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论文式的书籍,书中描述了很多生活中大大小小所涉及的各种事和理。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需要认真地去思考,才能浅显的明白这其中的理。
佩服书中的说理,文字下乡的作用本来就让人深感不解,但作者通过城市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对比就能发现:城市中的孩子虽然成绩好,但捕蚱蜢却比不过乡下孩子;乡下孩子虽然捕蚱蜢本领强,但学习能力远不如城市孩子,这些都是平等的,只是身处的环境不同罢了。归有光的《项脊轩记》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辩别来者是谁。而乡下就像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在那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就知道对方是谁。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时,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的,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但我认为,乡下中的某一些孩子们总要飞往更广阔的天空,总要了解更新鲜的事物,也总会成为城市孩子。这些都需要许许多多有爱心,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或老师帮助他们实现,我看过很多关于支教的新闻,那里不仅教育资源的条件差连环境都是极其恶劣的,但这并不会妨碍那些有理想的孩子们奋斗拼搏的精神。老师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和记忆,甚至发掘他们每个人的自身潜能,就是为了让他们实现走出现有境地的理想,而那些孩子们也不断接受采纳,成为有道德理想、有才华的人。
曾经的乡土社会将不复存在,正逐渐向“浮士德式”发展。如今的乡土社会有许多新型思想和文化冲击着旧有的思想文化,这也是乡土社会转型和打破固有模式的机遇,保持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新的好的外来文化,也是向前进步的一项重大任务。
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性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中国人民的相互帮助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