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皮皮阅读 · 叙事散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龙年父亲》原文·王泉根

发布时间:2022-11-27 12:40:09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父亲已八十有四,今年是父亲的本命年,可谓“大龙”。母亲八十有三,生肖属蛇,蛇是“小龙”。大年初一,我们围坐在父母身边,向龙公龙婆敬酒祝福。

两位老人身体均好。今年春节回家,听父亲说,头发不但增多了,而且白发少了,黑发似乎多了。四弟说,父亲的体重以前刚过100斤,现在将近110斤。母亲虽然满头银丝,但发长且厚。母亲不无得意地说,过年前去理发铺做头发,理发师还夸她的满头长发呢。

酒过三巡,父亲已微醺,望着我们说:“又是一年过去了,我要总结三条。”

“第一条,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老汉也不妙。你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伟大,当然记住老汉也好。”父亲说得很幽默,餐桌上一片笑声。这里要作点“翻译”:川渝方言称父亲为“老汉”,父母亲年轻时从浙江到重庆打工谋生、破石扎根已半个多世纪,虽然在家里依然满口绍兴方言,但也掺和了不少川渝方言,“老汉”即是其一。

“第二条,老四与丽莉(四弟媳)待我们真是好,我们一个月只交600元生活费,什么都包了,连电话费也不要我们交。”父母亲退休后,长期与四弟一家住在一起,吃得好住得好,特别是关系融洽,二老无忧无虑,心情愉快。家在重庆的二弟、三弟他们也不时过来问寒问暖。有重庆诸弟的悉心尽孝,这使在京、沪谋生的我和小弟十分宽慰,特别是我这个当大哥的更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我的眼眶有点湿润,我们只是逢年过节回来看看父母,平时电话问候而已,而他们是一年365天,眼睛一睁,侍候到熄灯,有时夜里也要起来,多不容易啊!

“第三条,我们两位可以说是‘三好老人’:福气好,运气好,身体好。”父亲总结得太好了,围桌而坐的儿孙们欢呼雀跃,频频向三好老人敬酒搛菜。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一股暖流,一片气场。我们人人都沉浸在父母亲这两棵大树荫庇下的幸福暖流和气场中。惟愿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心此意定格而永恒。

虽然父母身体均好,但“养身术”却不同:父亲乐观而母亲多虑,父亲好动而母亲爱静。父亲常说,他的养身术最重要的一条是养身先养心,养心的核心是心态平和。最能体现父亲心态平和的是:报喜不报忧,心里总想着好事、开心事,不想、少想不开心不顺心的事。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父亲必要总结大家庭这一年的“十件大事(喜事)”,同时又向大家郑重预告新年将至的喜事。这次回来,父亲说2012年全家的喜事将有:二弟儿媳生育,三弟女儿结婚,四弟媳随公司出国考察,二老夏天去重庆石柱县黄水森林公园避暑……

父亲认真地统计了我们大家庭老老小小的出生年月与生肖,制作了一份《全家出生年月一览表》,交由四弟媳去复印,春节分发给我们兄弟五人,每家保存一份。父亲说,想当年他与母亲到重庆,只是两个人,如今共有21人,而且眼看着快有第四代了,大家庭的人丁还会不断增多。这使父亲颇为得意:“儿孙才是最大的家产啊。”只是,统计生肖时父亲有点遗憾:现在的大家庭21人还未凑足十二生肖,尚缺猴与狗。父亲寄希望于四世同堂,以使十二生肖齐全。父亲说,老大一家在北京,老小一家在上海,老二、老三、老四和二老在重庆,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我们占了三个,不容易啊。这次回家,见到父亲又在忙碌一件事:要我们每人提供到过哪些国家,他要统计出全家老小去过全世界哪些地方。

父亲的小书房里,四处张挂着与母亲去北京、上海、深圳、浙江老家旅游时的照片,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的结婚照……墙上还挂着不知从哪个寺庙得来的劝善诗帖《不生气》。父亲虽然连小学都没毕业,但他每天必记日记。如去参观游览,则先用笔记录在小纸片上,回来后再仔细整理。所记之细,连爬过多少级石梯也都一一数清记录。

父亲凡事想得开,不自添烦恼。虽然当年退休工资很低,仅百余元,但总自言“比上不足,比下大大有余” 。因而当近年退休金增加到1000多元时,就自称自己已是“中产阶层”了。父亲与母亲从安家起,就一直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母亲常说,他们是借债把我们兄弟五人养大的。其实这些如同泰山压顶般的债务,加起来也就是三四百元之数,但在当年月工资仅三四十元的时代,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靠“死工资”谋生的家庭来说,不啻是天文数字。这个沉重的包袱,一直到后来四弟去西藏当兵、提干后寄钱回来,才彻底轻松。现在父母亲的退休金加在一起已超过3000元,这对老人而言自然是一笔巨款了。父亲常说他是“运气好”,因为只有长寿才能不断增加退休金,他说他和母亲是“活着就挣钱”,而人家打工的是“挣钱才活着”。

父亲养身术的一大秘诀是长年坚持身体锻炼,每天必做一套自编的健身操,内容有:单腿站立,分别做“金鸡独立”各1500下;靠在门框前,撞后背、后腰各40下;弯腰仰头敲后背400下。这套健身操他已坚持了一二十年。父亲年轻时患过肺结核等病,进入老年却“返老还童”,他常说不知道头痛是什么感觉。正月初五这天,我们一起去合川“钓鱼城”古迹游览,父亲爬坡走路比我们几弟兄还快。我曾试着做“金鸡独立”,做到数百下就坚持不了。

父亲最爱说:“我是饿了就吃,瞌睡来了就睡。”父亲外出随身带的书包里必定装有糕点、糖果,走路饿了就吃。每天必午休,晚上超过九点半必寝。因而春节团聚,我们常常与母亲聊天到深夜,而父亲最多坐到10点就哈欠连连,回房间去了。

父亲爱上街购物,他的标准是“不买贵的,只买贱的”,但买回来的东西常常被母亲批评。四弟一再叫父亲出去不要买东西回来,但父亲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一来,他为自己在家无所事事吃闲饭心有不安,总想着要帮家里出点力;其二,也是习惯使然,上街见到便宜货就手心痒痒,能省就省。殊不知,有时实在是好心帮倒忙。如某日父亲买回来三块豆腐,摊主的卖法是买两块一元钱,买三块一元二角,父亲就动心了,买三块不就要节约三角钱吗?于是就买了三块。但家里平时人少,吃不完这么多,结果浪费了一块豆腐。母亲给父亲算账,现在吃掉的两块豆腐每块要七角五分“高价”。父亲不服气,嘟囔道:那一块豆腐吃了不就节省了三角钱吗!

父亲好动,每天必定要出去走走。老年人享受免票,乘公交、坐地铁、逛公园一概不用花钱。父亲通常是上午9点多钟出去,午饭前回来。有时在外面看热闹过了午餐,就去小餐馆吃一碗担担面。但他最爱吃的是“豆花饭”,饭与菜全有了,还不到5元钱。《重庆晚报》每年九月初九举行重阳节敬老活动,报社登广告邀请75岁以上老人重阳这天去市郊游览,还管午餐,按报名先后,额满为止。父亲已去过多次,有一次晚报记者采访了他,把他的照片登在报上。父亲兴奋异常,如同珍宝一样将剪报展示给我们看。听父亲说,晚报第一次搞重阳节活动时,他生怕报不上名,破天荒坐出租车赶去,这也是父亲惟一一次独自享受出租车。

父亲与母亲一辈子在纺织行业做工谋生,早先在老振和染织厂,以后是重庆织布厂,他们亲历了织布厂筹建、发展、鼎盛、改革、兼并、破产、关门的全过程,二老大半辈子都献给了织布厂,因而对工厂的热爱非常人所能想象。两厂的老同事退休后每月轮流做东聚会,因而父母亲每月有两次能与老同事相聚的机会,重温老厂的记忆与旧情,是老同事们永恒的话题。但每年春节我总会听父母亲说,聚会的老同事中谁谁又走了,人越来越少。以前30人聚会,要过两年才轮到做东,现在十多人聚会,刚过了一年就又要做东了。

父母与老同事聚会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重庆江北区的“花卉园”,那个公园场子大、空气好,更重要的是里面的餐馆价廉物美。“价廉”一直是父母那一代人最关心的。勤俭节约已成为他们生命的律动与血液,须臾不可缺失。父母亲在茫茫人海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正是他们普通与平凡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并转化为我们的生命律动,流淌在我们的血管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杂文随笔 ·小品文精选 ·名家散文随笔 ·哲理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
课外书|读后感|话题作文|作文素材|专题作文|单元作文|英语作文|首页