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竭的金矿
企业家都把产品质量当做工厂的生命,当做赚取滚滚财源的“金矿”。
更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把不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当做另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矿”。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井植岁男就是特别强调成本意识的不同凡响的实业家。
早年,井植在松下电器公司当职员。做了一个时期电器业务后,有一天,他突然决定辞职自办一家工厂,制造脚踏车上用的电灯,这一下可招惹了家人们的一致反对。他们说:“你是吃炮了撑的?放着安安稳稳的工作不做,偏要去冒倾家荡产的风险?!”“是啊,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十多家电器公司都在生产脚踏车电灯,销路也成问题。你一摸一人家的屁一股干这营生,还真能夺人家的饭碗喂饱你自己吗?”
井植听了,哈哈大笑道,“你们知道什么?为什么眼下自行车电灯会销不出去呢?”
家人们一下子给问愣了:是啊,是质量,还是款式?
井植说:“销不出去的原因既非质量、也非款式,更不是用户不需要,而是价格太高。”
家人们惊疑地问:“价格低了就赚不到钱啦!”
井植笑道:“价格放低了就是能赚到钱,关键在于下降生产成本!”
井植这么说,也这么于。他一精一密地计算了一下,决定向银行贷一款兴建一个年产200万自行车电灯的工厂。家人和亲友的怀疑,并没有因为井植的解释而稍稍有所减弱。井植不管这些,只顾一个劲儿地干起来。果然不出所料,产品一投放市场,立即取得明显效益,一下子成为畅销货,而其他十多家公司的同类产品却仍然无人问津。
这是什么缘故呢?奥秘就在于成本:十多家公司总一共一每年只生产10万只自行车电灯,成本和价格自然昂贵;而井植年产几十万、上百万个,成本和价格就下降了许多,有时竟下降一半以上。创办三洋公司当年,井植销一售了50万个电灯,四年后即达到预定的200万个电灯的目标,第五年就突破300万大关。三洋电机公司就这样一跃成了举足轻重的大企业。
事实教育了怀疑派和反对派。井植说了一句名言:“工厂在制造产品的同时,还得为自己制造机会和金钱,机会和金钱在哪里?就在不断降低成本这座取之不竭的‘金矿’里,这是在经济竞争情况下不能忽视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