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题解】
本篇选自《东坡乐府》卷二。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定风流”等。五代欧阳炯所作,句律稍异,宋人依之。双调,平韵、仄韵互用。此词为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1)。竹杖芒鞋轻胜马(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2)芒鞋:草鞋。(3)一蓑句:披着蓑衣、冒着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表示一辈子过艰苦生活也顶得住。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4)萧瑟: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一作“潇洒”,风雨交加貌。
【导读】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洒脱之气。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此词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颇值得玩味。它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思考】
1.《浣溪沙》词将题材领域扩展到农村,写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乡土气息浓郁。请查找资料,看看苏轼之前,词坛上有没有出现过这类作品?
2.苏轼在黄州所作的两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变化?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