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哲理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哲理散文 >

中学里的“大学病”

发布时间:2022-11-29 10:06:3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周彪

大学的“行政化”痼疾,这些年遭到了公众的广泛诟病。诸如“校级领导几十人,处级干部一走廊,科级干部一操坪”,“科研经费向‘长’字派倾斜”,“评先评优评职称领导优先”等等,有人看了这样的内容常常气愤不已,我看了这些东西却很平静。为什么?因为我就在类似的“病体”里生活了20多年。要说明的是,我谋生活的单位不是大学,而是中学。也许不明就里的人会问:大学病中学也有?我只能不好意思地说:事实就是如此。笔者且择几端略说一番,你就能明白十之八九了。

先说干部多。一所规模稍大一点的中学里,一般情况下,书记、校长各一人,副书记两人,副校长三人(教学、教育、后勤)。一所学校才7个校级领导,绝对是符合编制“紧缩”之要求的。有的学校副书记三四个,副校长四五个,正职副职加起来,往往一打以上,比起大学来一点也不逊色。至于中层干部就不用说了,教学、教研、教育、党政办、工会、团委、招生、保卫、网络、心理咨询等等,各来一正一副,随便就是20好几个。两大项相加就是30多人,占中等规模学校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如果加上行管人员,和大学里一线教师与非教学人员各占一半的情形相比,不相上下吧。

再说科研。中学里一般不叫“科研课题”叫“教研课题”。叫法不一样,意思差不多。同样的情况是,普通教师只能是参与者,课题的“带头人”总是领导。因为只有领导参加了,经费才能有保证,才能申请到课题。否则你一个普通教师想搞什么课题,要么是上面不给你机会;要么是研究来研究去,瞎忙一场。时下,常有人责怪中学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教研气氛不浓。这说的也是事实,但其背后的原因,详知的不太多。他们不知道中学里的行政化之病和大学里并无二致。大学里普通教师的困惑,中学教师也一样有啊。

再说评先评优评职称。评职称———时下哪所学校不是先评校级领导再到中层干部,最后才轮到普通教师?至于名额极少的特级教师的桂冠,十之八九戴在了书记或校长们的头上。评先进———党政系列的荣誉称号比教师系列的多得多,如果领导愿意同样可在教师系列里“竞争”一番。老师们有意见不?有。可谁敢在明里说半个“不”字。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早几年国家推行的“名师工程”,在笔者所在的城市,“国家级骨干教师”基本上由副校长以上的党政领导分享,再下来是教务主任,普通教师能有此“殊荣”的屈指可数;而笔者所在的城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教务主任以上的领导全脱产。由一群不在教学一线的领导组成的“名师”队伍,能在教研教改上搞出什么名堂来,就可想而知了。为何“长”字级人物对“名师”之类的东东兴趣浓厚?无非是名利二字作怪。有了“名师”的招牌,不仅能得到上级部门拨付的研究经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就有了通吃的资本。

时下有不少人对国内大学行政化弊端大加挞伐,对大学里各种资源为众多大大小小的学官所垄断深为不满,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此起彼伏。其实中学又何尝不是如此?相比之下,中学教师的“话语表达渠道”更窄,机会更少,无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乱收费之类,产生的却是负面影响,事实上乱收费实在非教师之过也,上级不点头,领导不发令,谁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

在行政化主导之下的大学和中学,教授或教师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能安安心心地上课、做学问,已是一种奢望,至于虚名和实利,清醒者是不会孜孜以求的。

让人忧虑的是,大学病,以及中学里的“大学病”,会给我们的教育和国家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根治,后果真的很难预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