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我眼中的诸葛亮
一部《三国演义》巨著,一群三国英雄人物,让我这个暑假读得如痴如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一次听到这句歌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便在我脑海中闪过:礼贤下士却又阴险狡诈的曹操、羽扇纶巾但是气量狭小的周瑜、勇冠三军又忠心耿耿的赵云、文韬武烈却大意失荆州的关羽……其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诸葛亮年少就有大志向,爱读书爱思考。一开始他在南阳乡下种地,号称卧龙先生,足不出户却知晓天下大势。刘备对他特别崇拜,为了见他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后奇谋不断,一出手就把曹操的大军打的灰头土脸,火烧博望坡一战成名。是金子就会发光,只要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无论身处何处总会被人看见。我也希望自己能向诸葛亮学习!
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博学善辩,懂人的心理。曹操在打败其他军阀后,统一了中国北方,率领80万大军准备剿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为了一起抵抗曹操,诸葛亮独自一人舌战群儒,他说的每句话抓住了不同人的心理,站在每个人的角度。他简直就是一个心理大师,让东吴的豪杰周瑜既羡慕又嫉妒啊,最终建立孙刘同盟对抗曹操。
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草船借箭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暗地里算计诸葛亮。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故意拖延造箭材料,就等着诸葛亮完不成时好好惩罚一下他。诸葛亮早已识破了周瑜的小心思, 却并不与他计较,还观天象算出几天后将有大雾,用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务,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他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简直无所不能!
他当年立下誓言追随刘备,刘备病死前,劝诸葛亮自己做蜀国皇帝,他依旧忠心耿耿,不被权力和财富诱惑,流着泪拒绝。为了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诸葛亮亲自率兵六出祁山,最后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死,临死前还安排好接替的大臣,吓退了追赶的司马懿大军。诸葛亮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点儿都没有为自己算计,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追求升官发财。所以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悲痛万分。读到这里,我越发觉得诸葛亮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啊!
硝烟散去,英雄都已不在,哪样的人生才最精彩?一部三国演义足以让人思考,众多英雄人物等着你去发现!
【第2篇】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暑假里,我不经意翻开一本书,名叫《绿山墙的安妮》,一读起来,我便忘乎所以,沉浸在书海的世界里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正巧,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想托亚历山大·斯凡塞太太从孤儿院领一个男孩,但她带来的却是这个长满红色头发,满脸雀斑,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小女孩。他们兄妹俩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领养了安妮,安妮就这样住进了美丽的绿山墙,他们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安妮情感充沛,富有想象力,在和马修第一次见面时,在去往绿山墙的路上,安妮看见了“巴里的池塘”就改名为“闪光之湖”;安妮为人乐观,直率善良,安妮乐观积极的性格,赢得了马瑞拉和戴安娜等人的喜爱,还赢得了巴里太太和林德太太的喜欢;安妮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女王学院毕业,并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
除了安妮的闪光点外,故事中还写了不少安妮的趣事。比如请戴安娜来喝茶,结果把葡萄酒当作紫莓甜酒给戴安娜喝了,结果戴安娜喝醉了。再比如马瑞拉,请阿伦先生和他的太太喝茶,安妮把止痛药当成了香草精放进了蛋糕里。虽然她不断闯祸,却也不断地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在安妮的许多优秀品质中,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知恩图报。当马修因为收到银行破产的打击时不幸去世,而马瑞拉的眼睛也出了问题,绿山墙也面临着被出售的困境,她为了回报马修和马瑞拉的爱,也为了充满爱的绿山墙,安妮毅然就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是在当地作教师,并且照顾马瑞拉。爱让安妮渐渐成熟了,不再是整天只会幻想的小女孩了,她勇敢地承担起人生的责任。为了落实到实际中,我觉得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做一些家务,比如给父母锤锤背,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好好休息休息。
《朱子家训》中,记载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正应知恩图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3篇】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书中的富贵淋漓尽致表现了这句话。
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出身在阔老爷家的富少爷,还有美丽贤惠的妻子家珍。可他却因为年轻,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在一次赌博中输光了家产,他的父亲因此颜面扫地,伤心过度而死。福贵最终在贫困的处境中醒悟过来,可厄运的乌云一直笼罩着他,不曾散去,夺走他一个又一个身边的人的生命。母亲因病而死;儿子有庆献血却因医生的失职而死;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妻子家珍因劳累而死;女婿在工地死于意外;孙子苦根因穷贪吃豆子而撑死。老人亲眼目睹自己的家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死亡,他亲手埋葬了他们,只剩下一头老牛福贵与他作伴。
他的一生都在得与失之间反复横跳,每当福贵抚平上一段伤透,接受并满足于当下时,老天就会解开他的伤疤,好像只要他但凡有一点希望,这点希望就会被剥夺。
在旁观者看来,富贵的一生都是苦难坎坷,但从福贵自己看来,他苦难的经历中也有幸福与快乐。纵使疼痛永成,他也能在缝隙中寻找快乐。所以他才能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牵着与他同名的老牛,与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聊自己的一生。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大山。”当时的时代战争不断,硝烟弥漫。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身的安危,可却还是有数以计千人的人们奔赴死亡。
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续生命就是艰难活着,正是因为异常的艰难,活着才更有意义与价值,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生活就像一条路,不总是笔直平坦的,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面对挫折与不幸,才能体会到幸福的不易,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人生来就注定要伴随着悲伤,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第4篇】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这是晚清诗人黄遵宪对《红楼梦》的评价,在我没有读《红楼梦》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然而当我走进红楼梦里,我才发现原来黄遵宪并非妄言……
书中主要以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为背景,讲述了多愁善感的姑娘林黛玉渐渐与性情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的故事,却因凤姐从中使“调包计”使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气绝身亡。后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故事。贾府也因在凤姐的管理下由盛转衰。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三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她纯朴幽默。虽然是一个乡下人家,却有敢于向困难做出尝试的勇气。就如她在第一次进大观园之前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谋了,菩萨才会保佑,说不定能成功呢!”短短几句话,却体现出了她勇于向困难做出尝试,也从封建社会中看到了一位贫苦人来之不易的乐观。
这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让我想起了抗击疫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爷爷。他在跟非典疫情作斗争时,曾说过:“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这体现出他非常有责任感。
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院士一边告诉大家没有特别要紧的事尽量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依然坚定地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为此,人民日报做出这样的评价:钟南山院士有院士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现如今疫情肆意蔓延,正是有钟南山爷爷这样的英雄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才得以不受病魔的困扰。他向我们展现了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信心,还有勇敢和坚定执着的信念。
想到这些,我不仅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也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直到现在我还坚持阅读《红楼梦》,不是我没有读完,而是每多读一遍就会多一份不一样的感受,建议你也来读一下吧!
【第5篇】
云过心底——读《柳林风声》有感
大朵大朵奶白色的云絮絮结结,满山飞花绚烂,虫調低鸣,动物们安然幸福。微风抚过柳林,轻柔的第一个春天,我就落入了童话间。
《柳林风声》是各色童话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它宛如一清溪流,温温润润地淌过我心,留下一个个或温馨或离奇的故事,使人有着置身于自然的美好。不愧为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压轴之作。
故事中的鼹鼠与河鼠的友谊令我羡慕不已。是极力挽救的生死之交,是随时脱口的玩笑,是看着你哭泣,是牵着你奔跑。
一次自妄的蛤蟆邀请鼹鼠与河鼠坐吉ト赛马车一起去旅行。对于一直住在地下的鼹鼠来说是那样的新颖与奇妙,而且那辆车真的太酷了!听着蛤蟆的陈述,他的心就跟着飞了去。可是,河鼠知道蛤蟆对什么事都三分钟热度。所以任何事他都无法做到熟练,跟他一起去旅行,河鼠不放心。
可鼹鼠早就被这车迷住了,于是河鼠决心动摇了,他不想让好朋友失望。就这样,他们上路了。
当然结局没有那么美好,他们的车滚到了泥沟里。河鼠气得直跺脚,但他丝毫没有责怪鼹鼠,反倒是安慰他。
还有一次,鼹鼠突然想去野树林里,但是野树林里非常恐怖,他越往前走,光线就越来越暗,树木也越来越密,他感到有一双双恶狠狠的眼睛盯着他。他四处碰撞,终于找到了一个稍微安全一点的地方。他躲在洞里的干树叶上发抖,他终于明白了,野树林真的太恐怖了!
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声音,是河鼠的!河鼠没有责怪他不听自己劝告独自到森林里来。河鼠爽朗的笑声让鼹鼠振作起来。
这就是一种包容,一种陪你不顾一切的包容;一种你带给他麻烦后,他说:“没关系,你没事就好。”
而我们现实中的友情,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因为几件小事就互相翻脸,可能一段本该美好的友谊就结束了,但若是我们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呢?毕竟,人人都有缺点,都会有放不下面子的时候。要知道失去包容,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那阳光下叫嚣着唱歌的,我们。
只留我踽踽独行,永远孤单。
故事还早,一点点读完,你将会收获一个灿烂无比的友谊。
或许童话,才能,真正的感知现实。因为它告诉了我们美好是什么样子。
【第6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万道台阶等着我去我跨越。跨越一个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下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流连忘返。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角是海伦·凯勒,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但好景不长才几个月就有一个可怕的病毒慢慢向海伦伸出了魔爪。这种病毒使她失去了听觉,听不到这世间的美妙音乐;病毒使她失去了视力,看不见这世间的繁华,这该有多可怕呀!他的父母为他请了很多医生都无济于事,他的父母只好请老师,在听不见,看不见得艰难条件下她识字,但很多老师都拒绝了,觉得这孩子交不了,直到海伦遇见了一个女老师——莎利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
莎利文老师在海伦这手上拼写单词,让她认识了许多字,不久她就可以看书了。在学习之余,莎利文带着海伦去大自然中漫步,触摸花朵,感受阳光。1980年的春天,海伦学会把手放在别人的嘴唇上,感受声音的震动,用超于常人的付出,坚持不懈地练习,终于学会了说话,1896年10月,海伦为考进哈佛大学做准备。三年的奋斗,在1900年,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在哈佛大学时,他学会了法语、德语、历史、英语写作、英国文学以及欧美,政治等。在这段期间,她阅读了许多历史方面的书,让她的思想更加成熟。
海伦的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是这本书的主线,他睡看不见,但用手摸,虽听不到,但用心去感悟。海伦说到:“第一天看人,第二天看黎明,第三天看历史。”三星的光明对海伦太重要了,可是每天拥有大把光阴的我们该看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出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客寥寥无几,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闭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冰心曾说过:“读书好,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像一把钥匙,打开新世界大门;读书像一把灯,照亮你的世界;读书向上攀登山顶的梯子,通向学习的高峰。
评析:小作者深刻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读后感写得很好!
【第7篇】
永不灭的精神之灯——《老人与海》读后感
轻轻合上这本《老人与海》,我不禁思绪万千,心早已随着这本书飘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位老人独自一人在小船上与鲨鱼作斗争的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后,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一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鱼!大鱼拖着小船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才筋疲力尽,被他刺死拴在船头。不料,在归程中马林鱼的血引来一大群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是大马林鱼还是被凶残的鲨鱼吃光了,最后老人拖回家的只有一具光秃秃的鱼骨架。
“一具光秃秃的鱼骨架”,这在许多人眼中也许是失败的象征,但我认为,老人是一个不屈不挠的胜利者。在困难面前,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正如老人所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古往今来,很多人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最终成功发明了新式蓄电池;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仍坚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居里夫人进行了上万次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惊人的恒心和毅力,最后发现了镭和钋这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联想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我常会因为一道难题而畏惧,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沮丧,真是惭愧不已。我知道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必定会有艰难险阻。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应该像老渔夫一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勇敢地面对困难吧!让这盏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第8篇】
三顾而浅谈三国
轻轻地合上三国演义的话本,默默地靠在圆椅上,静静地闭上眼睛,内心却一刻不能平静。这话本已阅读了数遍,每一次对心灵都有不同的洗礼。脑中已亦百转千回,萦萦绕绕。
第一次通读,仿佛置身于浩瀚的三国时空中,名将辈出:汜水关前,身着百花战袍,手持画天戟,乘宝马赤免,战十八路诸侯;官渡阵中,单骑持偃月,冲阵如风破麦浪,取敌将首级而酒尚温;长阪坡下,的卢声嘶,梨花枪烁,百万军中携幼主七进出。逢此,胸中热血铮铮而鸣,拊掌战战而栗,欲从戎横刀立马。深闺中,娇女欲弱身饲虎;长亭前,将军儿女情长;赤壁滩前,孤儿寡母弃英魂。每读至此,遂扼腕而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第二次细读,一如坠入波诡云谲的迷雾中,智者如妖:收刘灭吕,战袁征乌,奉至尊而立中原,奉孝此生足矣;南阳草庐,未进身而定天下事,遇明主则三分国,武侯之名,流传千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顾曲周郎儒雅英姿不化。一部三国就是一部谋士与智者编写的悬疑大戏,他们洞察人性的细致,剖析人心的入微,计不出穷,环环相扣,把中华民族的智慧挥发的璀璨如斯。读之令人两股战战。
第三次精读,茫然中“家国天下”四字于脑海中浮现。一如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人类历史是由一部战争机器不断滚动前进的。整个三国前半部比拼的就是谁杀的人多,杀万万人都方为人中之雄:时为草莽,当举三尺剑,杀胡征虏,保家卫国。进而将军者,帅旗所指,皆为寇敌,至尊位者,天下万般皆为刍狗。刀兵起处,饥殍遍野,蝗疫四起,鼎器倾覆,天下纷乱。当此时,有华佗、仲景之流,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于疾患中。亦有陈宫、刘备等人愿为医者心,疗天下疾患,且啸聚道合者,于三国世界成一股清流,此亦为演义引人入胜之处。而其后半史,比拼的是谁活人无数,打成一盘散沙的中华大地,渐渐凝聚了生灵的气运。三国之掌权者亦知民力不可久伐,遂休养生息以待。三国者,以中原最为地广民众,可续战力持久,终而三家一统。
尘埃落尽,唏嘘良久,浅言妄语,聊胜于无。
【第9篇】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通过读美国著名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才更加彻底地懂得这句话的道理。
这本书把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和对光明的期盼一字不落地展现在我们小读者的眼前,使我们倍受感动,从中也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
书中讲到:“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的话,那该有多好啊,这样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了。”再看看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是这样吗?时间永远是无限的,像江水一样,源源不断,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利用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是最最宝贵的。雷锋的名言有一句说得很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句话教育我们平时要多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复活》时刻提醒着我们虚度光阴是多么的可怕。可是,仍有一些人让时间丛身边一分一秒的逃走,而他们却去打游戏机、看电视、睡懒觉。我真想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人高声呐喊:“醒来吧,你们不要再浪费时间,要知道时间的珍贵,好好利用时间,别再让时间悄悄地逃走了!"
文中有一句话,使我激动不已,那就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你一旦失去,才会留恋它。”这句话很有道理,当你贪玩,把腿摔伤时,你才会留恋以前的欢声笑语;当你失去光明时,你才会留恋以前那双清亮的大眼睛;当你没有目标地过完了一生,你才会留恋以前你所浪费的时间。我们要热爱周围的一切,要热爱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吧,让我们一起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吧!
【第10篇】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读《红楼梦》有感
早闻《红楼梦》之伟大与复杂,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今年夏天我便读完了这本世界名著。
若将这本书比作巧克力的话,打开书本,我从为只是普通的功克力,翻开目录时,就如入口时初尝到淡淡的甜,一路看下去,又犹如一层层的浓郁被剥开,再慢慢回味时才发现原来隐藏了一颗酒心。整册书如同一颗入口绵甜的酒心巧克力,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一册书,一个人,捡拾着盎然的趣味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想,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小时候我翻完《红楼梦》后的感想再确切不过。那时还小,爸爸买回来了《红楼梦》放在书架上,我吵嚷嚷着要看,但爸爸缺说我太过年幼不懂其中奥妙,因此便将它束之高阁,但这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得空爬上梯子,悄咪咪地取下来,粗略的翻着,却误打误撞的摸索到了宝黛的爱情,但又不很完全懂,只知其过程很美,但二人的悲惨结果却让我只误以为是他们有缘无分。忽觉已是傍晚时分,怕被发现,又悄咪咪地塞回去,但涵盖着宝黛爱情的《红楼梦》却已在我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册书,数百人,捡拾到鲜明的主题
再大些,《红楼梦》便成了老师钦点的必读书目,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在我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吧。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然后就是无休止的争论;什么黛玉太痴,宝钗太贤,熙凤太辣,迎春太懦.......最后还得是老师一锤定音。少年时对《红楼梦》的认知,现在拾起来看那“一册书,数百人”的”相识”,亦不是“我是人间惆怅客”般落寞。
一册书,千万人,捡拾起时代的烙印
世上曹公只有一个,但研究“红学”的却有千万人,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二十世纪三大显学,无数文人墨客挥墨于此,叶圣陶、吴世昌、吴思裕、吴组缃先生都曾为之挥笔,《红楼梦》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与文学价值之高、曹公思想之深刻,令后人望尘莫及。
合上书本,思绪却仍在其中翻飞,如同薄暮的光线在其间破碎,化作彩色的星辰,隐没于夜空中。
【第11篇】
读《青铜葵花》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多处文段让我感动流泪。
这本书写了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在一个巧合的机缘里俩个苦难孩子成了兄妹,在那个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从容面对一切苦难,幸福快乐地在一起生活、长大。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城市。从此,青铜常常遥望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城市,期盼她能归来。
文中多处让我感动:在葵花失去爸爸而孤独无依时,是贫穷的青铜家人领养了她,为了能让葵花上学,青铜爸妈决定把青铜留在家里放牛。青铜为了给葵花挣钱上学,把自己穿的芦花鞋卖了,光着脚丫在冰天雪地里跑回家。为了让葵花能清楚看到精彩马戏表演,青铜让葵花骑在自己脖子上,他自己累得都快要瘫倒在地上了。为了给葵花找吃的,青铜在芦荡里抓野鸭,被锋利的芦苇茬扎破了脚底板。为了葵花晚上能做作业,他捉萤火虫做了十只南瓜灯,青铜在贫困苦难的日子里坚强不屈地呵护着葵花,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和她们相比,我感觉自己太幸福了,不必去卖芦花鞋挣学费,也不必在南瓜灯下写作业,更不必为了吃的在芦苇中扎破脚板。但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经常在家无理取闹,也不会关心体贴家人,想想就觉得愧疚。
文中葵花也是很懂事的孩子,她为了给贫穷的家里省钱,每天放学都和青铜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赚钱给奶奶看病,她独自一人跑到江南捡银杏。为了让哥哥能被人看起,她想方设法教哑巴哥哥识字。这对亲如亲兄妹的俩人是多么纯朴善良。虽然日子过的很苦很累,但她们没有怨言,觉得在一起很幸福,因为在她们心里时刻都有彼此。
然而,就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原来居住的城市。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来到葵花搭船回城的那条河流跟前,他泪如泉涌,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大声喊出了葵花的名字,这铿锵有力的喊声,是青铜对葵花血浓于水的爱和失去她的悲痛。这种纯洁的真爱,令读者热泪盈眶。
《青铜葵花》这本书呈现着人性的朴素与坚强。字里行间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情实感。在当今这样浮躁的社会里,冷漠的世态中,此文能真正唤醒人们的人文情怀,使她们心灵和精神变得丰富强大,让她们真正学会感动。
【第12篇】
神奇的昆虫
——《昆虫记》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坐在阳台上,窗外蝉声阵阵,鸟虫啁啾,我坐在椅子上读起了一本书,名叫《昆虫记》。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和特殊的本领,表现出他对于昆虫的热爱之情,通过阅读我知道做一件事只要一心一意,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昆虫,如:蝉、黄蜂、寄生虫、蜘蛛……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蝉》这章。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住在生长有橄榄树的地方,拉封丹的寓言中有一则蝉曾受到蚂蚁嘲笑的故事。故事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邻居那里才能借到一些粮食,结果它遭到了令它难堪的待遇。因为蚂蚁夏天一直在储存粮食,为冬天做准备,而蝉只在那里唱歌,一点也不为冬天到来做准备,而到冬天就到处借粮食来过冬,一点也不知道别人的辛苦,所以蚂蚁根本就不想理它。
在这个寓言中的昆虫并不一定就是蝉—可能是螽斯—英国把螽斯译为蝉。
蝉的冤家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拖它的翅膀,最后,蝉悄然的逃走了。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正相反吗?蚂蚁是顽劣的乞丐,而那个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
以前我奶奶给我抓过一只天牛,那只天牛身上黑黑的,有一点白色点缀,它还有两个长长的触角,有时候它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让我感觉害怕,我都离它远远的,但是又忍不住的想靠近看它,最后心里抵不住害怕,还是叫我奶奶把它放走了。
法布尔的《昆虫记》,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昆虫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