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第一遍看《穆斯林的葬礼》,好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得那是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的,很不理解书名的意义,于是也好奇到底写了些什么。借回来读,从下午六点一直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一开始是坐在床上,后来是半躺着,最后完全侧躺着,不管不顾地,在深夜,安静得深夜,废寝忘食地读着。到第二天天色大亮时,合上厚厚的书,脑袋里的思绪仍然如浪翻滚,小说给我的感受如此强烈,以致于心里不断赞叹,真是好书。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每次一想起当时的感受,还是觉得真是本好书。
中间也再次翻阅过这本书,主要是想多了解一下作者所用的比较独特的叙事方式。这次又重新翻阅这本书,主要是想好好写写自己的读后感。
我还是不赞同冰心奶奶在1990年序言里所评价的,说这是一本描写穆斯林生活的书。从我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只是因为作者是穆斯林,于是她采用了穆斯林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书中所描写的穆斯林习俗也只是因为人物生活所需。所引用的那一段穆斯林的历史,也只是稍稍带过。这并不是一本全景式地反映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小说。从全书的意义讲,它只是在述说几个人的故事,从生到死的一段命运,从而引发的人物纠葛,内心的冲突,生活的磨难而已。
《穆斯林的葬礼》,所给与读者最多的是情感的体验,面对被隐瞒的真相,面对未知的前途,面对年轻的不能融合的心灵,面对不一样性格和命运的朋友,我们的反应,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所承受的情感压负。我们跟随着书中的一个一个的人物,回味着生活中自己的感受。从而被吸引,被感动,为人物的生活,也为自己的生活。
梁君璧,小时候的纯真,年轻时候的敢于担当,敢于爱,人到中年的庸俗和猜忌,被爱伤害后的病态,老年时的蛮横和随意攻击。代表着很多很多人的心态,只是在她一个人身上被集中具象化了。梁冰玉呢,理想化地追求爱,却伤害了不少的人,留下了一个为她承担的小女孩,却又要在多年后寻找她的感情,流浪,孤独,却又让人同情,难道不是我们正在做的吗?
韩子奇,始终背负着秘密,一开始就隐瞒了他不是回民的事情,而后为了复仇,而忍受亲人的误解;最后因为感情的冲动犯下错误后,又肩负着更大的秘密。最让他寝食难安的是藏在密室里的珍贵玉器。然而,他所守护的所有秘密,无一不是被迫公开。当最后一个秘密被揭破的时候,他终于与玉俱焚。
还有两个敏感而脆弱的灵魂,遥远地靠近,小心翼翼地呵护彼此,互相又各自憧憬着美好,却仍然被现实的残缺所折磨。生活似乎是美好的,可是似乎又是极其残酷。韩新月,从小被呵护长大,父亲,姑妈和哥哥都对他宠爱有加,因为他们都知道小女孩从小就在经历磨难。新月是美好的,却感觉不到父母之间浓浓的情意。于是她敏感,也骄傲,却更多的是隐藏得很深的孤独和自卑。风湿性心脏病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夺走了她刚刚要怒放的生命。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疑问。但最大的一个疑问还是在她临走之前得到了答案。让她也能明白很多很多的事情。只是还来不及以全新的态度面对生活就不得不离开了爱着的和爱着她的人。楚雁潮,在那天晚上,面对学生给与他的诚恳帮助时,说出了他心中最隐秘的伤痛,然后泪流满面。因为他的所有骄傲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彻底失去过,他以后的骄傲全是他自己努力的争取和小心呵护得到的,他无法承受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最终被无情摧毁的结果。我想,新月坟前的那块墓碑就是他悄悄立的。二十年后,年已四十的他独立在新月的碑前拉起了小提琴,苍老的背影,正是他落寞的一生。
《穆斯林的葬礼》采用了不一般的叙事方式,使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读到中途,才明白原来两代人的故事穿插讲述。这样的叙事方式,是在让读者阅读的时候通过比对前后两章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互相解答着疑惑?还是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更能打开思路,自由地想象。一起一落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下,更加明显。
每个人会在同一部小说里收获同样的感受,但更多的是,不一样的感受。或许你从《穆斯林的葬礼》中感受到凄楚的爱情,感受到面对命运的无奈,感受到人性的脆弱。而我感觉到的是人的自然的命运。每个人都一样,只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他的教育程度、他的生命历程不同,从而命运的实体表现不一,但终究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的产物。
【第2篇】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直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的独自漂泊他乡。
在现实生活中,能无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圣人穆罕默德传下的古兰经里的条约少之甚少。曾经看过一点儿古兰经,觉得很吃惊。那些传统思想的条约太严格了。和现实生活相提并论,那我们的罪过可大了。不做礼拜,不分斋,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怎能踏上前往圣地麦加的征途呢?说到这里,也不禁为做一个回民而自豪。因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圣人穆罕默德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为领先人物。因为是他最初创建了伊斯兰教,是他编写了古兰经,至今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紧密结合。因此,这个排行是名副其实的。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
【第3篇】
曲终人散,轻轻合上了书,泪流满面的我竟然无力站起,无尽的悲楚从略微发黄的书中向四周蔓延……
这就是《穆斯林的葬礼》,一个悲剧,一个随着一位妙龄少女病亡而落下帷幕的巨大悲剧。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少女如此苦难而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阴阳的隔阂。我不知道如此荡气回肠,愁肠百结的爱情故事,要用怎样的情感去承。我不能了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要如何去辩白。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战乱动摇的不仅仅是国家,挣扎在其中的人们也是遍体鳞伤;是宗教的悲剧,真心相爱的人,在宗教的神光下,被伤的血肉模糊;这更是民族的悲剧,人性的无知和懦弱为人们挖掘了他们自己的坟墓……
窗外,连绵的雨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味。冬季,凛冽的寒风吹起了帘布,吹得好高,好高。也再次吹开了这一凝重而华丽的篇章……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隔绝得太久了,大门里贮藏着她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切……”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女儿是月,父亲是玉,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爱情,亲情,伦理,战乱,疾病,财富,人性……,如此之多的话题在这儿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才有人说,“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书中说,世上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我想,这就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新月不惜一切冲破宗教信仰的阻隔,不在乎师生相恋的舆论,她的爱,让我知道,什么叫刻骨铭心。她渴望知识,渴望弥补哥哥的遗憾,渴望母亲的爱,她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都在她得了心脏病后破灭了,她是个没有未来的人。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积极地面对一切,做她有权利做的事,虽然,最后她还是如此悲情的离开,可她的坚强和善良让每一个读懂她的人都潸然泪下。
这是一个传奇,《玉殇》中梁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个读者,他死的悲壮淋漓,一代玉王,几近传奇的一生,使人来不及有任何感叹;这是一场博弈,《月情》,是整个家族的转折点。原本一个和睦、欣欣向荣的大家庭因为韩太太的贪婪和无知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用自己的血肉去换取一刻的平安,这样的赌局,注定是一败涂地的,可这能怪谁呢?唉,只有哀叹!这更是一场葬礼,《月恋》,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绝,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就象当初她的降临时窗外那轮皎洁的新月,她带着一个纯洁的灵魂、一个美好的灵魂、一个安静的灵魂活在这个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条活泼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难的深渊,但她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新月那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让我明白,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然而,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因为爱情,具有超越生死的能力……在这本厚重的书里,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令我们唏嘘不已,那么纠葛的情感,或许死亡是结束它们唯一的出口。
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故事中的主人公!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为谁而响起,“我在远方,盼到心慌,山海苍茫,触景情伤。我在远方,相思更漏短,泪湿白衣裳。我在远方,花落心残,生亦保欢,死亦难安。我在远方,伤心倚栏杆,等到人断肠。”《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随风飘散……
好吧,请允许我用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来哀婉远方那些失去的青春,来冥念那坚强而悲哀的爱情: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第4篇】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
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
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起码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是这么想的)
然而故事却不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波澜呢?我记得是这样的:天星操办婚事需要钱——韩太太逼迫丈夫卖掉乾隆翠——韩子奇重见乾隆翠悲愤交加意外出车祸——新月着急见爸爸心脏病发——新月在哥哥婚事后情加重——楚老师表白——韩太太阻止——姑妈突然离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灭——韩子奇离世——“小姨”回家,却是物是人非亲人离世——完
还记得楚老师说过的话:“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我今年才18岁,我不懂什么叫爱情,当然更没有体会过。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震惊了,不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是它炽热的感情和真挚使我感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怜悯你,因为爱所以爱,不含任何的动机或者其他。
——当爱情叩动她的心扉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新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这是楚老师向新月表白时说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给他病重的学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经说了,他们的爱不存在同情或者怜悯,不允许梁君璧这种人来玷污。“一日为师徒,终生为父子。”老话说的没错,但是在这对炽热地向往事业与爱情的年轻人面前,不是所谓人们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而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这份感情是梁君璧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这是梁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传统妇女受生活逼迫的那个时代的悲哀!试想一下,多么青涩的面庞,当爱情撞击她的心扉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激动和忐忑,“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有她所热爱的姐妹和亲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爱——楚雁潮。但是没人能够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师,她受的苦还不够吗?!为什么这么多的身世迷茫这么多的冷嘲热讽要压在一个柔弱而又表面坚强的肩膀上!?公平吗!?
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不会铭记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时代的脚步不会因为她而停留,甚至连她的“拉赫”(坟墓)后来也夷为平地。所有的这一切好像不是为了这个姑娘而准备的,她悄悄地从伦敦的产房里来,又悄悄地从简陋的“旱托”(尸床)走,留给世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