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解】此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39岁至43岁做东川节度使的幕僚时,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后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注释】1.巴山:在今四川南江以北。2.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3.却话:从头谈起。
【串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确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时我痛苦的情思。
【赏读提示】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当时作者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作者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虽只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就“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诵读时请注意: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和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还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罢了。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无限的说也说不清楚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作者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诵读《夜雨寄北》应表现诗质朴、自然的风格,彰显“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要诵中有说,说诵结合。
【推荐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