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二)·赏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 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将离开扬州赴长安,《赠别》两首是他临行前留赠妓女之作。诗中抒写诗人对美丽女子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写诗人要和心爱的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诗人即将离别,却又不忍和所爱的人分别,心中千头万绪,纷繁杂乱,犹豫不决。明明多情,却从“无情”着笔,“总”字,起加强语气作用,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正是因为诗人太多情,以至于使 他觉得,用任何的方式,都不足以完全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在别筵上,两人凄然相对,别离的伤情不知道从何说起,这样反倒好似彼此无情。其实心中已经是愁情满溢,希望能用无情的表情抑制住内心多情的泛滥,但是,情到深处,怎能不流露出来呢,在举樽道别时,强装欢笑,使 所爱的人高兴,可是离别悲伤已经溢满胸腔,脸上哪里还 能挤出一丝笑容呢?想笑是因为“多情”,“笑不成”是因为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两人矛盾重重的细微心理和神态,情味无穷。
接着,诗人撇开自己,不抒写惜别之情,而是转笔写别宴上的蜡烛:“蜡烛有心还 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因为内心感伤,所以,所看之物也蒙上了伤感的色彩。在诗人眼里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彻夜 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啊。借物言志进一步表达离别之情。“到天明”,表明告别宴饮的时间之长,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不忍离别的心情。
这首七绝语言流丽,表达情思缠绵悱恻,含蓄蕴藉,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后人点评】
清人黄叔灿:曰“却似”,曰“唯觉”,形容妙矣。下却借蜡烛托寄,曰“有心”,曰“替人”,更妙。宋人评牧之诗豪而艳,宕而丽,其绝句于晚唐中尤为出色。(《唐诗笺注》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