想象任何一位读者,无论老幼,没有受到霍尔顿或格拉斯家族的影响。

3

《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卖出3500万册,至今仍能每年销售25万册。人们将它和《少年维特的烦恼》并论。据说,维特曾引发欧洲年轻人的自杀风潮,那么霍尔顿呢?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名来自罗伯特?伯恩的诗歌《穿越麦田》。诗中无所不在的无助感被塞林格融进了霍尔顿的人生,而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心灵写照。

美国社会学家大卫?雷斯曼说,每个校园都有霍尔顿式的孤独人群--他们是那些在12月一定穿着雨衣的人,他们忠实地扮演着霍尔顿的角色。

1980年,马克?大卫?查普曼枪杀了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他在警车里说,他这样做的原因可以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找到。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写道:年轻人对塞林格作品的热爱表明,塞林格比其他任何作家都更融于时代,他的作品始终指向这个时代与个人心灵间的缠斗。

4

丛生的桦树和铁丝网阻挡着人们的视线;一座涂成大红色的新英格兰式平房和一个不大的蔬菜园旁边,流淌着小溪;小溪对面是个混凝土单间,里面有使塞林格成为作家的一切:书、打字机和档案柜。

年轻时代,塞林格渴望成功;可当成功到来,他却迅速归隐山林。

塞林格极少离开自己的隐居之所,只不时开着吉普车到城镇去,购买食物和报纸。他会说上几句必要的话,除此之外便沉默不语。那些想接近他的人,最终只能给他写信,但通常收不到回复,因为塞林格嘱咐出版社,直接把来信烧掉。

有时塞林格会去佛罗里达度假,或是与同样隐居的《纽约客》前主编威廉?肖恩碰个头。他们在老巴尔的摩酒店的大钟下见面,那里挤满了预科学校的学生和刚进入大学的菜鸟。

5

多少年来,塞林格所在的小镇经常埋伏着记者,但几乎没有人如愿以偿。

塞林格拒绝一切采访,只有一次例外:一个16岁的高中女孩,要为校报写一篇文章,塞林格接受了采访。不过,看到文章最终发表在公开杂志上后,他失望地在房子四周搭起了铁丝网。

他拒绝访客,在街上遇见陌生人打招呼,也会转头逃跑。

自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版之后,按塞林格的要求,他的照片不再出现在书皮上。

他拒绝任何读书俱乐部活动。在好莱坞将他的短篇小说《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改编成一个商业垃圾后,他不再出卖任何版权给好莱坞,甚至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被拒之门外。

一直逃避世俗世界的生活,或许比参与正常社交活动更辛苦。不过塞林格至少实现了霍尔顿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愿望:在树林边建一座小木屋,“不用跟任何人进行他妈的愚蠢没用的对话”。

6

过去的情人乔伊斯?梅纳德与塞林格的女儿玛格丽特都出版过回忆塞林格的书。

在《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一书中,梅纳德爆料说,塞林格控制欲极强,性方面也很霸道。他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在意,沉迷于顺势疗法,饮食极挑剔,早餐只吃冷冻豌豆,晚餐则是半熟的羊肉汉堡。

玛格丽特说,她父亲有一串古怪的癖好,包括:禅宗、吠檀多印度教、基督教科学和针灸等。她说他喝自己的尿,在倭格昂盒子(orgone box,心理学家威廉?赖希发明的一种有电话棚大小的六面盒子,盒子里面是金属,外面是木质,病人坐在盒子里可以吸收集中起来的倭格昂能放射以治疗疾病)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塞林格的儿子马修对以上描述的真实性予以否认。

7

塞林格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商人之家。少年时代在几所预科学校学习,后又到一所军事学院寄宿。《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很多描写都以此为背景。

在学业上,塞林格平平无奇。18岁时,被父亲派到欧洲,学习进口干酪、火腿的业务,但他的兴趣显然在欧洲艺术上。

回到美国,他上过两所大学,但均未毕业。他爱上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千金,她却嫁给了足够当她父亲的卓别林。

8

塞林格在二战爆发后参军。此时他已经开始写作。“只要我有时间,只要我能找到一个空着的战壕,我都一直在写。”

他开着吉普的时候也带着一台打字机,他的一名战友回忆说,在他所处的那个区域遭遇袭击的时候,他还蜷在桌子下飞快地打字。

塞林格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残酷的战争给他留下了精神创伤,他主动要求住院治疗。这期间,他曾去巴黎拜访海明威,后者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

他与一位法国女医生结了婚,但不久就离掉了。据说,这位法国女子受过作为情报官员的塞林格的审讯。

9

1946年,塞林格离开军队专事写作。他的作品曾发表在很多刊物上,直到受到《纽约客》的青睐。此后,他的小说就再没有在其他地方发表过。

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塑造了庞大而古怪的格拉斯家族。这个大家族的整个命运还没有叙述完成,但它已经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美国家族传奇。

美国作家厄普代克曾说,塞林格对格拉斯家族的爱甚至超过了上帝。乔伊斯?梅纳德说,她看到过关于格拉斯家族的几个书架的笔记,但这些笔记从未出版。

10

在出书这件事上,塞林格非常谨慎。他并未将在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全部结集出版。

1965年他最后一次在《纽约客》发表作品《海普渥茨16号,1924年》。他一度同意将这篇小说出版,最后一刻又撤销了授权。

几年前,一个自称为J.D.加利福尼亚的瑞典人写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续集,署名为《60年后:穿越麦田》。塞林格起诉了加利福尼亚和他的出版公司。在曼哈顿联邦法庭上,法官支持了塞林格的请求(此书后在英国出版)。

塞林格去世后,他的少量短篇也许会进入公众领域。不过律师表示,按照塞林格对隐私和著作的保护程度,版权全部公开,可能要等到2080年。

11

塞林格曾说,他身处这个世界,却从不属于它。如今,他离开了这里。

他的家人希望他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不管这些人是真实的人物抑或是虚构的小说角色。

1951年,《纽约客》访问塞林格,问起他热爱的作家。

塞林格回答:“我爱卡夫卡、福楼拜、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奥?卡西、里尔克、洛尔迦、叶芝、兰波、勃朗特、简?奥斯汀、亨利?詹姆斯、布莱克、柯勒律治。我不会举出任何活着的作家,我认为那样做不对。”

如今我们都可以爱J.D.塞林格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没有了】

推荐阅读

·荷马史诗 ·外国名诗 ·外国情诗精选 ·伊索寓言 ·侦探推理短篇小说 ·外国短篇小说 ·莎士比亚 ·高尔基作品集 ·儒勒·凡尔纳 ·狄更斯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