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01
诗词译文
我在少年时离开家乡,而今到了迟暮之年,才终于能回到故乡来。一口流利的乡音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我早已变得头发稀少双鬓斑白了。小孩子们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看见我都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02
诗词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3、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4、乡音:家乡的口音。
5、无改:没什么变化。
6、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7、衰(cuī):减少,疏落。
8、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9、不相识:不认识我。
03
专家解读
贺知章很小就离开家乡,一直到八十六岁那年才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乡。在他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一直把他送到城门外,连唐玄宗都亲笔为他写送行诗,可谓风光荣耀。一生仕途顺利的贺知章,这次回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他却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功名利禄,而是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把那种淳朴的真情实感,自然吐露抒发一位老人发自内心的无限感慨,表达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情感。这种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诗情,显得如此亲切,仿佛是与一位慈爱宽厚的老人在话家常。老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无限思绪和回忆,使心情难于平静,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暗寓无限乡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虽然在写诗人自己,他却从儿童表现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使整首诗的感情自然、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丝毫的雕琢之意,且人情味十足。全诗在有问无答中悄然作结,弦外之音却如空谷回响,哀婉备至,动人心弦而久久不绝。使这首《回乡偶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04
知识拓展
诗人贺知章以写七绝为见长,这首《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更是思乡诗中的典范。自古以来在我们心灵的暗河里,永远无法忘记母亲的养育,无法忘却脚下令人百感交集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根”的情结。在生养我们的故土上,我们的种族、姓氏、思想行为、文字语言、载满回忆的老屋、一切一切都包容在这里。当回到我们眷恋的故土,无论是时间历史还是心灵历史都会真切而具体,生动而又和谐地统一在我们面前。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热爱家乡是一千古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