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
影片的开头,是一幅非常温馨的生活场景,叶问,一个家境殷实的世家子弟,一个醉心武术的世外高人,过着一种上个世纪20年代很多中产阶级一样的富足生活,娇妻爱子,其乐融融,面对时不时前来挑战的同行,叶问采取的是君子之道,点到为止……从第一位上门挑战的廖师傅开始,很得体的请对方共进午餐,一起用下午茶,一种很真实的南方待客之道,尽管几招之内已见胜负,依然很周全的替廖师傅保护名声,在面对李警长的扰民,也是通过轻轻两手,做到了有礼有节,一直到面对真正的高手——打遍佛山无敌手的北派功夫之王金山找,依然是一派宗师胸襟,处处以守为主,并不使出真工夫,在打碎了家中几处名贵瓷器,儿子踩着小车传达 “妈妈说,你再不出手,家中东西就全烂了”的最高指示后,怕老婆的叶大宗师才卷起袖子,顺手抄起一支鸡毛掸子,一番龙争虎斗,终于让挥舞大砍刀,杀气腾腾的北派高手俯首认输……这几处桥段,把南拳特有的见招拆招,一寸短一寸险把握得淋漓尽致,精彩绝伦,同时把一位深谙中国人传统处世思想,宅心仁厚,德艺双馨的武术大家的待人、接物、持家把握的非常到位,尤其甄子丹的眼神,看妻子时的温馨,看孩子时的疼爱,看朋友时的宽厚,看邻人时的大度……诠释的入木三分,这是战争爆发前的叶问,一个与世无争、慵懒随性的一家之主,一个痴迷武学,但又让人三分的绝顶高手……从某种意义而言,影片上半部分的文戏,更打动我,甄子丹的微笑,很迷人……
随着日本零式轰炸机卷着黑云划破长空,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动荡的时代开始了……这部影片没有为了提升叶问的形象就刻意美化主人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年男人,面对家国破碎、家道中落而面对的压力和责任,这段关于战争期间生活的描写非常真情实感,叶问拿出最后自己珍藏的怀表去换米,叶问放下一代武术宗师的身份挤在一群工人中去找工作,叶问卷起袖子,灰头土脸的和一帮子穷弟兄一起挖煤挣钱,这深刻真诚的描写了战争对人们命运的改变,也就引出后来叶问“空有一身功夫,却没有用”的无奈感慨……中间的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叶问笨拙的为病中的妻子煮粥(粥还煮糊了),试想象他这样曾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现在却为每天全家的吃饭甚至生存问题而殚精竭虑,当他将辛苦劳动挣到的烤红薯舍不得自己吃,放进口袋,以及后来在打败道场的日本武士,拒绝领十袋米,却把廖师傅生前赢得的那待带血的大米和自己的半个红薯拿回,那是一种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做为一个曾经非常低调和隐忍的武术家,战争的残酷、日寇的兽行和同胞的死难终于让这头睡狮猛醒,从打伤企图污辱他妻子的日本军官开始,到一人单挑10个日本空手道高手,再到手舞毛竹,打退那群不顾国难,趁火打劫的丑陋的中国武林败类,再到最后在数万同胞面前与日军第一高手-三浦将军的颠峰对决……影片的下半部分,直到高潮,真实的讲述了英雄是怎么样锻造出来的,“时世造英雄”,叶问也从一个民间的武术大家升华为一个民族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觉醒力量的精神图腾,因为,它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将个人的成败荣辱与国家的存亡大义深刻而完美的结合了起来……这种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在最黑暗的8年从未放弃信念,让我们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最后,向叶问致敬,向这位在民族危亡时期依然保持骨气与勇敢的一代国术大师致敬……
【第12篇】
今天是周末,爸爸答应我让我看《叶问2》。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将电视打开,放进光盘。听说这部影片比第一部好看,所以我也想知道有多么好看。大家都知道叶问是一位爱国之人,咏春拳也是流传千年,这么好看的影片,肯定要看。
影片播放了。这一部主要讲了叶问不能在佛山待下去了,便来到香港居住。那时的香港由于被英国霸占着,所以香港人并不安宁。叶问在一位好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武馆。咏春拳对香港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刚开始都收不到徒弟。直到第十天武馆要关门了,终于来了一个名叫黄粱的人,他使出了全部招数,还是被叶问轻而易举的制服了,他又将他会武功的朋友全招来,可还被叶问制服了。黄粱彻底服输了,心甘情愿的拜叶问为师。
后来,叶问的徒弟越来越多。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外国人在那里耀武扬威。有一天来了一位英国拳王他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加上当局的帮助在香港摆擂台并且口出狂言要打败所以的中国人。大家听了义愤填膺纷纷应战,可是因为实力悬殊加上裁判暗中帮忙结果竟然被拳王活活打死了。就在这时叶问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跟拳王剩下了生死状,决定跟拳王一比高下,为中国人争一口气,替死去的同胞报仇。
比武开始了,一上来,拳王频频向叶问发起了攻击,刚开始叶问对西洋拳不是很熟悉,只能疲于招架,无力进行反攻。拳王以为他瘦小可欺,在裁判的帮助下,更加肆无忌惮的将叶问打倒在地。在恍惚当中,叶问仿佛听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怒吼:起来不能倒下去,中国功夫是战无不胜。他强忍剧痛站了起来,灵巧的躲开了拳王的重拳巧妙地运用中国武术运用以柔克刚,频频出击。打得英国拳王跪地求饶。从此以后,叶问名声大振,就连影视巨星李小龙都成为了他的徒弟。
影片大力弘扬了中国武术,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更加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以及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第13篇】
《叶问》是部好电影。
这个光怪陆离的年代,太多的东西已经不再带给人新奇和震撼。现在也早就不是功夫片的黄金时代,只靠肌肉男、动作来刺激观众的电影是得不到观众的认同的。
在改革开放30年的电影普及运动中,我们对这类的动作片早就是审美疲劳了。
《叶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后只觉得酣畅、痛快。
叶问这个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全然不如梅兰芳有一代大师的头衔与荣誉,博得众人所知。现在电影是要讲营销的,于是李小龙的师傅成了最大的买点,中国功夫的内涵暗藏在其中。
看了电影,很是松了一口气,宣传不是一个吸引人的噱头,功夫是表面的,功夫以外的东西才是真正打动观众。
叶文也是一代宗师,不过是功夫上的宗师,自然不如文化上的宗师名头响亮。
叶问是佛山桑园叶族人,年幼的时候因为身体比较羸弱,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得到了陈华顺的亲传,把咏春拳练得出神入化,成为一代宗师。
电影从功夫已成的中年叶问开始。
电影的节奏把握的不错,一开始叶问就受到新来武师的挑战,武师要和他切磋武艺。叶大师的功夫自然是在这个二流的武师之上,但是叶问赢得很有分寸,让对方不至于输得恼羞成怒,一点面子都没有。
电影中的叶问一直是这样谦让而不争的人,这样的人符合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小说中的武侠人物,似乎不完全是这样谦而不争的人,你看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隐而不争的人似乎不多,不过隐而不争也不是儒家的文化,那是道家的文化。叶问也不是道家似的人物,他确实有彬彬君子的风度。儒家讲温柔敦厚,讲积极的入世,叶问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受到北方拳师的挑战和日本军人的挑衅的时候,叶问积极地站了出来。
中国功夫一直是西方人喜好、迷恋的东西,这东西外国人迷,中国人自己也迷,当年《少林寺》放映,那种万人空巷,习武的热潮恐怕不是西方人能想象的。
中国功夫的核心在哪里?
电影告诉我们:中国人学习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与自我保护。而一些国家的人学习武术则是为了倚强凌弱。
“尚武武德为上,为人仁厚善良”
中国人特别讲德,至少表面是讲德的,武的核心也就在于用武的形式来实现德的核心。德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义”,是“侠”的精神。侠的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像专诸,荆柯这样的侠客名留史册,侠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是拔刀相助。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气。不过朝廷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文化的,于是汉武帝开始对像郭解的大侠开始打击,为了统治,这样的民间的非主流文化是不太被专制的意识形态所接受的,这样的文化一直是流行于民间的。中国人对这方面的崇拜于是集中到侠客的小说中,集中到武术的电影的幻想中,于是武侠小说成为了成年人的幻想。
而在官方的宣传中则更为突出了仁厚的品德,而实际中侠的精神在民间一直是流动的,没有成为主流,但是毕竟构成了一个江湖。
【第14篇】
《叶问》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四大名镇的广东佛山镇,其时佛山镇武馆林立,人们尚武之风甚浓。叶问乃因咏春拳而在武术界声名卓著,更因他的侠义和乐善好施而深受人们尊敬。
电影《叶问》有着浓厚的中国元素,影片主题是讲述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只不过它是根据真实人物,一代咏春拳宗师叶问改编而成的,从他的角度来揭示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灵特性,具有独特的含义。 影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表现叶问对武学的“痴”。这部分整体画面轻松活跃,人物语言诙谐,武打设计也比较精彩且逼真震撼,很好的刻画了叶问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后一部分展示叶问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行为,画面则变得灰暗,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交相映衬,战争和武打成为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两大看点,导演也很好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作为一部非常卖座的商业化电影,它的成功不仅仅是拥有实力派的演员和豪华的制作班底,更重要的是它带给观众的思想上和心灵上的强烈感受。叶问是一个既平凡有伟大的人。在武馆林立、习武成风的佛山,像叶问这样痴迷武术的人很多,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只不过叶问的武功更高一些而已。但它似乎又在平凡的生活中透着伟大的光辉。在电影中,他是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出现的。它打败了乡下人的挑战,维护武师们的尊严,它挫败来日本武士对中国的侵略,树立了人们抗战的信念,所以他是一个不朽的人! 也许电影正是想通过叶问的英雄形象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虽然有时无足轻重,但他勇敢的行为却可以鼓舞那些站在身后的人抗争的信心,领袖的能量是无穷的!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上的基础,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和进取的灵魂。
《叶问》的主题深刻的体现了这一民族特性。影片中有几个任务是我肃然起敬,比如无耻林和李钊。无耻林对武学很痴迷,可他武功并不好,但他却有着作为中国人和武者的尊严,在面对日本武术高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用死和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李钊不同于无耻林,他在担任日本翻以前是一名警察,他虽然帮日本人做事,却极敬重叶问,帮助叶问躲避日本兵的追捕。其实在我看来李钊时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他迫于全家人的生计而去做翻译,被人骂成汉奸,可是他并没有伤害自己的同胞,而是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也许很多人不赞同他的做法,但我想李钊时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他心里很痛苦,但却依然保持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 电影虽然已经看完,但他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已留在了我的脑海深处。我崇敬作为英雄的叶问,也为无耻林、李钊这样的小人物而自豪。
【第15篇】
放假这一个星期看了很多的电影,有最新的,也有很早以前下载的。或许是自己来到广州心里本来就不好吧,呵,我不喜欢看悲剧,那些压抑伤感悲惨的影片我从来都是不看的,即使很经典。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种勇气,每次看到主人公的悲惨经历,心里就经不住地难受,真的,那种感觉.......我自己的经历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就这样逃避,继续作梦,继续去憧憬那种梦想中的生活。
今年的寒假,我看了一些影片,呵呵,或许是被期末成绩搞晕了吧,反正就是那样神情麻木地看了很多以前不敢涉猎的影片。《叶问》也算吧,说实话,我不喜欢打打杀杀,尤其是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武打片,难以避免地就是日本侵华史,对日本人或者对于这整个国家,我一直都很无言。亲人都说学门二外,日语是不错的选择,我知道,在广州日资企业很多,呵,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我要学日语,那种对日本及其整个民族的排斥感深深地扎根于内心深处,残忍、暴力、豺狼、血腥、禽兽……我只恨自己的国文功底不深,我没有能力把我心中的感受真实地表现出来。南京大屠杀,永远会是一层厚重的阴影,让我清醒。我知道现在是和平的世界,我应该把这种感情化为动力学习日本的东西来澄清那段屈辱的历史,来让更多的人明白战争的恐怖,来教育年轻的一代奋发图强建设我们的国家,因为,我深深地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但我做不到,我认为只有你真正喜欢一个国家的文化,那种历史的厚度,你才能真正学好那国的语言。那么我是不会去学的!或许我的这些话看起来那么自不量力,朋友都说我很走极端,很倔强,不管怎样,即使是最渺小的动物,它也有选择生存的权利,我亦有自己的选择和道路。
《叶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我很喜欢。不仅仅是因为有我很喜欢的演员甄子丹担任主角,更因为它的主人公叶师傅,他的那种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晚辈永远铭记,永远明白我是谁,是的,“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我就是中国人,中华民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是伟大的民族,毅然屹立于东方,神采飞扬!影片中叶问在与日本人比武前说过一句话:“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不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暴力,将无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儒家文化,没错,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都处处闪现着孔孟的身影。“和”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中国永远会以大国的身份,以“和”的理念传播我们的愿望,尽有限的努力抚平世界的创伤,创建和谐的中国,和谐的世界!
感谢拍摄《Nanking》的导演Bill Guttentag & Dan Sturman, 所有剧组人员,及所有揭露发生在南京的那段悲惨历史的人,没什么,很多人说我们应改面对现实,两个民族都被历史蒙蔽了双眼,我只觉得很好笑,我们甚至都还没被那段历史蒙蔽,或者蒙蔽一会儿,就已经面对“靖国神社”的多次参拜,历史书的多次篡改,而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呢,我不想讲下去。
世界需要和平,如果连历史都不敢不愿去正视,何谈什么和平友好,一切都是虚的,没有坚实的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合作,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那段历史重演,才能让这个世界不再充满血腥与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