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场不团结怎样闹开头
有些人把我们当战士的想得太简单了。
以为我们就是打打仗,睡睡觉,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在连队,就象在家里一样,不同的是这个家一会在战壕里,一会在老百姓干草堆上。一家子有一家子的和美,一家子也有一家子的家务事。
不要讲旁的地方,现在就讲讲我们班里吧。
前些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们欢迎一个战士归队,这不是一桩喜事吗?结果却闹了一场不团结。
我们欢迎的这个战斗英雄,伤没好利索就跑回前方来了,我们觉得这是真正值得欢迎的战士。晚上,全班围坐炕上。他一路担心赶不上队伍,这会一下子给大伙围着,那高兴劲还能提吗?他指手划脚,津津有味,说他一路坐火车来,如何如何帮翻身农民抓地主,不断引起大家哄笑。我们大家也就你一言我一语说连队上的事。末了,一个同志说: “你走了,我们可想你,这些日子,你的英雄事迹在团里到处传,到处讲,可吃得开了,团首长还号召大家学你呢!说你是孤胆英雄。”这样双方正在十分高兴,谁料突然之间插进一个战士来,他多了也没有,只讲了一句话,由此就闹开了不团结。
二 阎成福
阎成福是这个故事里的主角,也就是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的战斗英雄。
阎成福家底子怎么样,那时咱不知道,可是一看就是穷朋友出身,平时在班上有个二虎劲,打起仗更是勇敢得很。
这次作战负伤,在医院床上磨腻了,回了一趟家,看了看翻身光景,身上有衣,槽上有马,门外有地,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愉快。晚上农会小组欢迎这前线回来的战士,他干脆讲: “告诉你们,你们心里有底,仗是打好了,没问题,我回来瞧瞧你们斗封建斗得彻底,我心里也有底,往后,擎好吧,我在前方绝不会丢拉拉屯的脸。”天没亮,再找就不见了。阎成福回到医院,往病房里一个一个看了看战友们,就回前线来了。
再说他不在队上的时候,大家都宣传他的英雄事迹,一个传两个,两个传三个,愈传愈广,那简直就跟神话一样了。要论实际情况,也确实有个讲劲。那天我们跟敌人打了个遭遇战,阎成福在火线上,一个人突击前进,一下子跟部队失了联络。敌人机枪、六○炮打得到处喷烟冒火,他妈的,我们合计阎成福算是革命成功——完了。连长气得飞飞的,瞪着两只红眼珠子,带着部队突。你猜后来怎么样?——在最紧急紧急的时候,敌人内部忽然乱了,敌人一松劲,我们可就通上去了。原来阎成福三摸两摸,不知怎样摸到敌人临时指挥所里去了,我们一攻,他就丢了个手榴弹,敌人自然乱了,这会他就拿枪押着一个肥头大耳的俘虏下来,说还是个“团级干部”呢!阎成福直嚷说刚才就是这家伙在指挥队伍。这地方一拿下来,我们立刻向纵深发展。一会功夫,阎成福又上来了,还一面喊: “我,阎成福又上来了!”大家一听,十分高兴,那时我们班又担任了突击任务,正在紧急情况,不久他就受了伤,昏迷不醒。连长叫我们背他下火线,到那边树林子里交给了担架队。
三 老油条
老油条是我们给李发和起的外号,叫来叫去,大家就好象忘了他真姓名,连指导员有时也亲热的这样叫他。
老油条是个老战士,也有人管他叫老不进步,他也不十分在意。
“八一五”以后参军,跟他一齐的都有当排级干部的了,他还是个战士。他倒还自在逍遥,别人问他,他温吞的笑笑:
“我自在,——我省心。”
这人就是自由主义,吊儿郎当,大纪律不犯,小纪律不断,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不用说他有一手狠的,就是打仗到节骨眼上,他有办法,——动作快、猛,能出点子。可是政治不开展,生活纪律坏,一个牌牌也挂不到他头上。现在,让我们拉回头来讲吧,那晚,欢迎阎成福的时候,就是他,冷丁子说了一句话。本来他一直在旁边卷黄烟巴嗒巴嗒抽,当人们那样称赞阎成福的时候,他忽然推开别人伸过脑袋说:
“我瞧你那英雄牌是碰上的。”
这话一说,阎成福说炸了,马上把脸一虎问: “你说,怎么碰的?”
老油条慢腾腾望他一眼:“我大小仗总经过百八十次了,浑身上下没给枪子打过一个眼,这才是真工夫,你英雄,倒英雄,战场动作可还不大入门。”
这瓢冷水一泼,大家也扫兴,班长说天不早了,吹灯睡觉,从此阎成福跟老油条就谁也不理谁了。
四 赵小义
这纠纷若就在阎成福跟老油条身上展开,也还简单,现在又横着加上了个赵小义。
赵小义是解放过来的战士,才十九岁。夏季攻势解放过来,说他岁数小,中毒不深,就没往后方送,立刻补充了。赵小义表面上活泼、单纯,肚子里可有鬼。讨论会上他从不发言,他是瞪眼瞧,他想: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将来看谁占上风,咱就往谁那边靠。因此在连里,他抱定宗旨:不积极,也不落后。他处处爱挑眼,一点小毛病,就骂: “什么优待,优待,那都是鬼吹灯,——瞎话。”五班是模范班,班长抓得也紧,可是石头虽硬,也还有个缝儿,赵小义呆久了,自由主义这一点,自然就跟老油条十分靠近起来。那天晚上,老油条跟阎成福闹了个满脸花,他就暗暗同情老油条,他听阎成福什么翻身呀,抓地主呀,英雄呀,心里就不十分得劲,第二天便跟老油条拉近乎。可是老油条有老油条的原则,跟小赵对抽一袋两袋黄烟还可以, 至于谈谈感情话,那犯不上,他想:我是关里来的,你是俘虏来的。小赵感情上得不到安慰,于是又转回头找阎成福。在阎成福跟前就放一把火,说老油条说了:
“阎成福算啥,下次打仗瞧吧!”
讲与阎成福有关系的话,阎成福自然听下心去,从此与老油条关系更加恶劣,一见面,就向后转。
可是一讲到小赵自己心事,阎成福就不来了,这怎说呢?
阎成福觉得我是解放区翻身战士,你是蒋占区的俘虏兵,他这种优越感可就给小赵来了个大扫兴,小赵情绪从此十二分低落。
这样一来,四五天工夫,模范班就变成不模范班了。
五 急坏了班长李占虎
在纠纷发展过程中,可是急坏了班长李占虎,他一手创造的模范班,眼看就垮了台,他怎能不急呢?
李占虎是个好班长,班上有什么困难都是他先承受。你要知道领导一个班不是一件容易事。十个人十条心,要把十条心变成一条心,才谈得上领导。李占虎从来不对战士们吹胡子瞪眼,他是关里来的老战士,耐心说服教育,真让人挑大拇指头。自从班里发生不团结现象,在行军作战中,就遭遇了十二分困难:这三个人彼此不谈话,你让他们挨着班站岗吧,谁也不跟谁交代任务;你让他们在一块吃饭吧,阎成福朝东,李发和就朝西,永远脊梁望脊梁;你让他们睡在炕上吧,李发和睡下,阎成福就吭一声抱起背包睡到地下去了。这天李占虎一个个找他们谈话,先跟阎成福谈,谈了半天,阎成福说:
“我为人民服务,我可不受谁气,有种没种反正火线上见吧。”站起来走了。
再找李发和,李发和一面抽烟一面听,听班长话说干净了,他说:
“我反正是为人民服务到底,没问题。”
班长又找赵小义,小赵末了说:
“咳,班长,从前我不明白,解放过来,现在可接受教育啦,我为人民服务,还说啥呢?”
闹了半天,原来三个人还都是“为人民服务”,班长一肚子热情换了一肚子苦恼, 自语道: “这三个家伙好象商量好啦!”他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哭哭不得,笑笑不成。
这时,恰好团上号召团结友爱,从前五班是个团结友爱模范班,指导员就打算把五班当个培养对象,花了几天时间来了解五班。谁知表面上看不出,一深入了解,指导员直摇头,这一来李占虎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一把拉着指导员说: “指导员,五班还有希望,你给三天期限吧!”期限讨下来,班长想:怎么办呢! ?他下决心来个“围歼战术”吧,他一下把三个人找在一起,几句话把他们不团结的事挑开啦。哪里知道,三个人在他面前异口同声说:“没啥,班长。”班长一听倒乐了,于是把五班要争取模范谈了一番。谁知第二天一看,三个人是原封不动,谁也不理谁,这一下班长可急了,气得背着全班人狠狠哭了一阵。第二天进入战斗,忙着准备战斗就过去了,至于团结,还是没一点进步。
六 一块骨头
第三天打了一仗,天阴落雨,打完仗,李占虎带着全班走下战场,经过一片乱葬岗子,他低着头发现地下有一块骨头。
他停着脚步,弯身取起骨头看着。班里同志都奇怪地望着他,他可提出问题了:
“你们说这是什么人的骨头呀?”
大家站在雨地里纷纷讨论开了,一边说是穷人,一边说是富人,末了,李占虎张嘴说话了:
“我看这是穷人的骨头,地主富农有钱人,死了有棺材有坟,怎么也不会乱丢在这里,穷人活着没饭吃,死了也没地方安葬,给风吹雨打,还不是东一块西一块,到处乱丢,穷人有谁管呢。”
回到宿营地,战士们忙着铺草烧水,李占虎瞧了瞧,只有阎成福、李发和、赵小义没有在,一直到吃饭时也没见这三人。他就往屋里跑,原来小赵回来就一头扎在炕上没起来,班长以为还是跟老油条跟阎成福闹别扭,就安慰他:“唉,小赵,——人就是这样,在一道怨一道,不在一道想也来不及了,起来吧!”就爬到炕上搬小赵肩膀,谁知小赵一翻身,呜的一声扑在班长怀里大哭起来。
哭了一阵,小赵跟班长讲了一段故事,两个人连说的带听的都哭起来了。
班长立刻跑到连部去,一五一十报告给指导员,指导员也听得十分难过,嘱咐他回去,好好照顾小赵。李占虎就顺路把自己三百元津贴掏出买了几个鸡蛋,带回去给小赵煮着吃,小赵一端碗就哭的呜呜的,究竟小赵说些什么,班长听些什么,还不到宣布的时候,这里就暂且不讲了。
七 再说阎成福跟老油条
阎成福心里难过,想找个清静地方呆一会,就往后院粮囤那块走去。老油条却低着头,也往这个地方走来。要不是听到脚步声,两个人险些儿鼻子碰鼻子。阎成福一仰头瞧见老油条,老油条一仰头也瞧见阎成福,好象谁叫了一声:“向后转”,各自扭过头就气虎虎走开了。
转来转去,阎成福就转出村子。
老油条卷了一根烟抽着,低着头,找没人地方,顺着墙边溜。
阎成福从那边走过林子,老油条从这边走过林子;阎成福从那边到了河边,老油条从这边转到河边,一下又碰上了。
阎成福火了,心里直骂娘,要不是不能先跟老油条讲话,他非骂他一顿不可。
正在这时,班长寻来了,一下,一手挽着一个拉了回去。
回去,两个人谁也不肯吃饭就睡了。
八 晚上点着一盏灯
晚上点着一盏灯。班长在炕沿下检查了每人的鞋子,从中挑出两双破烂了的鞋,然后班长在脖膝盖上搓了根麻绳,就补起鞋来。补着补着,小赵起来了,争着要补鞋,班长不准他动手,笑嘻嘻安慰他: “你好好睡,你不舒服,天亮说不定还打仗呢!”一会阎成福泼浪一下坐起来,把班长吓了一跳,阎成福伸手夺鞋子,班长不但不给还劝说他: “你颜色不正,不舒服, 日后怕没你干的?睡吧!”阎成福怔怔呆了一阵躺下了。忽然悉悉索索一阵响,李发和又起来了,他悄悄说: “你睡,我补。”班长笑了说: “要是往常,你不动手我还叫你帮忙,今天你不舒服,休息吧!”可是一下子全班都起来了,原来谁也没睡着,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赵一下呜的哭了,他哭着哭着把那天讲给班长听的故事,又说了出来:
“我爹放猪,丢了猪,挨地主打,气死了,爹还没埋,我就给国民党抓兵抓来啦!
“我哭我闹,他们皮鞭子蘸凉水,打得我死去活来,我说我就是死也要再瞧爹一眼, 国民党说: ‘你爹死了顶多臭一块地,还瞧啥。’到现在两年了——我爹没人埋,也没地方埋,风吹雨打,还不是东一条胳膊西一条腿……”他说不完就哇哇哭起来。
这一来阎成福一下扑上去抱着小赵说:
“我对不起你,小赵,——我从前看不起你们是蒋占区的,我不知道你也是穷人,也是苦人。”
阎成福不说则已,一说就止不住泪水长流,他也诉了自己的苦:
“你给地主害死爹,我给地主害死娘,我十八岁,爹抓了劳工,娘给地主下毒药药死,哥哥给地主拿丁耙打死,我偷偷看见了,没等找我,我拚命跑出来,我跑到辽河边,我望着那条河,真想一头扎下去算了,我又想,爹不知死活,阎家就我这一条根,留下这条根早晚好报仇,死了,地主更称心,从那往后,我要饭就要了一年整的呀!夏天苞米地里搬苞米,冬天看人家息了火,偷偷爬到猪窝里睏觉,……”这时全班人,除了李发和都呜呜哭了,平时讲团结谈友爱,可是还没这阵大家以苦见苦,大家真的是亲人了。小赵望着阎成福,阎成福望着小赵。阎成福说:
“听了你的话,我知道穷人到处一样受苦。”
小赵说: “你说得对,听了你的话,我才知道共产党八路军真是穷人帮穷人,我前些天心窍不开,我对不起革命也对不起自己。”
班长李占虎说: “诉吧,有苦不诉给自己人听,诉给谁听。”
日头落了夜黑天,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睡得甜甜蜜蜜,有多少人想着自己的苦,一滴血跟着一滴泪往下流呀,一个诉完一个诉,五班里这一夜苦水就倒不完,这一盏灯也就一直点到天濛濛亮。
九 李发和怎么办?
李发和心事沉重只是不开口。这一夜晚他坐在旁边,可是他没吭气。他思前想后,愈想愈恨自己,别人是苦也苦得痛快,他自己心头就象磨了茧子。他狠狠问自己: “人家是穷人,难道自己是富人吗?”他想起年轻在家乡,欢喜扭秧歌唱大戏;地主就利用他出名的浪当,三下五除二,把他的家当弄了个干净,临走连条遮羞的裤子也没落着,给赶出村,丢下女人在村子里,这几年不走道也苦死了。从那以后,李发和只有自甘堕落,连报仇的火辣劲儿也没了,要不是碰上八路军、共产党,这一辈子也就算完蛋了。可是当战士四五年,从关里当到关外,想起来真对不起革命,对不起上级,也对不起自己。从那晚以后,虽然没说一句话,可是暗中下了决心:“黄连苦,我比黄连还苦,再不下决心还等什么时候呢!”这时他想到指导员,那是老上级,从没错说过自己一句话;想到班长,那是老战友,事事让自己;想到小赵,那一样是个苦命孩子;想到阎成福——他真想跟阎成福去拉拉手说合了吧,可是话到嘴边,又想: “好坏不在一时,瞧着吧!”
十 火线上生死抱团结
隔了没几天,部队又投入了战争。火线上打得红光一片的时候,这个连队加入作战了。原来四班是突击班,谁知十五分钟功夫就把建制打乱了。这时一道命令下来,五班赶紧顶上去。李占虎两眼瞪得溜圆,捏着两只拳头说: “同志们!别忘了咱们前天晚上诉的苦,别忘了小赵的苦,别忘了阎成福的苦,给父母兄弟姊妹报仇的时候到了!”他们象十只火箭蹿向战场。指导员爬过来,亲自看看五班,李占虎说: “首长给任务吧,五班的仇能不报吗! ?”阎成福参加了爆破组,担负了炸开突破口的任务,他抱着包炸药上去了,全班爬在地下望他,——眼看着跑上去了,还有几十步,一个倒栽葱跌倒了。李占虎还没说话,小赵从他身边箭头子一样跑上去了,小赵离阎成福两步远,一下又摔倒下去了,他还挣扎着爬,敌人火力拚命封锁,他不能动弹了。这全部时间里,李发和一样样都看在眼内。这时,前面火力交织着,简直子弹碰子弹,打成一片了。他突然对班长说:“这任务交给我,给我一支冲锋枪,我要救下他两人,完不成任务不回来。”在敌人拚命集中火力情况下,按道理是不能再冒险往上送人了,因此全班眼光跟着李发和,李发和一会忽然卧倒,一会忽然疾奔,全班这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了,李发和终于跑到阎成福旁边爬下来,李占虎才举手把眉毛上汗珠擦下去,继续望着。这时候,他们三人,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就象子弹卡了壳。阎成福肩膀上负了伤,血直往外涌,炸药还紧紧抱在怀里,他俩默默望了一下,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望之下弄清楚了,李发和把阎成福抱到一片洼地问说: “怎么样?”阎成福一咬牙: “说啥也只能向前不能退后。”这时李发和又爬到小赵跟前,小赵大腿负伤,血流了一地,他把小赵抱到一旁问: “怎么样?”答: “腿坏了。”“还能打枪吧?” “能。” “那么你从这里打,我从那里打,咱们掩护阎成福,死也叫老阎完成任务,好不好?”小赵点了头,李发和身上沾满鲜血又顺着死尸爬过去。这时候,双方炮弹、机枪集中猛烈的对射起来,每一寸土地都烧着火,小赵头发烧焦了,李发和裤子上直冒烟。这时班上见他们不动,李占虎难过的当他们三个人一道英勇牺牲了,预备再组织爆破。突然前面枪响了,李发和的冲锋枪叫啦,小赵咬着牙也打起来,只见阎成福浑身是血,一下爬起来跑上去了,一转眼,哗的一下闪光,紧跟着轰然一声巨响,碉堡崩炸了,卷起一阵黑烟直上天空。这时我们阵地上忽然响起一片鼓掌声音。突破口打开了,部队在一片喊杀声里冲进去了。
十一 奖章作总结
打了胜仗,敌人一个师歼灭得干干净净,光五班就抓到五十八个俘虏。不久,就开了庆功会,指导员叫我们好好组织个音乐队,结果请来三位老乡,加上四个同志,吹喇叭、打腰鼓、拉二胡,锣鼓喧天的响成一片。
现在专讲阎成福、李发和、赵小义,三个人肩并肩站在队前,指导员介绍他们是“无敌三勇士”,然后走到他们跟前,一个个把奖章给他们戴到胸脯上,红奖章一闪一闪的发光。
阎成福看了一眼李发和,李发和又看了一眼赵小义,大家这时劈劈拍拍鼓起一片掌声。到作典型报告时,三个人异口同声说:
“这是班长领导的。”
李占虎站起来说: “我们是穷人,我们有苦处,苦变成力量,团结起来就能天下无敌。”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赏析】
平中出奇引人入胜——谈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
刘白羽同志,是读者熟悉的以反映部队 生活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明快爽朗,不事藻饰却极富情采,不加斧凿却熨贴自如,看似平常,实则奇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特点也脱颖地表现在写于1947年的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之中。
从小说的题目上看,我们大概会揣测:一定是打雷划闪地写三勇士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否则不足以表示无畏,更不足以由此去表示“无敌”。可是,作者偏偏没有在这方面泼墨如云,而是以解决团结问题为轴心来组织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以出色的描写,揭示了人民战士、人民军队的优良品德和阶级本质,挖掘他们“天下无敌”的力量源泉。
老作家巴金同志曾说过: “一篇小说要有两个要素:一、情理之中;二、意料之外。”这就是要求作品注意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要象“咫尺之间,曲折回廊”的苏州园林,变化莫测,跌宕多姿。《无敌三勇士》,大有这样的味道。它每一个联系着“团结”与“无敌”的关系的“意料之外”,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契机,也是“三勇士”人物性格刻划的生花妙笔。
小说以“团结”作为线索,把《一场不团结怎样闹开头》《阎成福》、《老油条》、《赵小义》、《急坏了班长李占虎》、《一块骨头》、《再说阎成福跟老油条》、《晚上点着一盏灯》、《李发和怎么办?》、《火线上生死抱团结》、《奖章作总结》这十一幅类似“速写”的场面贯串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描写了三个战士从不团结到团结的动人故事。“我们欢迎一个战士归队,这不是一桩喜事吗?结果却闹了一场不团结。”这是作品开篇提出的第一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紧接着就叙述战斗英雄阎成福向全班“津津有味”地诉说着“他一路坐火车来,如何如何帮翻身农民抓地主”时的情景, “谁料突然之间插进一个战士来,他多了也没有,只讲了一句话,由此就闹开了不团结。”这个战士是谁呢?他讲了一句什么话呢?这是解开第一个“意外”所设置的悬念后的第二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小说没有立即回答悬念着的问题,而是介绍阎成福作战负伤未愈就返回前线的经过,和他打起仗来勇敢超群的具体事迹,先让读者了解他“有个二虎劲”的倔强脾气。这一方面是为了赞颂他的英雄气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供他容易与人闹不团结的性格依据。介绍完了阎成福的情况,再介绍外号叫”老油条”的李发和在平时给人的印象。这人政治上不够开展,“自由主义,吊儿浪当”,可是打仗的时候, “他有办法——动作快、猛,能出点子”。他就凭着有这两下子,并不把阎成福的英雄事迹放在眼里,“当人们那样称赞阎成福”时,他却泼来一瓢冷水,说: “我瞧你那英雄牌是碰上的。”阎成福一听“虎”了,“老油条”却一个劲儿夸耀自己有“真功夫”,“经过百八十次”的“大小仗”, “浑身上下没给枪子打过一个眼”,认为阎成福“战场动作可还不大入门”。这一来,两个人“谁也不理谁”了。一个是傲,自尊心很强;一个很骄,心里不服气,彼此之间的不团结就势难避免了。到此,释除了第二个“意外”的悬念,读者自然就会想着:这双方的矛盾怎么解决呢?小说却不忙在这里展开情节,而让另一个人物出场,增强矛盾纠纷的复杂性。这个人物就是“解放过来的战士”赵小义。他年纪虽小,但旧意识不少,对人总存戒心,懂得一点世故。他见“两虎相斗”,想着“谁占上风”就向谁那边靠。他对阎成福的英雄行为不理解,就去亲近“老油条”,而“老油条”瞧不起这个“俘虏”。于是他就在阎成福面前火上加油,加深阎成福与“老油条”的隔阂,使这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紧张,而阎成福也瞧不起这个“俘虏”,于是他悻悻不乐,也便卷入到不团结的圈子里去了。
阎成福、李发和、赵小义三个人不团结的起因已使读者一清二楚了,下面要随着情节的发展来写矛盾解决的过程。而矛盾的解决并不轻易,一波三折。三个战士不团结,影响了“模范班”的声誉,同时给“行军作战”造成了困难,小说写这些意在强调解决矛盾的必要性。三个战士互相都不答理,说服教育工作做不进去,这又表明解决矛盾的艰难性。这就急坏了班长李占虎,想不到他竟气得“背着全班狠狠哭了一阵”,一筹莫展,形成了僵局。这是第三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在哪里呢?生活就是矛盾的运动,事物总是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小说写班长在战后经过乱葬岗子处发现了一块穷人的尸骨,抒发了自己的一通感慨,战士们也议论纷纷。谁知回到宿营地,赵小义就一头扎在炕上,边哭边跟班长“讲了一段故事”。难道他与“老油条”、阎成福又闹什么别扭啦?读者急切地要知道底里,而作者却故掩其事:“究竟小赵说些什么,班长听什么,还不到宣布的时候,这里就暂且不讲了。”这是第四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看来,奥秘就在“一段故事”上,但小说不是一下子来个直道其详,而是叙述与这“一段故事”无关的阎成福跟“老油条”依旧不和好的迹象。这样就激起读者进一步思索:到底用哪把钥匙来打开他俩紧闭着的心锁呢?小说为了要引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就写班长在灯下一针一线地为战士们补鞋,赵小义、阎成福、李发和先后争着要补,都被班长深情地拒绝了。这时,赵小义激动地哭着讲出了他跟班长讲过的“一段故事”,吐出了苦水,原来一块尸骨触动了他内心的伤痕。他在爹爹被地主气死后还没埋葬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悲惨身世,又刺痛了阎成福,止不住的伤心泪滚滚流下。原来阎成福的娘和哥哥都是被地主害死的,自己是怀着深仇大恨参加部队的。班长引导大家都来诉苦,一诉苦,使全班战士明白了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都有着共同的命运,应该“讲团结谈友爱”。于是,阎成福主动向小赵承认错误,小赵也自觉地向阎成福作检讨。这两个“穷人”, “苦人”的心终于贴在一起了。情节发展到这里,第四个“意外”给读者所留下的悬念豁然烟消,那第三个“意外”给读者积存的悬念也就随之云散。在诉苦时,特别是阎成福在诉苦时, “全班人,除了李发和都呜呜哭了”。李发和既没哭,也没有象小赵那样和阎成福倾心交谈,难道他真的不想与阎成福搞好团结吗?小说提出了引人注目的问题: “李发和怎么办?”这是第五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其实,李发和也是一个受尽压榨,“连条遮羞的裤子也没着落”的穷苦农民,他的女人死得很惨……大家在诉苦,别看他“没吭气”,可内心里却不平静,思前想后,觉得闹不团结“对不起革命,对不起上级,也对不起自己”,“真想跟阎成福去拉拉手说合了吧”。有了这个想法,矛盾的解决就向前趋进了一步。可是他“话到嘴边却咽下去了”,又想: “好坏不在一时,瞧着吧!”这样,使即将解决的矛盾又停滞了下来。由此,人们不能不焦急地想知道他“瞧着吧”的内容是哪些。这是第六个“意外”给读者带来的悬念。作者是善于精心组织情节的高潮的,笔锋一转,便将战火纷飞的镜头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在火线上,阎成福不幸中弹跌倒,赵小义冲上去支援阎成福也身负重伤,正在这关键时刻,李发和疾奔向前,救下了他俩。三个人同仇敌忾,坚持作战,生死与共,在互相配合下,夺取了辉煌的胜利,鸣奏出一曲动人的团结凯歌!在庆功会上,这三勇士获得了奖章,由班长李占虎作出总结:“我们是穷人,我们有苦处,苦变成力量,团结起来就能天下无敌。”在此,作品的主题思想被自然地揭示了出来。而与此同时,上述的悬念也完满地获释,耐人寻味。 由上可见,整个小说,章节的衔接紧密无缝而饶有变化,并让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悬念在生动的情节中骤起层出,把本来是平平常常的故事写得如此奇丽峭拔,加上运用了民族传统色彩的通俗语言,娓娓道来,听而不倦,就更增添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从这也可看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风格的独步。
小说由六个“意外”所构成的情节,无一不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否则就不能让情节于“情理之中”获得发展而成为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造成这些“意外”是由三勇士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了的,阎成福、李发和、赵小义各有各的脾气:如果说阎成福有着外露的直性子的话,那么李发和就有着内向的拗劲儿,而赵小义是一个“肚子里可有鬼”的调皮小伙子。这就使他们在思想上不大容易取得统一。三个人闹了不团结,一般地跟他们做和解工作是无法奏效的。因此,小说安排情节与刻划人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为写团结而写团结,而是紧密联系解放战争这一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形成三勇士各自不同的性格的社会原因,上升到怎样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及加强部队的战斗力的高度,开掘出深刻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指出: “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无敌三勇士》将这些思想内容渗透在艺术的血肉里面,摒弃了枯燥的议论,生硬的说教,于波谲云诡的情节中以一块尸骨托出了诉苦的场面,又由此倒叙了三勇士苦大仇深的经历,导出了他们性格各异的前因后果。这样,阶级的苦难,共同的命运,就把他们穿在一根藤上,他们就会自然地认识到革命就是他们的前途和生命,而不团结则有害于革命。由于认识到这些道理,他们也就会团结起来,为革命冲锋陷阵,表现得无畏无敌。总而言之,他们的转变,有他们性格化的东西,有他们转变的共同条件,这就使一连串“意外”的转折进入了“情理之中”使人信服。
“长虹也觉直无味,故曲腰肢让人看。”情节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写小说最忌此病,因为这会叫读者败胃。“狡猾”的作者能够把读者带到自己创造的艺术天地里,流连忘返。运用“意料之外”的悬念,是平中出奇的艺术手段,《无敌三勇士》在这一点上是很见功夫的,值得借鉴。不过,平中出奇的“奇”并非离奇,即那种经不住生活实际的考验的“奇”。因为情节一离奇,人物形象就往往站不起来,而凭主观想象捏造情节,大凡也会叫人看头知尾的,这就叫“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了。如何处理好“平”与“奇”的艺术辩证关系,刘白羽在《无敌三勇士》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