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实
作者:蒲衣子
上中学的时候只知道两个当代作家,一是贾平凹,一是史铁生。记住前者是因为读了他的《丑石》,并且将全文抄在了摘抄本子上;知晓后者则是由于他是一个残疾人,出于同情基础上的崇敬,我牢牢记住了这个坚强的名字。
进入大学,阅读资源不再那么贫乏,就有了全面认识一个个丰富而生动的灵魂的可能,史铁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他的《我与地坛》读起,再就是他的短篇中篇,然后是《务虚笔记》,我一直在文章隐含的丰沛的生命底气的牵动下,在一条虽不是繁花似锦但却意味无穷的朴素的道路上奔跑着。是的,奔跑,读史铁生的文字你无法漫步,无法徜徉,其中的真实和纯正会催逼着你前进,一直到那辽远的天涯海角处``````
去年暑假买了一本他新出的散文集《病隙碎笔》,在家乡的炎热和喧躁中追求宁静的我肯定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激情搏动。而今,重新拣拾起这部著作,细读之下,自然会发现那许多让人难以静心的思和在。书名展现出的虽是随意涂抹的意蕴,但读起来却随意不得,作者固然容易自谦,而在“间隙”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可能更接近作者的生命真实。史铁生的一切,包括对自己对人生、对爱情对文学的感悟都在这里了。
史铁生的坚强或许是最引人注意的,但是当我们慨叹一个残疾人何以能够如此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他对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他是残疾的,史铁生也不否认这一点,但史铁生的深邃在于,他透过自己的残疾看到了人类的残疾,他认为“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一个四肢健全、五官灵敏的人也会有它的生而为人的局限,因此,生命之意义就在于突破外在的限制而达到生命之流的畅通和畅快,进而感受到幸福。健康人并不总是幸福的,当史铁生看到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比赛中书给了约翰逊后的失落,他同情起了刘易斯。
打破局限、找寻真正的自己的过程并不顺畅,人的思维难免要陷入一些迷宫险岛。史铁生摆脱限制追求自由的方法无疑是写作,但他不避讳自己的彷徨,并认为作家应该坦诚的言说,应该向读者“贡献自己的迷途”。史铁生意识到了自己的有限并称自己“愚顽”,在《病隙碎笔》的倒数第二节,那重叠的七个“这怎么办”表露了作家的坦诚。还有,他声称写作目的是要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渴望展现一部“史诗”类的大全。
但这并不意味着史铁生会安于自己的有限,他所企求的恰是无限,是打破阻障后的心灵的团聚和敞开。他自信自己身上聚集着所有人的麻烦,于是在写作中他努力探寻的是心路的复杂和真实,这一点在《务虚笔记》中展现的尤为充分。也就是说,史铁生着眼的是“主观性真理”,是“黑夜的可能性”。他认为人的特点不在于确定的肉身,而是“他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的无限繁杂。
史铁生十分重视“心流”这个词。绵绵的心流呈现出自由漫展、生机丰盈的状态,他渴望在心流的流动中找到生命本然。“流,既可流离神性,也可历经数代人的思悟而更其昭然,更其丰沛浩荡”,这样,史铁生的目标就不再仅仅为疏通当代人之间的隔阂,而是渴望与整个人类、与神的沟通交流。他希望“惟爱愿于人间翻飞”,并坚信“惟爱愿是人类可以祈求的拯救”,人的胸怀拓展为了神的视野。
同时,史铁生认为意义彰显在过程中,而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自从我学会了寻找,我就已经找到”,也即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的过程。他的早期小说《命若琴弦》已经通过一个“寓言”式的凄美故事展现了“希望”,哪怕是虚渺的希望对人的深厚意义。
相比于“用自我委屈酿造自我感动”,可以说史铁生是用人类的委屈抒写出了让人类感动的作品。惟愿生命的真实能够唤醒真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