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赏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 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 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 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的是刚上路时的景色。冬季里,槲树的叶片留在枝上等到次年早春,树枝发芽时,才掉落下来。而这时,枳树的白花正在开放。因为天刚蒙蒙亮,所以,驿墙边枳花的白色,非常显眼,所以,诗中用“明”字。这是早行特征的景象。
诗人看着早行时周边的春景,不禁想起了昨夜 梦中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的回塘水现在已经很暖和,凫雁在水中自由快乐地游玩着。诗人用梦中家乡美丽安闲的春景,反衬诗人此时奔波在外的凄凉 心境。诗人离家多日,距离家乡越来越远,在外借宿茅店,起早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心中孤寂凄凉 ,对家乡就越发思念了。“杜陵梦”引发的心境与“客行悲故乡”遥相呼应,互相补充。
这首五律在写景的过程中,又自然转到对家乡的思念。思乡之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把诗人的思乡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诗人用大量意象,给人创造联想空间,达到不言自明的效果。
【后人点评】
明人李东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两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怀麓堂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