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奥利弗·退斯特出生的当晚,母亲便去世了。他在教区孤儿院里生活了9年,然后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里当学徒,继续在贫困、饥饿和侮辱中度日。因为不能忍受店员的侮辱,奥利弗愤然抗争后从棺材店逃走。逃到伦敦以后,他被一个偷窃十团十伙控制,但在一次集体行窃行动中被善良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可是很快又重新落入贼窝。在一次被迫行窃时,奥利弗中十槍十后被同伙丢弃,得到了被窃人家的女主人梅莱夫人和露丝小十姐的好心收留。而把奥利弗骗回贼窝的女扒手南希一直关心着他的命运,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歉疚。奥立弗同父异母的兄弟和盗贼密谋要置他于死地,南希冒险向露丝小十姐报告了这个十陰十谋,但自己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在布莱罗先生、露丝小十姐等人的十共十同努力下,陷害奥利弗的十陰十谋最终被戳破,奥利弗的身世也真相大白,他竟然和先后收留他的两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奥利弗与亲人十团十聚,坏人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作品选录】
诺亚以最快速度在大街上狂奔,一口气跑到济贫院门口。他在那儿歇了一两分钟,以便酝酿十精十彩的十抽十噎,堆上一脸令人难忘的眼泪与恐惧,然后砰砰砰地冲着小门敲起来。开门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贫民,即便是在他自己的黄金时代里,看到的也只是一张张惆怅哀怨的面孔,可骤然见到这么一副苦脸,也惊得连连后退。
“唉,这孩子准出了什么事。”老人说道。
“邦布尔先生!邦布尔先生!”诺亚喊了起来,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声音又响亮又激动,不光是一下就钻进了邦布尔本人的耳朵里——真巧,他就在附近——还吓得他连三角帽也没顾得上戴,便冲进了院子——这可是一种稀罕而又值得注意的情形,证明哪怕是一名教区干事,在某种突如其来的强力刺十激下,也会有一时半会显得张皇失措,并且忘记个人的尊严。
“喔,先生,邦布尔先生。”诺亚说道,“奥立弗,先生——奥立弗他——”
“什么?什么?”邦布尔先生迫不及待地插了进来,他那金属一般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欢乐的光彩。“他该没有逃走吧?诺亚,他没溜掉吧,是不是?”
“不,先生,不,溜是没溜,但他发疯了。”诺亚答道,“先生,他想杀死我,接着又想杀夏洛蒂,再往下,就是老板十娘十了。喔!痛死我啦!这有多痛,您瞧瞧。”说到这里,诺亚把身十子扭来绞去,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跟鳗鱼似的,好让邦布尔先生明白,奥立弗·退斯特的血腥暴行造成他严重的十内十伤,此刻正忍受着最最剧烈的疼痛。
诺亚眼看邦布尔先生完全被自己报导的消息吓呆了,便大叫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声音比刚才大了十倍,更增强了原有的效果。他又看见一位身穿白背心的绅士正从院子里走过,料定自己轻而易举就可以把这位绅士吸引过来,并激起他的义愤。他的哀歌唱得越发凄惨了。
这位绅士的注意力果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他刚走了三步,便怒气冲冲地转过身,问那个小杂种在嚎什么,邦布尔先生干吗不给他点颜十色十瞧瞧,那样一来倒是很可能使这一连串嚎哭弄假成真。
“先生,这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免费学校的学生,”邦布尔先生回答,“他差一点惨遭杀害——先生,只差一点点——就被小退斯特杀死了。”
“真有这事?”白背心绅士骤然停住脚步,大声说道,“我早就知道了。从一开始我就觉察到一种奇怪的预兆,那个厚颜无耻的小野人迟早会被绞死。”
“先生,他还想杀掉家里的女佣呢。”邦布尔先生面如死灰地说。
“再加上老板十娘十。”克雷波尔先生插了一句嘴。
“诺亚,你好像说还有老板,是吗?”邦布尔先生添上了一句。
“不,老板出门去了,要不然他没准已经把他给杀了,”诺亚回答,“他说过想这么干。”
“啊?竟然说他想这么干,是不是,我的孩子?”白背心绅士问。
“是的,先生。”诺亚答道,“先生,老板十娘十想问一声,邦布尔先生能不能匀出时间马上去一趟,十抽十他一顿——因为老板不在家。”
“当然可以,我的孩子,当然可以,”白背心绅士亲切地微笑起来,在个子比自己还高出三英寸左右的诺亚头上拍了拍,“你是一个乖孩子——一个非常乖的孩子。这个便士是给你的。邦布尔,你这就带上你的藤杖到苏尔伯雷家去,你就看着办好了,邦布尔,别轻饶了他。”
“哦,我不会轻饶了他,您放心。”干事一边回答,一边整理着缠在藤杖末梢上的蜡带,这根藤杖是教区专门用来执行鞭刑的。
“也叫苏尔伯雷别放过他。不给他弄上点伤瘢和鞭痕制十服不了他。”白背心绅士说。
“我记住了,先生。”干事答道。这工夫,邦布尔先生已经戴上了三角帽,藤杖也整理好了,这两样东西的主人感到很满意,这才与诺亚·克雷波尔一起,直奔苏尔伯雷的棺材铺而来。
在这一边,局势仍不见好转。苏尔伯雷现在还没回来,奥立弗一个劲地踢着地窖的门,锐气丝毫未减。既然苏尔伯雷太太和夏洛蒂把凶残的奥立弗说得那么可怕,邦布尔先生认为还是先谈判一番,再开门进去为妙。他在外边照着门踢了一脚,以此作为开场白,然后把嘴凑到锁眼上,用深沉而又颇有分量的声音叫了一声:
“奥立弗!”
“开门,让我出去!”奥立弗在里边回答。
“奥立弗,你听出声音来没有?”邦布尔先生说。
“听出来了。”
“先生,你就不怕吗?我讲话的时候,难道你连哆嗦都没打一个,先生?”邦布尔先生问。
“不怕!”奥立弗毅然答道。
答话与邦布尔先生所预期的以及他素来得到的相差太大了,他吓了一大跳。他从锁眼跟前退回去,挺了挺身十子,惊愕地依次看了看站在旁边的三个人,没有吱声。
“噢,邦布尔先生,您知道,他准是发疯了,”苏尔伯雷太太说道,“没有哪个孩子敢这样跟您说话,连一半也不敢。”
“夫人,这不是发疯,”邦布尔沉思了半晌,答道,“是肉。”
“什么?”苏尔伯雷太太大叫一声。
“是肉,夫人,是肉的问题,”邦布尔一本正经地回答,“夫人,你们把他喂得太饱啦,在他身上培养了一种虚假的血气和灵魂,夫人,这和他的身份极不相称。理事们,苏尔伯雷太太,都是些注重实际的哲学家,他们会告诉你的。贫民们要血气或者是灵魂来干什么?让他们的肉十体活着已经绰绰有余了。要是你们让他尽吃麦片粥的话,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
“天啦,天啦!”苏尔伯雷太太失声叫了起来,一双眼睛虔诚地仰望着厨房的天花板。“好心好意反得了这么个结果。”
苏尔伯雷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是把各种龌龊不堪的、别人都不吃的残羹剩饭慷慨地施舍给他。面对邦布尔先生的严词责难,她都抱着温柔敦厚、自我奉献的态度。其实平心而论,苏尔伯雷太太无论在想法上、说法上还是在做法上都是无可非议的。
“啊!”邦布尔先生待那位女士的目光重又落到地面上才说道,“依我所见,目前唯一办得到的事就是让他在地窖里关一两天,等他饿得有几分支不住了再放他出来,从今儿个起,直到他满师都只给他吃麦片粥。这孩子出身下贱,天生一副猴急相,苏尔伯雷太太。照看过他的护十士、大夫告诉我,他母亲吃尽了苦头,费了好大力气,才跑到这儿来,换上随便哪一个正派女人,早就没命了。”
邦布尔的议论进行到这儿,奥立弗听出,接下来的嘲讽又会冲着他母亲去了,便又开始狠命地踢门,把别的声音全压住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苏尔伯雷回来了。两位女士将奥立弗的罪行逐一道来,她俩专挑最能激起他上火的言词,大肆添油加醋。老板听罢立刻打开地窖,拎住奥立弗的衣领,一眨眼就把造反的学徒拖了出来。
奥立弗的衣衫在先前挨打的时候就被撕十破了,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抓伤了好些地方,头发乱蓬蓬地搭在前额上。然而,满面通红的怒容仍没有消失,他一被拉出关押的地方便瞪大眼睛,无所畏惧地盯着诺亚,看上去丝毫没有泄气。
“瞧你个兔崽子,你干的好事,是不是?”苏尔伯雷搡了他一下,劈头就是一记耳光。
“他骂我十妈十妈十。”奥立弗回答。
“好啊,骂了又怎么样,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浑蛋?”苏尔伯雷太太说道,“那是你十妈十活该,我还嫌没骂够哩。”
“她不是那样的。”奥立弗说道。
“她是。”苏尔伯雷太太宣称。
“你撒谎!”奥立弗说。
苏尔伯雷太太放声大哭,眼泪滂沱而下。
面对太太洪流一般的泪水,苏尔伯雷先生不得不摊牌了。每一位有经验的读者保准都会认定,倘若他在从严惩罚奥立弗方面稍有迟疑,按照夫妻争端的先例,他就只能算是一头畜生,一个不通人情的丈夫,一个粗人;就男子汉的标准而言,只能算一件拙劣的赝品。各十色十各样合适的名目太多了,本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讲句公道话,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十内十——这个范围并不太大——对这孩子还算厚道,这也是由于利益所在,也可能是由于老婆不喜欢奥立弗。不管怎么说吧,这洪水般的眼泪使他无计可施,他当即拳脚齐下,把奥立弗痛打了一顿,连苏尔伯雷太太本人都觉得心满意足,邦布尔先生也完全用不着动用教区的藤杖了。当天余下的时间里,奥立弗被关进了厨房里间,只有一只唧筒和一片面包与他作伴。夜里,苏尔伯雷太太先在门外东拉西扯地说了半天,那番恭维话决不是为了纪念奥立弗的母亲,诺亚和夏洛蒂一左一右,在一旁冷言冷语,指指点点,接着苏尔伯雷太太往屋子里探头看了一眼,命令奥立弗回到楼上那张十陰十惨可怕的床铺里去。
黑十洞十洞的棺材店堂一片凄凉死寂,奥立弗独自待在这里,直到此刻,他才将这一天的遭遇在一个孩子心中可能激起的感情宣泄十出来。他曾面带蔑视的表情听凭人们嘲弄,一声不吭地忍受鞭笞毒打,因为他感觉得到,自己十内十心有一种正在增长的尊严,有了这种尊严,他才坚持到了最后,哪怕被他们活活架在火上烤,也不会叫一声。然而此时,四下里没有一个人看到或者听到,奥立弗跪倒在地,双手捂着脸,哭了起来——哭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天十性十——但又有多少人会这般小小年纪就在上帝面前倾洒泪水!
奥立弗纹丝不动,跪了很久很久。当他站起来的时候,蜡烛已经快要燃到下边的灯台了。他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四周,又凝神听了一下,然后轻手轻脚地把门锁、门闩打开,向外边望去。
这是一个寒冷十陰十沉的夜晚。在孩子眼里,连星星也似乎比过去看到的还要遥远。没有一丝儿风,昏暗的树影无声地投射在地面上,显得那样十陰十森死寂。他轻轻地又把门关上,借着即将熄灭的烛光,用一张手帕将自己仅有的几件衣裳捆好,随后就在一条板凳上坐下来,等着天亮。
第一束曙光顽强地穿过窗板缝隙射十了进来,奥立弗站起来,打开门,胆怯地回头看了一眼——迟疑了一下——他已经将身后的铺门关上了,走到大街上。
他向左右看了看,拿不准该往哪儿逃。他想起往常出门曾看到运货的马车吃力地往那边小山开去,就选了这一条路。他踏上一条横穿原野的小路,知道再往前走就是公路了,便顺着小路快步走去。
奥立弗走在这条小路上,脑海里清清楚楚地浮现出邦布尔先生头一次把他从寄养所领出来的情景,那时自己贴在邦布尔的身边,连走带跑地往济贫院赶。这条路一直通向寄养所那幢房子。想到这一层,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差一点想折回去。然而他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这样做会耽误不少时间。再说,天又那样早,不用担心被人看见,因此他继续朝前走去。
奥立弗到了寄养所。大清早的,看不出里边有人走动的迹象。奥立弗停下来,偷偷地往院子里望去,只见一个孩子正在给一处小苗圃拔草。奥立弗停下来的时候,那孩子抬起了苍白的面孔,奥立弗一眼就把自己先前的伙伴认出来了。能在走以前看到他,奥立弗感到很高兴,那孩子虽说比自己小一些,却是他的小朋友,常在一块儿玩。他们曾无数次一起挨打,一起受饿,一起被关禁闭。
“嘘,狄克。”奥立弗说道。狄克跑到门边,从栏杆里伸出一只纤细的胳膊,跟奥立弗打了个招呼。“有人起来了吗?”
“就我一个。”狄克答道。
“狄克,你可不能说你见过我,”奥立弗说,“我是跑出来的。狄克,他们打我,欺负我。我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碰碰运气,还不知道是哪儿呢。你脸十色十太苍白了。”
“我听医生对他们说,我快死了,”狄克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回答,“真高兴能看到你,亲十爱十的,可是别停下来,别停下来。”
“是的,是的,我这就和你说再会。狄克,我还要来看你,一定会的。你会变得非常快乐的。”
“我也这么盼着呢,”那孩子答道,“是在我死了以后,不是在那以前。我知道大夫是对的,奥立弗,因为我梦见过好多回天堂和天使了,还梦见一些和气的面孔,都是我醒着的时候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亲我一下吧,”他爬上矮门,伸出小胳膊搂住奥立弗的脖子,“再见了,亲十爱十的。上帝保佑你。”
这番祝福发自一个稚气未尽的孩子之口,但这是奥立弗生平第一次听到别人为他祈祷,他往后还将历尽磨劫熬煎,饱尝酸甜苦辣,但他没有一时一刻遗忘过这些话语。
(何文安译)
【赏析】
狄更斯的伟大,在于他勇敢地直面人生,用天才的笔触绘形绘十色十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英国社会的生活画卷。这幅画卷以真实见长,读者无一不为书中所写穷苦人的悲惨生活而落泪,为潜藏在道德、教养、身份、金钱这类锦袍的褶皱和十陰十影之中的罪恶、虚伪和冷酷而震惊。狄更斯用这种方式抗议社会不公,试图唤十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民得到救助。因此,他被研究者定义为“英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既不以客观冷静的旁观者,也不以正义凛然的控诉者的姿态出现,而是在描绘现实时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幽默感。那些隐藏在人心中的卑鄙、恶毒想法,哪怕是在转瞬之间流露,也统统逃不过他的眼睛,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以后又巧妙地放大,以无情的讽刺显示他特有的现实批判力度。在他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流露着一种真挚深厚的人道主义十精十神,富有诗的激十情,这些特点都使他的“现实主义”与众不同,显现出更丰富的艺术魅力。
节选部分的第一个场景描绘的是店员诺亚、邦布尔先生、苏尔伯雷先生及其太太对奥立弗的所作所为。围绕着他们对奥立弗的暴虐,各十色十人等登上舞台尽情表演,虚伪的、残暴的、冷酷的……其真实面目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成为黑暗社会现实方方面面的一个投影。
店员诺亚是善于伪装的,进门之前,他先站在门口“歇了一两分钟,以便酝酿十精十彩的十抽十噎,堆上一脸令人难忘的眼泪与恐惧,然后砰砰砰地冲着小门敲起来”。当他看见邦布尔先生,要展示自己被奥立弗打伤时,就“把身十子扭来绞去,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跟鳗鱼似的,好让邦布尔先生明白,奥立弗·退斯特的血腥暴行造成他严重的十内十伤,此刻正忍受着最最剧烈的疼痛”。
邦布尔先生听说奥立弗闹出了乱子,“他那金属一般的眼睛里闪过一道欢乐的光彩”。但是,幸灾乐祸地得到一个行使职权机会的邦布尔先生又异常谨慎,很懂得自我保护。“既然苏尔伯雷太太和夏洛蒂把凶残的奥立弗说得那么可怕,邦布尔先生认为还是先谈判一番,再开门进去为妙。他在外边照着门踢了一脚,以此作为开场白,然后把嘴凑到锁眼上,用深沉而又颇有分量的声音叫了一声:‘奥立弗!’”邦布尔对苏尔伯雷太太的那番说教堪称经典,面对着小奥立弗的抗争,这位教区干事竟然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番道貌岸然的哲学思考,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夫人,你们把他喂得太饱啦,在他身上培养了一种虚假的血气和灵魂,夫人,这和他的身份极不相称。……贫民们要血气或者是灵魂来干什么?让他们的肉十体活着已经绰绰有余了。要是你们让他尽吃麦片粥的话,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哲学思辨的道貌岸然与话语的悖谬、人十性十的残缺形成了尖锐对比,一个虚伪、冷酷,又胆怯、愚蠢、谨小慎微的小官吏形象活脱脱地跃然纸上,“邦布尔”这个名字在英语中已经成了骄横小官吏的代名词。
苏尔伯雷太太一面对奥立弗凶恶至极,另一方面却随时做出一副满心无奈和委屈的好人模样来。当她听到邦布尔先生的那番高论时,立刻哀叹好人没有好报。但紧接着作者就安排了一段不动声十色十的补充说明:“苏尔伯雷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是把各种龌龊不堪的、别人都不吃的残羹剩饭慷慨地施舍给他。面对邦布尔先生的严词责难,她都抱着温柔敦厚、自我奉献的态度。其实平心而论,苏尔伯雷太太无论在想法上、说法上还是在做法上都是无可非议的。”丈夫回来以后,苏尔伯雷太太立刻又换成一副备受委屈的腔调放声大哭。而对于苏尔伯雷先生对小奥立弗的痛打,作者似乎还嫌苏尔伯雷做得不够充分似的,“好心”地替他辩解:“每一位有经验的读者保准都会认定,倘若他在从严惩罚奥立弗方面稍有迟疑,按照夫妻争端的先例,他就只能算是一头畜生,一个不通人情的丈夫,一个粗人;就男子汉的标准而言,只能算一件拙劣的赝品。各十色十各样合适的名目太多了,本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讲句公道话,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十内十——这个范围并不太大——对这孩子还算厚道。”丈夫替妻子出头,在这个文明国度里是个多么颠扑不破的真理,甚至苏尔伯雷先生的举止在激烈程度上稍微达不到这规则的要求,都能被看做一头畜生。但在这评论背后的潜台词里,读者不得不这样想,有什么文明规则考虑过一十群十成年人加在一个无辜孩子身上的不公和残暴行径吗?考虑过如何鉴别谎言吗?考虑过人是否应该听从良心行十事的问题吗?虽然狄更斯从不在作品里进行这样严肃的讨论,但他的文字却必然会唤十起读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入思考。
狄更斯的文学才华远远地超出评论家给他贴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标签,他的幽默、机敏和讽刺才能在整部小说中无所不在,虽然所选题材的灰暗十色十彩可能会被作品中的喜剧情景淡化,但在读者心头依旧印下了挥之不去的沉重感觉;他笔下的人物心理描写并不复杂,但是却能将人物的主要十性十格刻画得淋十漓尽致,如在目前,给读者留下泯灭不掉的印象。他尽情挥洒着想象力,文字间流露着一种由同情心、人道主义十精十神而迸发出的火热情感,这种情感既化成对丑恶与残暴的幽默和讽刺,也化成对弱小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化成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令人心酸的悲悯之情。
奥立弗与狄克告别的场景充满了感伤,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同情心和对人生的悲悯情怀。被痛打一顿后,奥立弗独自待在黑十洞十洞的棺材店堂里,“将这一天的遭遇在一个孩子心中可能激起的感情宣泄十出来。他曾面带蔑视的表情听凭人们嘲弄,一声不吭地忍受鞭笞毒打,因为他感觉得到,自己十内十心有一种正在增长的尊严,有了这种尊严,他才坚持到了最后,哪怕被他们活活架在火上烤,也不会叫一声。然而此时,四下里没有一个人看到或者听到,奥立弗跪倒在地,双手捂着脸,哭了起来——哭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天十性十——但又有多少人会这般小小年纪就在上帝面前倾洒泪水!”在围绕着奥立弗的一干人马闹剧般的表演之后,作品一下子转入了寂静而忧伤的氛围,黑暗包围了一切。作者不只是简单地同情奥立弗,还通过奥立弗的泪水将我们也一起带到上帝的前面,最后这个带有反问十色十彩的感叹句让他的文字突然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味道来。奥立弗和狄克告别时,狄克说的话让人心碎;奥立弗独自转身踏上行程时,狄更斯的评论——“这番祝福发自一个稚气未尽的孩子之口,但这是奥立弗生平第一次听到别人为他祈祷,他往后还将历尽磨劫熬煎,饱尝酸甜苦辣,但他没有一时一刻遗忘过这些话语”——也让人备感忧伤,仿佛有一双眼睛在奥立弗背后,深情而怜悯地注视着这个小小的背影踏上一段前途未卜的征程。
狄更斯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对于现实社会中命运悲苦的十群十体,狄更斯奉献的不是廉价的同情心,更是一种坚定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一种对人的尊严和善良之心的认同感与信任,正是这些情愫使他的文字在同情之外还蕴藏着一种深沉伟大。它是奥立弗心头那份渐渐增长的尊严,是狄克对十爱十与美好的最后渴望,是奥立弗心中激起的生命涟漪,以及将要伴随他一生的朋友的友善之情。它们是悲苦的人生里无法掩盖的亮十色十,是真正能够支撑生命坚持下去的力量。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