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诗词鉴赏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诗词鉴赏 >

苏轼《琴诗》赏析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2-08 11:13:47

琴诗

苏轼 〔宋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说琴上有琴声,为何放在箱子中不会发出鸣响呢?

如果说声音是从手指头上发出的,为什么你不在手指上听琴呢?

注释

若:如果。

何:为何。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咏琴诗。

这首诗看上去并不像诗,更像是一种口头提问。苏轼写诗,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于此可见一斑。

苏轼喜欢于诗中发问,诸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诗人往往能从这些发问中,提炼出一些哲理来,并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

这是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蒋心余公的《辨诗》中曰:“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此话极是。然而,诗人面对卓绝前古的唐诗,却敢于知难而进,寻求新变,独辟蹊径,以之代雄!

此精神,此胆略,此眼光,此能力,以及所取成就之辉煌,皆举世瞩目。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诗歌理论下诞生的,为之前诗歌领域所未曾见。

如果说琴上有琴声,为何放在箱子中不会发出鸣响呢?这是写“琴上有音”。琴上有音,不能自鸣,是为一怪。

如果说声音是从手指头上发出的,为什么你不在手指上听琴呢?这是写“指上有音”。指上有音,不能自响,又为一怪。

两个“若言”,将所见之现象表达出来。两个“何不”,将思考之问题和盘托出。两件怪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不可解的现象,殊为有趣。

整首诗自然如白话,理性思辨性极强,是宋代哲理诗中的代表佳作,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它自身也有着不像诗的风险与弊端,但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与称赞的。

相关作文

顾城《门前》赏析 毕淑敏散文《孝心无价》原文及赏析 听听那冷雨赏析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赏析 席慕容《前缘》赏析 垂钓 余秋雨原文及赏析 郭沫若 炉中煤原文及赏析 林清玄桃花心木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二月兰季羡林原文及赏析

推荐热门作文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程颢《偶成》简析 赵鼎《寒食书事》简析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刘桢《赠从弟其二》题解 程颢《偶成》题解 刘禹锡《秋风引》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词意思解释 李适之《罢相作》译文与注释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题解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