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意思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1。茅飞渡一江一洒一江一郊,高者挂罥2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4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5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床一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6睡眠,长夜 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7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
3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
4俄顷(qǐng):不久,顷刻之间。
5布衾(qīn):棉被。
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7庇(bì):遮蔽、保护。
深秋八月狂风呼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层层的茅草。茅草乱飞,飘散在对岸一江一边。有些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有些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幼童欺负我年老体衰,当面抢我的东西,径直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口干舌燥也没有用,只好拄着拐杖回来了,暗自叹息。
没多久风停了,天空中乌云漆黑,深秋的天色灰蒙蒙的,马上黑了下来。我的棉被盖了多年,现在又冷又硬,像冰铁一样。孩子睡不踏实,把被子蹬破了。整个屋子一片潮一湿,可是雨还 是像下密集地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就缺少睡眠,在这漫漫长夜 里,屋漏一床一湿,怎么才能挨到天亮呢。
怎么才能得到上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用来给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居住,让他们个个都展开笑颜,坚固的房子不会因为风雨而动摇,安稳得就像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楼呢,哪怕我的茅屋残破,自己冻死也甘心!
【宏愿之美】
这首诗写在公元759年,当时陕西发生饥荒,安史之乱未平,杜甫在成都西郊盖起了一座简陋的草堂。不料第二年八月,突遇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饱经风雨,长夜 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篇。诗人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他说居住的茅屋破败不堪,又逢上了连绵的一陰一雨,生活艰难极了,可以说已经自身难保,但是诗人不仅没有消极下去,反而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声,体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忧心的宏伟愿望。
【赏析】
作者在这首名诗里面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先写狂风破屋,次写群童抢草,再写屋破漏雨,将他说经历的生活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细节是艺术的生命。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细节描写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可以呈现人物的一性一格,可以揭示文章的主旨,作用非常大。
【启示】
杜甫的这首诗重点描述的不是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破败、人民的灾难。他不是在为自身的穷困忧心,而是为普天下穷困的人们忧心。对我们来说,杜甫的做法就是,在学校,应为同学和班集体着想;在家里,应为父母和兄弟姐妹着想;在外面,应为陌生人着想。也只有这样的人活得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