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一岁的小鹿 >

后译记

发布时间:2017-06-29 14:05:20

【上一页】 【回目录】 【没有了】

一岁的小鹿译后记

《一岁的小鹿》是美国女作家玛·金·罗琳斯(1896一1953)一九三八年出版的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个中译本是我踏上文学翻译道路的第一部长篇翻译作。从它一出版就夭折直到现在重版,它的遭遇是相当曲折的。

那是一九四七年我在大学英文系念书的时候,我利用那年暑假,把这部当教科书用的小说译了出来。但当时在国民统治下的上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出版界极度不景气,谁也不愿意出版这部翻译小说。后来幸而碰到一位小学时的老师沐绍良先生(曾任民进秘书长,已去世),他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儿童世界》,又在一家出版社兼职,这才使这部翻译小说获得了出版机会。当时,小说译名是《鹿童泪》,沐先生为它写了序文,并且请他的一位老朋友都冰如先生画了封面,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但书在一九四八年出版后,这家出版社很快就关了门,所印的一千本书大概只在书店里寄售过几本就遭到了“落地摊”的厄运。所谓“落地摊”,就是由那些在马路边摆旧书摊的书贩子,从出版社按照斤两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然后以几角钱一本的价格,摊在马路边叫卖。当时,我唯一的嗜好就是逛旧书店。当我站在福州路一家旧书摊旁,亲眼看到自己翻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一些乌七八糟的书放在一起时,惋惜之情不禁使我的热泪夺眶而出。

但是,优秀的作品是埋没不了的,现在这部小说终于又重版了!从中美文化流的角度值得提起的是,早在《鹿童泪》出版前,已有人节译了这部作品的某几章刊载在《开明少年》上。还 有好莱坞的一个制片人,曾把这部获得普立彻文学奖金的作品拍摄成了彩色电影。当它以《鹿苑长春》的译名在上海放映时,它那反映美国垦荒农民生活的清新内容与饰演主角裘弟的那位儿童演员的湛演技,曾经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大会上的祝辞中说得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

《一岁的小鹿》这部文学作品的人民是无庸置疑的。它蕴含着许多“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也是大家在读了这部作品后都能看到的。它所反映的正是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州垦荒区“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这部优秀儿童小说不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情节结构的处理,儿童心理的烘托以及儿童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来说,都颇有可供借鉴和学之处。当然,这部作品在思想方面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书中对“北佬”的歧视和对赫妥家长工的描写,就反映了南北战争后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由于林肯总统领导的解放黑的南北战争是美国最重要的一次民主革命,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一文里就曾指出这次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所以,当时北方是进步的,隶制的南方是反动的。这一点,对那些还 没有念过世界史的我国小读者来说,是应当提一下的。

书中对动物的描写也是非常生动的,不论是一岁的小鹿和凶恶的缺趾老熊,都写出了动物的“格”。其它如鹤群跳舞、浣熊打小浣熊的屁股和柳条鱼群的飘忽无定等,作者无不以其细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接受许多生物的知识。

书中人物大都是普通劳动人民,诸如贝尼、巴克斯特、福列斯特兄弟、老大夫等,各具特色与个。其中尤以小说主角裘弟的格。塑造得最为完美、出色和动人。美国的一些书评,推崇这一人物可与马克·吐笔下的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费恩媲美,我觉得这一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在情节结构方面,作者对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是随着养鹿的情节主线与猎熊的情节副线的发展而完成的。每条线各有其高潮与顶点,最后以小鹿吃玉米苗威胁了全家生存遭到槍杀为悲剧的顶点,并以裘弟离家出走又回来顶替贝尼的劳动岗位而结束他金色的童年并结束全书。特别是作者以裘弟再度玩小水车感觉魅力已完全消失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裘弟从儿童心理到被迫负起生活重担的少年心理的转变,与本书第一章《小水车》欢乐的儿童心理描写前后呼应,更使读者感到典型塑造的出色与艺术结构的完美。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体会到美国垦区劳动人民跟大自然斗争的顽强不屈的神。贝尼父子猎熊时那种不畏艰险困苦、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的神,对我国小读者顽强地完成学任务,我想总也具有一些鼓舞作用的。

就描写半农半猎的垦区贫民巴克斯特一家的生活来说,这位杰出的女作家把重点放在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上面,但她并不是没有写阶级斗争,不过写得比较隐约含蓄。首先贝尼从伏留西亚镇搬进丛莽垦荒,就是被集镇上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的关系走的。他宁可去与丛莽中的毒蛇猛兽打道,也不愿在镇上住下去。但是他还 是离不开这个社会,半农、半猎并兼做半马贩子的福列斯特兄弟在猎熊打狼与自然斗争中虽然是好邻居,但有时也常常会仗着他们的财富与人多势众,欺压巴克斯特一家和他们的友人奥利佛。例如,雷姆为了一只公鹿,一拳把贝尼打得撞到墙上去。贝尼只能逆来顺受,这就反映了富裕垦民与贫苦垦民的矛盾。贝尼与杂货店老板鲍尔斯的关系虽然被作家写得友好融洽,细心的读者当然会看出这中间的剥削关系,他之所以把那块黑呢平价出让,主要是由于贝尼长期来卖给他不知多少兽皮与农产品,而且以后还 得叫贝尼为他种烟草。裘弟与鲍尔斯的侄女尤蕾莉娅的冲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农村与集镇、贫农与商人之间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曲折而又微细的反映。奥利佛是个水手,是书中唯一的近代无产者,他们母子俩与贝尼这一家贫农之间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奥利佛见多识广、坚毅果敢,他为了维护自己与吐克·薇赛蓓的情,不畏勇强暴,敢于和那些在伏晋西亚镇上酗酒横行的福列斯特兄弟斗争。贝尼也见义勇为,拔拳相助,宁可受伤,甚至被打死,宁可失却福列斯特兄弟在丛莽中的支援,也不愿抛弃他与奥利佛之间的深厚友谊。

巴克斯特作为贫农妇女,作者对她那坚毅格的描写也是很突出的。当贝尼遭到雷姆殴打受辱时,她不是惊叫哭泣,而是不声不响地拿起了猎槍!她对贝尼与裘弟的是深挚的,却不常外露。她又是非常理智的,是这一家庭的主心骨。当最后丈夫无法起子离家出走,玉米苗又被小鹿啃掉的困难时刻,她还 是拿了好几只鸡到福列斯特家去换玉米种,准备重新补苗并独自负起父子俩田间工作的重担!作者对裘弟口家、父子相会这一场面,是写得非常动人的;在这一场面中虽然没有出现巴克斯特,但作者只用了小鸡换玉米种寥寥几笔,就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从平凡中见伟大的坚毅格。

总之,这部小说不但使我在三十二年前学生时代初读它时深受感动,到今天我已是个六十岁的老头儿,重读时还 是同样地受到感动!我竭诚地把这部佳作推荐给我国的青少年读者与具有赤子之心的大朋友、老朋友。

为了醒目,我在每章前面加上了标题。

译者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四日

【上一页】 【回目录】 【没有了】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