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书以他1936年在苏区“旅行”四个月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要内容,故被称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刚一打开书,我就陷了进去。
最让我震撼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无畏与果断决绝,看到了他们翻越大雪山时的坚定毅力与坚持不懈,看到了他们经过大草地时的不屈不挠与超常耐力。斯诺用一组数据来表明:“¨¨¨(长征)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近乎奇迹。”从长征中,我感受到他们历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体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至于其胜利的原因,我想可以用毛主席的话回答:“¨¨¨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志愿的,自觉的,为着他本身的利益和他认为正确的信仰而战”。这种信仰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斯诺在文末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胜利会师陕北后,红军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在今天看来,他们的条件异常艰苦,就连身为“贵宾”的斯诺也只能“以吃小米为主,轮流吃煮的、炒的、烤的,或者倒过来又吃烤的、炒的、煮的。”在苏区,没有淋浴设备,没有电影院,没有电灯。他们的饮食供应没有任何美味,能买的东西也仅限于不多的生活必需品。但红军战士们依然非常乐观,“几乎整天都在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以至于作者认为“也许是我所看到的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当斯诺访问朱作其,一个放弃高薪主动投奔共产党的电气工程师,问他有什么感想时,他严肃而不满地抱怨说:“这些人花在唱歌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我认为,红军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两点原因,一是虽然苏区条件艰苦,但他们有自由、有尊严,比中国其他地方好得多。二是因为他们有着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一些青年虽然负伤甚至残疾,但他们“对于革命依然是高高兴兴的乐观主义者!”这在当时的旧中国,可是十分不多见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时代赋予我们沉甸甸的使命。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