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原文】
过水穿楼触处明[1],藏人带树远含清[2]。
初生欲缺虚惆怅[3],未必圆时即有情。
【注释】
[1]触处:到处。
[2]藏人:似月中隐若有人,或指吴刚。树:指月中桂。
[3]初生:月初刚出的上弦月。欲缺:指十五月圆后开始残缺的下弦月。
【译文】
越过江河穿过楼阁到处一片光明,吴刚在月宫伐树,远远看去一片凄清。人们望着残缺的初月或残月,空自惆怅,因为月亮圆时也未必对人有情。
【赏析】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常见意象,羁旅之人大多对月抒怀,以寻慰藉,月缺时即盼望着月圆,希望在月圆时,人能如月般团圆。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乃失意之人,所见之景亦有着悲凉色彩。虽然一、二句写圆月清明,洒落于江畔与楼阁,一片皎洁光亮的景象,但次句“清”字,言月亮远离人间的清冷姿态,圆月亦冷,顺势引出尾句。结尾“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一语道破,月圆时人未必不愁,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情感何干?凄切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