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作文网 · 观后感
目录
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

白银帝国观后感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19 12:56:41

【第1篇】

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白银帝国》讲述了一家票号的故事。票号可谓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前身。正如在《白银帝国》中的商人一样,票号掌控着全国的金融命脉,同时垄断了汇兑,借贷以及储蓄管理等业务。在《白银帝国》中,这个虚构的商家反映了当时票号的状况:他们在全中国以及包括俄罗斯、蒙古和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都拥有大量的分号。山西省被斯特林·西格威福在他所著的《宋家王朝》一书中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晋商以他们的博学以及高效率的商业体系闻名,这也使他们在明清两代能够在财政上挑战朝廷。正如今日的华尔街控制着美国金融系统一样,票号也掌控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世界。做为借贷的机构,票号的支柱是汇款业务。他们发明了一套有安全密码的汇兑(类似于现代银行所出的现金支票)系统,使得商家和朝廷可以不用运送大量的银子也达到易的目的。分红制也始于晋商的发明。投资者和经营者从起始就一同拥有股份,这种做法在当时很独特,也保证了管理层的连贯以及员工的忠诚度。员工们都会努力工作,争取获得股权,就像现在资浅的律师争取在事务所中升级成合伙人一样。所有的票号都是总经理中心制。投资人不得干涉银行的运营和业务。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都不得踏入银行一步。这保证了体系内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也避免了家族企业中常见的裙带关系。

康家的先人将活命的最后一口粥让给了陌生人,借到30两银子,百年后连本带利有五窖银子,占家产的三分之一。还 依然在为恩公计算着,这就体现了一种对信义的坚持的力量。也许有人说:“这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嘛”但是我相信康家先人在让出最后一口粥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心里一定是仁义怜悯的观念超越了生死,正如孟子所说的“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神感动了陌生人,带来了家族第一笔投资;而这种对于仁义的坚定信念,也确保了康家创业的成功,我相信当时有30两银子的票行商人应该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发展成为 “天成元” 票号的规模也不多见,“天成元” 票号堪称清代的全国“金融大鳄”,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当然有康家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也有顺应了时代潮流的金融创新模式,也有严格的风险控制以及到位的员工激励措施,但是在这一切之上,康家祖上秉承的“舍生取义”的经营理念也是成就这事业的内在保证。

当然在片中也体现了浓厚的家族观念,光宗耀祖成为中国人原动力之一。得到祖宗的认同也显得如此重要。“天成元”票号的票规,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悯念先人,俯仰天地;至诚至信,大义参天”先人立下规矩,树立了榜样,后辈就要谨慎遵行;甚至片尾,画外音也以“让你们的祖先骄傲”作为激励观众的方式,岂料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失效了。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社会,斩断了我们固有的家族血缘脉络,在经过五四运动和文化革命的冲击,现在很多家庭连家谱都失散了,何谈光宗耀祖呢?可见看得见的都是短暂的,看不见的才是永恒的。光宗耀祖的观念不是永远的动力,“荣耀神,以神为乐”才是永恒的动力。

清末动荡,尤其是从白银币制转到纸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于票号业的冲击,最后国破家亡,经商企业有不能承受之重,很多储户存进急速贬值的纸钞,而要求兑现比较坚挺的现银,想将风险转嫁给票号。票号作为经营方,原本无需承担社会造成的系统风险。只有面对艰难的选择时,我们才认识自己,定义自己。在此家族生死存亡之际,难能可贵的是,康三爷秉承祖宗遗训,以“仁义”为本,打开了尘封百年的家族银窖,又承受巨大的风险将现银运往北京,分发给储户们。后面的结果不清楚,也许康家在巨大的社会经济动荡中泯灭了,山西票号业也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绞杀下走向衰落。但在关键时刻,也康三爷为代表晋商仁义为本的神却传承了下来,鼓励一代代的中国商人。其实我觉得这表现了在关键时刻,取舍的抉择的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一个人心目中,到底孰重孰轻,平时尚可以虚伪,尚可以口是心非,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到了关乎切身利益的时候,一切虚假都是掩饰不了的。康家三爷的选择与当年康家先人的选择,某种程度上面临类似的情形,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正是在这样关键时刻,他们都选择了“仁义”,而非生命或者金钱。体现了仁义的宝贵,康三爷打开银窖,发现“仁义”的家训,感动得跪拜先人,他得到了先人的认同。我们作为基督徒呢?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这是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扪心自问的问题?平时在教会也许口口声声的说主,可是实际生活中呢?遇到时间力金钱取舍的问题时呢?我无法想象一个连聚会都不规律,奉献也时断时续的信徒,会跟随基督,以至于死?从《白银帝国》中我看到了一种力量,坚持正确选择的力量,不为压力所动,不为利益所诱,这才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硬,威武不能屈。

作为对比邱掌柜在最初于青黄不接之时发放高利贷,被接纳回票号之后仍不思悔改,在最危急时刻勾结山贼,背叛了“天成元”票号,亲手杀死了朝夕共处几十年的日昌师傅,给票号带来致命威胁!在邱掌柜心中,银子是被什么都重要的,高过道义,高过忠诚,也高过生命。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了,排序方式不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带来很多罪恶,尤其是在突然之间,邱掌柜的贪念丧失了“天成元”挽回败局的最后机会,也葬送了很多同仁的姓名。值得思考的是康老爷一生阅人无数,他自以为让邱掌柜已经覆灭的职业生涯复活,他就能感恩戴德,一辈子作康家的家。岂不知人里面的贪婪可以被短暂压抑,但是一旦有了合适时机就会更加凶猛的反噬,险些葬送了康家的家业。这对于我们反复思考用人的原则,德才兼备最好,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也要以品德为先。在山西票号如此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如此到位的身股分红(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之下,邱掌柜依然可以在非常时期选择背叛,因为他已经不满足于拿最高的员工分红,而是要整个康家的家产。再好的奖惩措施都是有漏洞的,而一旦事情看站起来就要同舟共济,彼此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使我想起林后6:14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不同的价值观念造成不同的选择标准,在关键时刻就会有不同的想法,造成不同的观点,容易造成分裂和不可预料的后果。摩3:3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所以我们作为基督徒,选择人生伴侣和生意伙伴之时,要首选主内有共同信仰的重生得救的真信徒,这样才能有共同的合乎圣经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的生活或者共事,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耶稣,约2:24耶稣却不将自己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我们也不可轻易将自己的婚姻幸福,事业发展托给不信主,不畏天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不仅造成平时的很多不同看法,在关键时刻也会造成分裂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督徒,尤其有所收获。CFA课程第一堂不是讲金融理念而是讲道德(ethics),如此复杂的金融体系,从业人员和客户之间存在的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也无时不可面临着巨大的来自于金钱的诱惑。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就是因为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至客户利益和道德准则于不顾,铤而走险,给客户和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覆灭。比如:巴林银行

雷曼兄弟、安达信等等,这几年尤其如此,所以金融行业呼唤诚信。原本以为中国金融监管不健全,可是实际看到的是监管最严格的,制度最完善,历史最悠久的,实力最强大的华尔街恰恰成为各种骗局和商业欺诈的发源地。在金融危机中,友邦的高官甚至用政府的救助金去开Party,报销按摩费,高比例分红,惹得天怒人怨;前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麦道夫,涉嫌诈骗500亿美元,造成很多家庭倾家荡产,养老金打了水漂;使华尔街成为贪婪的代名词,我作为中国金融从业的基督徒依然也要以此为戒,明白生命中孰轻孰重,不能因为金钱出卖自己的信仰。我们知道在基督里我们已经得着了,不可贪世界,因为那是与神为仇。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就要践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林前4:2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上帝安排我们在金融行业作见证,就要活出他的荣耀来,侍奉神而不是侍奉玛门,路16: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希望我们在金融业服侍的基督徒,作主忠心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将来见主面的时候,能听见主的赞许: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25:21

【第2篇】

也许是因为曾经长期供职于银行业,一直以来,我对金融类题材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阿瑟黑利的小说《钱商》,电影《子夜》、《股疯》和《窃听风云》等等。

最近又有一本财经著作和一部商战电影勾起了我的金融记忆。

周四,阅毕宋鸿兵的《货币战争2》,这是一部揭秘银行家财富魔术的“惊悚类“读物,有人评价它是一本“妖传”——世界上没有银行家,只有吸血鬼,正像拿破仑所言,金钱没有祖国,逐利者永远丧心病狂。

周五,也就是几个小时前,看完了电影《白银帝国》,讲的是清末山西票号的兴衰,可以看作是货币战争的中国版。两厢对照一下,晋商发达的背后,确实存在《货币战争》里所指摘的种种不厚道,最典型的一个情节是囤积居奇贩卖私盐。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此就像宋鸿兵一样否定一个群体,如果光靠下三路的招数,山西人是无法在明清几百年间笑傲商海,成为中国第一商帮的。

个人认为,电影《白银帝国》是向晋商致敬的一部作品,投资方郭台铭、导演姚树华、主演郭富城,祖籍均为山西,我不认为这是巧合,他们是在作一次回顾,进行一次寻找,去距离这个时代更远的地方解密中国企业家的商业基因。其实,不止是郭台铭,也不止是山西商帮,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而不倒的法宝或许就在“天成元”先辈们锁在地窖箱子里的二字箴言中——仁义。如果说《货币战争》里刻意勾勒银行家丑恶嘴脸的做法是一种犬儒主义的复生,那么《金银帝国》最后一段画外独白则为我们阐释了另外一个境界的经营智慧——信用至上,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宋鸿兵对全球银行业的妖魔化有失偏颇,坦白讲,看了《货币战争2》我连《货币战争1》都不喜欢了,虽然不是同门类的作品,但在创作的态度上,《货币战争》不如《白银帝国》客观全面。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银行,是经营一般等价物的企业,白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金属,历史上,中国是实行银本位历史最长的国家,1935年才被废除,是不折不扣的白银帝国。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从文化和战争的角度审视这个国家的作品居多,而透过商业,尤其是金融业来反应中国神的作品屈指可数。斥巨资拍摄的《金银帝国》终于来了,这是一部成功的史诗大片,不仅诠释了“进取、敬业、勤奋、刻苦”的晋商神,而且,对企业管理的探讨也非常有深度:“财东不管事”指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大管家”是原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用亲必乱”则是在规避家族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光二十世纪,十九世纪的中国也是人才最贵,在这个问题上,电影中的老爷子侧重于权谋,谙熟驭人之术,而新生代则首选贤能,力求兼备德才,两种思路,两种结局,令人唏嘘,不禁想起那句话:如果各个层级的领导都用比自己强的人,公司会成为巨人,如果相反,公司只能变成侏儒。此外,片中还 出现了大量银行术语,鉴于我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听到“汇票”、“挤兑”、“纸币发行”的时候感觉格外亲切,金融是商业的中枢,货币是经济的血液,通过票号的兴衰,看当时中国国运的兴衰,姚树华做到了。如果非把《白银帝国》定义成一部商战片,那么从技术层面看无疑是成功的,能打动台湾首富的剧本绝非得虚名。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晋商群体并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得以善终,清末山西的“富二代”大部分不求进取、腐化堕落、挥霍无度,“三爷”是非典型案例,不具代表。好在,薪火相传,华人社会总有传奇诞生,台湾有郭台铭,北京有李彦宏,新的晋商如先人灵魂附体,非常茁壮。

有影评人认为《白银帝国》的情节比较凌乱,但我想,就算是凌乱,我们还 是能理出两条主线,一是情,二是事业。我的感觉是,事业拍得瓷实,但情多少有点发飘,女方的革命并不彻底,我们看到了抗“”,但没用看到抗婚,我们看到了错乱,但没用看清源起,铺垫不够,略显唐突。另外,作为“郭富城”的神导师,“郝蕾”在影片里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思辨力,西方教育对她的影响仿佛仅仅停留在歌剧音乐和外科手术上,处理得潦草一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表演方面,值得圈点。先说张铁林,《白银帝国》终于把这位“皇阿玛”从宫廷戏的漩涡里解放出来,让他演了一个活人。郝蕾、丁志诚等人也都有很好的发挥,个顶个的优秀。相形之下,郭富城就显得有些吃力,尽管他是金像影帝,但是,影帝并不是万能的,驾驭这样复杂的人物,郭天王显得还 不够分量。不过,比起陈凯歌用黎明演京剧大师那档子事,第一次拍电影的姚导演已经非常不错了,郭富城只是平庸,但不能算糟糕,60分还 是有的,比《梅兰芳》靠谱得多。

总之,《白银帝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制作良,场面宏大,稍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坡外有坡认为值得一看。

【第3篇】

两节连续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部电影——《白银帝国》。

这是一部以一幕后老头的口述故事记录的在清末有名的商家——天成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挣扎与生死,传达了崇高的“仁义”观念。在电影的最后,有着这么一段话:“现在我能说,我一生从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我达到了三哥的期望。孩子们,三哥把这卷祖上的家训给了我,我现在传给你们。纪念祖上的遗训,真诚对待你们的良心,你们会有内心的安宁,祖上也会以你们为傲!”这话表面上是讲给老人的孩子们听,实际上更多的我想是这部电影要呼唤观看这电影的人们去吸取历史的教训,去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的初衷,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有更多的内涵。

电影的一开始,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钱庄算票,非常有钱的场景。以老人的口吻介绍着这家族的人物。大哥是个天生聋哑者,却是心地善良的佛教徒,在这部戏里,大哥角色在我看来是别有用心的。他慈祥地救济着每一个穷苦的人们,善待众生,可惜聋哑的身份让他无所为。面对着老二凶残地对待贫民,他摇头感叹,但是在最后与三爷会心的笑却让人感触颇深,他的身上隐含着电影的主题:“仁义”;二哥是个以拳脚应付一切的人,对穷人暴跳地踢打,冲动,血气方刚……但面对着四弟媳妇的失踪却有着“自家人救自家人”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来讲缺乏全局观念;三哥一出场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形象,但很容易看出他就是这部戏的主角……;四哥本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天津游玩时丢失了媳妇,而导致最终的精神崩溃……

这是一个转折点,从这白银帝国的辉煌从此开始走上了家难连连的道路,从此,三哥也开始醒悟,担起了继承家业的重任……

我在对比中感受着这部电影:

首先是帝国墙门的内外。帝国内富人们整天花天酒地,歌舞热闹,享受着只有太平盛世才有的欢乐,自由自在。那里回荡的旋律,映射的身影,朗朗却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所有的这些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它们在延伸的过程中缩得微乎其微——因为墙门的外头有着成千上万的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蜷缩在无情的墙脚下,饥寒交迫,黯然神伤。墙里头的旋律始终在这些穷人的肚子里回旋,无法得到社会、历史的认可。更可恶的是外头的人因缺盐而导致个个人尸难辨,腐蚀肉体……里面却干起了见不得人的肮脏事——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屯盐!

这就是老爷当家时的情景,而所有的这些都让三哥看在了眼里……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的不同》

老爷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想尽办法榨干了无数人的利益;三爷却是在危难关头处处为自己的客户,为百姓着想,在仁与财中选择了仁;老爷为了守护家业,不惜用计教化刘掌柜,而不用圣明的戴掌柜。

三爷却是用人之才,全力推荐戴掌柜,因为他看到了戴掌柜的善良与仁义,最后刘掌柜的叛变足以说明着这其中的一切;老爷想到更多的是自己,而三爷看到的更多的是全局,看到的是更多的是他人与国家;老爷对待爱情是那么的强制,那么的封建。而三爷那时却那么的向往自由快乐的爱情(关于其中的女主角不说也罢,我个人认为比较虚假)。

总之,这部电影透过两代人一序列不同的经营方法、为人处事、看待问题的角度等等的对比阐释着他们家业中祖先一直希望。一直推崇的——“仁”。同时,他也有告诫我们后人的意义,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功利性较强的时代,我们更要推崇这部电影的主题——仁!

【第4篇】

康家经营的天成元,是一家银行。而且是一家大银行。这个大家族里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天生残疾,故而宽厚待人,信奉佛教;二儿子是内定的接班人,脾气刚烈;三儿子游手好闲,不过心眼不坏;四儿子年轻尚轻,正沉浸在新婚的快乐当中。持家的则是颇具威严的康大老爷,他纳了一个妾,是一个留洋归来,小他若干岁的年轻女人。 

故事从康家因为一件小事而像蝴蝶效应一样越变越大,直至家族血脉遭到重大问题,而康三必须上位来支撑整个家族而起。故事浓墨重彩的讲述的康三为何意志消沉,又为何重新振作,他和父亲康大老爷的恩怨,以及最后执掌天成元,办了他成为一家之主后第一件大事而终。在这段戏里面,郝蕾饰演的继母是一个重要角色,分别牵引着康大老爷如何功成身退,以及康三如何重新振作。

《白银帝国》的投资人台湾巨商郭台铭看完影片评论说:这是部爱情片,可算一语中的。因为爱情的确是这部史诗片的情节发动机。康老三爱上了留洋归来,家道中落的家庭教师杜筠清,但被老爹康老爷横刀夺爱,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本来是不绝如缕的,随着恋人变成母亲,这段感情就应该无疾而终了。但在《白银帝国》里,思想现代的杜筠清的态度却让这段爱情产生了变数,她虽然与康老三相持以礼,却根本不让丈夫康老爷靠近自己,在那个时代,她的反抗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动人的,也让人对这段合情不合理的不伦之恋产生深深的同情。

可以说在整个剧本当中,这段戏还是拍得很有味道的。值得一提的是对白功力,可能是姚树华多年浸淫舞台剧有关,这部主要靠人物对白来推进故事发展的电影里,对白起了很重要也很成功的作用,大部分对白不是简单的拉拉家常就了事来浪费观众的时间,而写得极具韵味,很有古典气息。这是必须要重点表扬的地方,本片的对白精炼而有力,很好的烘托了整部电影那种浓郁的时代背景与故事情节。

要提出缺点的话,大概就是稍显拖沓臃肿的郝蕾戏份和整体故事显得过短了。先谈前一个问题,郝蕾在本片中的角色是比较吃重,但还没有重到这个地步,影片里最后一段和康三的离别更是可以大删特删点到即止的,但导演的意思恐怕是要让观众好好体会一下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因此丝毫不吝啬本片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的影片时间,在郝蕾身上浪费了一些本来可以精简得多的戏,此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这部电影结束的地方其实只是故事的刚刚开始,当康三扛起家里的重担,要办第一件大事的时候,影片就完了。而观众肯定都想知道这件大事康三能不能办好?再往下一点,这个刚当上一家之主的康三,以后的故事如何?他又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里如何生存下去呢?可惜导演似乎完全不想告诉观众,甚至连一个敷衍了事的交代字幕都没有,就那么戛然而止。或许导演是有着拍第二部、第三部的野心,但这样子收场,对一部影片的完整性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逐渐入戏的观众。

天地生人,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一日应尽一日之勤。

【第5篇】

开篇以广袤天地,三爷背手微仰望天的明朗画面,奠定了动荡之中寻得安宁的基调: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么自处。与此辉映的是挖银窖时的沙哑旁白:人挣扎困境中,只有真诚对待良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九窖白银,倾康家底,为只为再遇见离走的继母时,能抬起头来。是仁义,还是玩物丧志,背离祖宗为红颜?

影片中张铁林饰演的康老爷,成功的演绎出晋商的本色,生于乱世,在动荡中掌舵领航,却因家族纷争,驭人反被驭,与儿子夫人间的乱伦畸情,机关算尽太聪明,却最终得了个策马去无踪的结局。

习惯了帝王之气的张铁林,依然完美饰演了一个精明商人,一个强权却可悲父亲,一个重情却更重局势的男人。

他的驭人之术相信很多人依然在沿袭,制道有三,利名威则更是现在很多中小老板趋之若鹜的名言。在谈及邱掌柜与戴掌柜时,我自然联想到了帝王心术,原来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挣扎得不是如何做事,而更多的是如何做人。用人要用其长,更要用其短,在惩处邱掌柜回乡种田后,又亲架启用,为的只是邱掌柜的知恩图报,以命相待。可私心过重而无原则的人,又怎么会因为道义而忠诚一生呢?那暴雨中,遇土匪,老镖师大喝邱掌柜你闪开,然后奋不顾身保护救急银车,勇猛捍卫中,砰的一声枪响,整个画面满目苍凉,枪声急切起来,一个一个的倒下去了,邱掌柜最终用行动否定了康老爷子的怀惭术,并以叛变,给了日薄夕山的康家票号以致命一击。

家事国难,纷至沓来,康家四子,老大耳聋,老二与老四在一次事件中相继成为废人,而老三,却与自己有着夺爱的恨,开篇康三红酒绘鲤鱼的画面,淫荡,奢靡,浑浊,樽中红酒饮尽,麻木中又见继母出水芙蓉的容颜。而康老爷子深感后继无人之际,则上演了一段激情床戏。康老爷子霸王强上弓,为的是血脉传承,而施暴解衣,幔帐乱动之际,却传出句:拿剪刀来。画面呈现,一片大笑,夫人为拒绝康老爷子,而用布条将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康爷还是咔嚓咔嚓破除障碍,并且将夫人手腕绑在床头,说激情,还真够火候了。乱伦,SM,算是这部影片的亮点呢,还是画蛇添足呢?

清末所处历史变迁线,康三的散银救国平民乱,与康老爷的密囤私盐,则形成了两代人的鲜明对比。但最终,康三作为康家的唯一继承人,用善的形象打开了祖上所传的仁义字幅。此时的康老爷子,该在广袤天地间奔腾致死么?无力扭转时,这个天成元的大掌柜,是否也会留下几滴心酸的累?导演没告诉我们,我们只能自己去想。

这部影片有几个片段是很唯美壮观的。开幕的蓝天荒地,康三与邱掌柜半夜狼群逃生,邱掌柜叛变暴雨中的银车散乱,康大掌柜与夫人的床上激战,康大掌柜与戴掌柜的认义子对话,片段式的精彩,弥补了整体的空泛。执导杨树华,毕竟是熟女,在处理郭富城与郝蕾离别那段,太拖沓。整个影片中,能对人性以及情感造成冲击的画面,语言,很少,也许是我对它的期望值太高而有落差吧。这也许只是如许多的历史题材一样,立意深远,却无力回天。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最后一段的台词:在挣扎困境中,只有真诚对待良心,才能得到安宁。

不知这一句,能给危急中挣扎的我们,多少启发。


相关作文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300字 观电影《理查大冒险》有感400字 观《战狼2》有感500字 《地球·神奇的一天》观后感600字 《小猪快跑》观后感400字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600字 观《战狼2》有感400字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300字 观《猪猪侠》有感作文300字

推荐热门作文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书感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800字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观后感7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600字 《高山清渠》观后感600字 观影《狮子王》有感300字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300字 可爱的鸵鸟作文200字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