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诗词鉴赏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诗词鉴赏 >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赏析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2-08 15:01:13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金朝〕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译文

秋风萧瑟,塞上鼓角争鸣;落日余晖,城头旌旗招展。这是写金军军容之整。少年应当跨上鞍马,驰骋沙场才相宜。只要能够从军就快乐,不要问所带兵的人是谁。

侦察骑兵,才通蓟北,先头部队威名,已震动辽西。凯旋归来之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春闺人儿望月,不必用红袖擦拭泪痕。

注释

江月晃重山:词牌名。《词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月》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候骑(jì):侦察的骑兵。

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红袖(xiù):代指佳人。

赏析

这是金朝词人元好问的一首从军词。

元好问从16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考不中,直到35岁,才中科举。

在这一路科举之路上,金朝形势急转直下。23岁时,蒙古大军南下,其兄元好古丧生。25岁时,蒙古军队攻破元好问家乡忻州,屠城十万。诗人被迫移家宜阳(今洛阳下辖县)三乡、登封嵩山。之后,其科考所在地中都(今北京)被蒙古军包围。再之后,考试地点就移到南京(今开封),一路考试,一路见证了国破家亡的种种不幸。

科举之路坎坷,仕途之路一样艰难。尤其是开头几年,很不顺,先做冷官,再做县令一类的芝麻小官。等到他被重用,给皇帝起草诏书时,南京(今开封)也被蒙古大军包围了。

但这一切艰难困苦,都没有磨灭他的一颗乐观之心,豪迈之志,以及爱国之情。他成为继苏轼、辛弃疾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在烽烟四起的金朝末年,元好问热烈地希望国家能够重振旗鼓,抵挡蒙古的进攻。这首从军词,就是最好的见证。

《江月晃重山》是一个词牌名,由《西江月》《小重山》两个词牌组合而成。

“初到嵩山时作”,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即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29岁的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河南宜阳(今洛阳下辖县)三乡移家登封嵩山时所作。

这首词最关键的三字为“从军乐”。整体词境颇似王昌龄的《从军行》。从军本来就应该有苦有乐,然而词人却只看到一个“乐”字,这表明词人有一颗热情高涨的从军之志,有一种马革裹尸的豪迈之气,有一种坚信金军必胜的乐观之心。

秋风萧瑟,塞上鼓角争鸣;落日余晖,城头旌旗招展。这是写金军军容之整。与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一样,皆是先写军营之景,不过一静写一动写而已。

少年应当跨上鞍马,驰骋沙场才相宜。只要能够从军就快乐,不要问所带兵的人是谁。这是写从军之乐。化用王粲《从军》诗境:”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侦察骑兵,才通蓟北,先头部队威名,已震动辽西。这是写军威之胜。与王昌龄诗“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相似,展现了我军出兵神速,长驱直入,一战告捷。

凯旋归来之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春闺人儿望月,不必用红袖擦拭泪痕。这是写凯旋之速。这里反用王昌龄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杨柳依依,征人未归,所以才会生闺怨,拭泪痕;如果征人能够及早凯旋,又能建功立业,那么何来“春闺之怨”呢?

至此,我们才明白,军容之整、军威之胜、凯旋之速,都是为了描写“从军之乐”。

自古从军多豪情,怎知闺中几多愁?元好问却是“男儿身负家国志,青春岂敢悔戈戎”,满载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希望为国尽己之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相关作文

顾城《门前》赏析 毕淑敏散文《孝心无价》原文及赏析 听听那冷雨赏析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赏析 席慕容《前缘》赏析 垂钓 余秋雨原文及赏析 郭沫若 炉中煤原文及赏析 林清玄桃花心木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二月兰季羡林原文及赏析

推荐热门作文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程颢《偶成》简析 赵鼎《寒食书事》简析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刘桢《赠从弟其二》题解 程颢《偶成》题解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词意思解释 李适之《罢相作》译文与注释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题解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