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诞生于海十浪十泡沫中的阿芙罗狄忒身材修长、容颜娇美,无论走到哪里都光彩夺目,是美丽和青春的化身。她被人们尊奉为十爱十神,掌管十爱十情、婚姻和生育。阿芙罗狄忒善于在神和人心中燃起十爱十情之火,她凭着这个威力统治世界。然而为着她所钟十爱十的阿多尼斯之死,十爱十情女神自己也饱受恋十爱十之苦。
【作品选录】
容颜姣美和行为轻浮的女神阿芙罗狄忒是不参与血腥战斗的。她善于在神和人的心中燃起十爱十情之火。她凭着这个威力统治着全世界。
无论谁(甚至是众神)都逃不脱十爱十情威力的诱十惑。只有女战神雅典娜、赫斯提娅和阿尔忒弥斯在她的威力前从不折服。阿芙罗狄忒是天神美丽和永不凋谢的青春的化身,她身材修长匀称,容颜娇十嫩美十艳,头上的金黄十色十柔软卷发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冠。她走路时,容光焕发,香气四溢,这时十陽十光也分外灿烂,百花也争相吐艳。当她在树林中行走时,林中的野兽都从树丛中跑出来跟着她,成十群十的鸟儿也都飞来。狮子、金钱豹、雪豹和黑熊都温顺地对她表示亲十热。以自己容貌姣美而高傲无比的阿芙罗狄忒在野兽中间安详地走着。服侍她的女伴是美丽而优雅的女神——时序女神和美惠女神。她们为女神穿上豪华的衣服,为她梳金黄十色十的头发,并给她戴上光彩夺目的冠状头饰。
乌兰诺斯的女儿阿芙罗狄忒生于库普罗斯岛附近,她是从海十浪十的泡沫中诞生的。柔和的微风把她送到了库普罗斯岛。在那里,年轻的时序女神将从海十浪十中出生的十爱十情女神包围了起来。她们为她穿上了用金线织成的华贵的衣服,给她戴上由香花编成的花冠。阿芙罗狄忒所到之处,遍地的鲜花都争相开放。空气中充满了甜蜜的花香。十爱十神埃罗斯和热恋之神希墨罗特斯将这位美好的女神带上了奥林波斯山。众神热烈地欢迎她的来到。从此,金黄十色十卷发的、永远年轻并且在女神中最美丽的阿芙罗狄忒便与众神一起永远住在奥林波斯山上了。
谁为阿芙罗狄忒忠实地服务,她便把幸福赐给谁。例如,她曾将幸福赐给了伟大的库普罗斯的艺术家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讨厌妇女,所以他不结婚而单独地生活。有一次,他用洁白的象牙雕刻了一座异常美丽的少女像。这像就像活人一样站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似乎她在呼吸,似乎她就要动弹,要走路,要说话。艺术家几小时几小时地欣赏他的作品,最后,终于十爱十上了他自己创造的雕像。他给她戴上了珍贵的项链、手镯和耳环,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戴上了花冠。皮格马利翁常常低声地说:
“噢,如果你是活人,如果你能回答我的话,那我是多么幸福啊!”
但是,雕像没有声息。
庆祝阿芙罗狄忒的节日来临了。皮格马利翁为十爱十情女神献祭了一头角上镀金的小白牛;他双手伸向女神,低声地祈祷说:
“啊,永恒的神呀!敬十爱十的阿芙罗狄忒!如果你能给祈祷者一切,那么赐给我一位就像我自己雕刻的少女那样美丽的妻子吧!”
皮格马利翁未敢请求众神给予他的雕像以生命,他怕这种请求会惹怒奥林波斯山众神的。十爱十情女神阿芙罗狄忒神像前的献祭的火焰突然明亮起来;这是女神让皮格马利翁明白,他的祈祷神已经听到了。
艺术家回家去了。他走近雕像,啊!多么幸福呀!多么快乐呀!雕像活了!她的心在跳动,她的眼睛发出了生命之光。阿芙罗狄忒就是这样赐给了皮格马利翁一位美人十妻子。
但是,如果谁不尊重高贵的阿芙罗狄忒,谁拒绝接受她的赐予,谁抗拒她的威力,那他就要受到十爱十情女神的残酷的惩罚。例如,她曾惩罚了河神克菲索斯和仙女拉乌里翁的儿子纳尔基索斯,因为他英俊,但冷漠无情,而又傲慢自负。他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十爱十,他认为只有自己值得十爱十。
有一次,当他打猎时在密林中迷了路,仙女埃科(回声)看到了他。仙女自己不能同他讲话。仙女正在承受赫拉女神的惩罚: 埃科仙女必须沉默不讲话,回答问题时她只能重复发问者的最后一句话。埃科藏在树丛里非常高兴地在看这个身材匀称的美少年。纳尔基索斯看了周围一下,不知道他应当向哪里走,于是放声喊道:
“哎,谁在这里?”
“在这里!”埃科高声地重复说。
“到这里来!”纳尔基索斯喊道。
“这里来!”埃科回答说。
漂亮的纳尔基索斯吃惊地看了一下四周。没有任何人。他很奇怪,便又高喊了一声:
“这里,快到我这里来!”
埃科高兴地重复说:
“快到我这里来!”
仙女跑出树林,伸出双手直奔纳尔基索斯,但这个漂亮的少年生气地将她推开。他急忙地离开了仙女,走进了十陰十暗的树林。
遭到拒绝的仙女也躲进人迹不到的林间树丛中去了。她为对纳尔基索斯的十爱十而感到痛苦,但对谁都不表露出来,不幸的埃科仙女只是悲哀地对每一次喊声应声。
纳尔基索斯依旧骄傲自大和孤芳自赏。他拒绝了所有的求十爱十者。由于他的傲慢,许多仙女都变得不幸。有一次,一个被他拒绝的仙女喊道:
“纳尔基索斯,十爱十你自己吧!让你十爱十的那个人也不以十爱十报答你!”
仙女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十爱十情之神阿芙罗狄忒对纳尔基索斯拒绝她的赐予非常生气,于是惩罚了他。在一个春天,纳尔基索斯打猎时走到溪边,他想喝凉水解渴。无论是牧人或者是山羊从未触十动过这个溪中的水,断树枝也未掉进过溪水,甚至风也未将茂盛花儿的花十瓣吹到溪里来。这个溪水既清洁又透明,像镜子一样把周围的一切——岸上生长的丛树、挺拔高昂的柏树和蔚蓝十色十的天空——都映照了出来。纳尔基索斯蹲在溪旁,两手撑在水中凸出的石头上,他的全身和他美丽的面孔全都在溪水中反映了出来。阿芙罗狄忒对他的惩罚来临了。他非常惊奇地看着水中自己的影子,强烈地十爱十上了自己的影子。他的充满十爱十慕的眼睛看着水中自己的影像,那影像在诱十惑他,招呼他,并把双手伸向他。纳尔基索斯伏身挨向水面,想去吻自己的影子,但他吻的却是冰冷透亮的溪水。纳尔基索斯忘记了一切;他不离开溪水;目不转睛地欣赏自己的影子。他不吃、不喝,也不睡觉。最后,纳尔基索斯在万分失望中,两手伸向自己的影子感叹地说:
“噢,谁受的痛苦有这样残酷呀!隔开我们的不是山,不是海,而仅仅是一片水,使我们不能在一起。你从溪水中出来吧!”
纳尔基索斯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想。忽然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他弯身伏到水面对自己的影子低声说:
“噢,苦啊!我怕不是十爱十上了我自己吧!其实你就是我自己!我十爱十自己。我感觉到我活不长了。我风华正茂,就要枯萎,还要到黑暗的冥国去了。我不怕死,死是十爱十情痛苦的终结。”
纳尔基索斯体力消耗殆尽,面十色十发白,他感到已经接近死亡,但他还是离不开他的影子。纳尔基索斯哭了。他的泪掉进了清澈的溪水。水的镜面出现了圆形的涟漪,美丽的影像消失了。纳尔基索斯恐惧地喊道:
“啊,你在哪里!回来吧!别走!不要离开我,那样就太残酷了。噢,哪怕看看你也好!”
水又平静下来,影子又出现了,纳尔基索斯又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他在消瘦,就像在炽十热的十陽十光照射下的花草上的露水一样。不幸的仙女埃科看着纳尔基索斯怎样在受折磨。她仍然十爱十他,纳尔基索斯的痛苦使她忧心如焚。
纳尔基索斯喊道:“噢,痛苦啊!”
埃科也回答说:“痛苦啊!”
最后,十精十疲力竭的纳尔基索斯用微弱的声音对着自己的影子喊道:
“永别了!”
仙女埃科用更低的微微可以听到的声音回应说:
“永别了!”
纳尔基索斯的头垂下了,他倒在岸边的绿草地上,死亡的黑暗遮住了他的双眼。纳尔基索斯死了。年轻的仙女们在树林中哭他,埃科也在哭他。仙女们为他准备了坟茔,在去拾他的十尸十体时,却没有找到他。但在纳尔基索斯倒下的那个地方,草中却长出了一株洁白的香气四溢的花——死亡之花;人们把它叫做纳尔基索斯(水仙花)。
严惩了纳尔基索斯的十爱十情女神,她自己也尝到了恋十爱十的苦头,不得不为她所十爱十的阿多尼斯哀悼和痛哭。她十爱十上了库普罗斯国王的儿子阿多尼斯。任何一个凡人都没有他那么漂亮,他甚至比奥林波斯山的神还要漂亮。阿芙罗狄忒为了他忘记了帕特摩斯岛和繁花似锦的基泰戎山。对她来说,阿多尼斯比奥林波斯山都可十爱十。她经常同年轻的阿多尼斯在一起。在库普罗斯的山间和树林,她同阿多尼斯一起打猎,就像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一样。阿芙罗狄忒忘记了自己的珍贵服饰和自己的美丽。在炎炎的烈日下和在风雨交加的时刻,她都在追捕野兔、受惊的麋鹿和岩羚羊,但不去捕猎可怕的狮子和野猪。她也要求阿多尼斯不要冒险去猎捕狮子、熊和野猪,以免遭到不幸。女神很少离开国王的儿子,每次离开他时一再嘱咐要记住她的要求。
有一次,阿芙罗狄忒不在打猎时,阿多尼斯的狗去追踪一头大野猪。狗把野猪惊起,并狂吠着向它赶去。阿多尼斯对这个丰盛的猎获物非常高兴;但他没有预感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打猎。狗的叫十声越来越近,树丛中闪过了一头巨大的野猪。阿多尼斯已经准备好用自己的长矛去刺发狂的野猪,突然野猪向他猛扑过来用巨大的獠牙致命地刺伤了阿芙罗狄忒的宠儿。阿多尼斯便死于这个可怕的创伤。
当阿芙罗狄忒得知阿多尼斯的死讯后,她满怀不可言喻的痛苦自己到库普罗斯的山中去寻她所十爱十的少年的十尸十体。阿芙罗狄忒爬过悬崖峭壁,走进了黑暗的峡谷,来到无底深渊的边缘。锋利的碎石和刺桃扎破了她的娇十嫩的双脚。女神走过的地方,到处都有她滴下的血迹。最后,阿芙罗狄忒找到阿多尼斯的十尸十体。她悲伤地哭这个过早夭折的美少年。为了永远纪念他,女神让阿多尼斯的血中长出了娇美的银莲花。在女神受伤的脚上流下血滴的地方,到处长出了繁茂的玫瑰花,它鲜红得就像阿芙罗狄忒的血一样。雷电之神宙斯怜悯十爱十情之神的悲痛。他命令他的兄弟哈得斯及其妻子佩尔塞福涅让阿多尼斯每年从悲惨的冥国回大地一次。从此时起,阿多尼斯半年待在哈得斯的王国里,半年回到大地同阿芙罗狄忒女神生活在一起。当年轻的美少年,阿芙罗狄忒的宠儿回到十陽十光普照的大地时,整个自然界都在欢欣鼓舞。
美丽的阿芙罗狄忒统治着世界。
她同雷电之神宙斯一样有一个使者,她通过使者去执行她的愿望。阿芙罗狄忒的这个使者,便是她的儿子埃罗斯,他是一个快乐、顽皮、狡猾,有时是残酷无情的小孩子。埃罗斯用闪闪发光的黄金双翼在大地上和海洋上迅速而又轻十盈地飞翔着。他手中拿着小小的金弓,肩上背着箭袋。这些金箭是谁也无法防御的。埃罗斯的箭是百发百中的;他作为射手比起远射手金黄卷发的阿波罗毫不逊十色十。埃罗斯射中目的时,他的眼睛高兴得发光,得意洋洋地高高抬起他的卷发的头,并且哈哈大笑。
埃罗斯的箭既带来愉快和幸福,也带来痛苦,十爱十情的折磨,甚至死亡。这些箭使金黄十色十卷发的阿波罗和行云之神宙斯都受过不少的折磨。
宙斯预知美丽的阿芙罗狄忒的儿子将要给世界带来许多痛苦和灾难。在埃罗斯刚生下时,宙斯便想杀死他。可是他的母亲能允许这样做吗?她把埃罗斯藏在了无法通行的森林的茂密树丛里,两只凶悍的母狮用十奶十哺育了小埃罗斯。英俊的埃罗斯长大了,他在全世界到处飞翔,用他的箭给世界带来幸福和美好,或者送来痛苦和灾祸。
(秋枫、佩芳译)
【赏析】
阿芙罗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十爱十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为维纳斯,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都有关于她的神话。对于她的崇拜主要流行于海岛和港湾,因此她又被称为港湾女神、顺风航行的保佑者和镇海女神,人们常常用海豚作为祭品奉献给她。关于她的诞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宙斯和狄奥涅的女儿,另一种则认为当年克罗诺斯与母亲盖娅合谋,为推翻父亲乌兰诺斯的统治,趁其不备割下了父亲的生十殖器扔进翻腾的大海,溅起一簇白十色十的十浪十花,阿芙罗狄忒就从这朵十浪十花中诞生(“阿芙罗狄忒”即“十浪十花所生”之意)。她生下来就是成年的少女了,对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解释说: 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的,美只能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意大利画家波堤切利在这则神话的基础上,创作了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正因为阿芙罗狄忒被认为是由男十性十生十殖器产生的,象征着欲十望和繁殖力,因此人们将动植物的繁盛以及人丁兴旺都归功于她,常把她当作丰饶女神以及花园和花朵的保护神来崇拜。阿芙罗狄忒有着姣好的容貌、优雅的仪态和甜美的微笑,在“金苹果之争”中,她战胜了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获得了“最美十女神”的称号。众多雕塑家想象女神的姿容,以此来塑像,其中以《米洛的阿芙罗狄忒》最为著名,其风格细腻、含蓄而典雅,充满了诗意,现藏于法国的卢浮宫里。
阿芙罗狄忒的神话生动地体现了十爱十情的两面十性十: 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带来忧伤和痛苦,即使是十爱十情女神本人也不能幸免。神话中,阿芙罗狄忒为美少年阿多尼斯所吸引,和他一起狩猎,然而不幸的是,阿多尼斯却被野猪咬死了,女神为此悲痛万分,黯然神伤。莎士比亚著名的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就是根据这一神话创作的。
作为十爱十神,阿芙罗狄忒不仅自己追求十爱十情,也常常助人获得十爱十情。她有一条彩十色十的绣花腰带,其中蕴藏着十爱十情的所有魔法,谁要是将这条绣带藏在十胸十前就能散发十爱十的魔力,轻易地俘获对方的心,因此,崇拜她的女子在结婚时常把亲手织成的腰带献给她。天后赫拉曾借用阿芙罗狄忒的腰带再一次征服了宙斯的心;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她的协助之下,获得美十女海伦的十爱十情;皮格马利翁钟十爱十的少女雕像也被十爱十神赋予了生命。不过,当她的地位受到人间美十女普赛克的威胁时,这位女神就变得不那么慷慨了。她发现人们把喜十爱十的目光投向普赛克,而自己的祭坛被冷落时,便派儿子小十爱十神埃罗斯给普赛克安排一个悲惨的命运,没想到埃罗斯竟然为普赛克的美貌所打动,十爱十上了对方。阿芙罗狄忒不肯罢休,继续百般刁难普赛克,强迫她完成许多棘手的任务,直到宙斯亲自为普赛克求情,并把普赛克接到天上变成仙女,阿芙罗狄忒才同意普赛克成为自己的儿媳。英国十浪十漫派诗人济慈从这段故事中获取灵感,创作了诗作《普赛克颂》。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十爱十情的奥秘源于阿芙罗狄忒,而执行她的旨意的则是小十爱十神,即她的儿子埃罗斯。埃罗斯就是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他是阿芙罗狄忒与战神阿瑞斯之子,给母亲做传播十爱十情的信使。埃罗斯是可十爱十的盲眼男童,全身赤十裸十,披着金十色十的头发,舞动着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背了弓箭四处漫游。他恶作剧地射十出百发百中的神箭,无论是神还是人都无法逃避。他的箭一种是金头,会唤十起十爱十的激十情;而另一种箭是铅头,被射中的人会拒绝十爱十情,也会让人饱尝痛苦或心怀怨恨。他的弓箭甚至比阿波罗攻城略地的箭矢更有力量,中箭者处于十爱十情力量的控制之下无一不如痴如醉。欧洲有一句俗语“十爱十情是盲目的”,既指丘比特盲目、随意地射十出十爱十情之箭,也指中箭者神魂颠倒的状态。这位机十警十狡黠、好恶作剧的小十爱十神使得神或者人忍受种种十爱十的折磨,比如阿波罗的痴情和达芙涅逃跑的故事,伊阿宋和美狄亚的十爱十情悲剧,甚至埃罗斯自己和少女普赛克两情相悦的故事,都是十爱十神之箭盲目而具有无穷力量的证明。
在古希腊人看来,十爱十情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其光辉能跨越世间一切的障碍与鸿沟。而十爱十情的获得和付出也极具哲理意味,也许一片痴情能收获到幸福,也许最终得来的不过是冷漠。十爱十情具有两面十性十,其魔力是任何人都无法躲避的。因此,阿芙罗狄忒的腰带、埃罗斯的盲眼和双箭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象征意义。
(王世欣、柳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